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码化橘红①|连续五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化橘红为什么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解码化橘红①|连续五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化橘红为什么能?

来源:南方+2023-01-20 15:34

  编者按:作为全国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茂名市正以化橘红等“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为抓手,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前,疫情防控重点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防疫价值得到认可的化橘红发挥作用正当其时。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推出“解码化橘红”系列深调研报道,剖析化橘红防疫用法、医药功效、产业发展,观察化橘红产业发展新趋势。

  解码化橘红①|连续五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化橘红为什么能?

  “化橘红、桑叶、芦根、桔梗……”1月15日一大早,化州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内,医师熟练地从中药柜里捡出药材,放到中药调剂设备中。不一会儿,一包包化橘红抗病毒健康饮颗粒便完成了。

  化州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内,医师熟练地配制中药材。

  “从之前的预防感染到现在保健康、防重症,在新冠疫情不同时期,我们一直都有调配不同配方的中药汤剂,供大家服用。”化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李长春说:“这些药方里,大多数都含有化橘红。”

  2020年初,化橘红便出现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医药治疗新冠的指南里,是主要的处方用药之一。“化橘红对新冠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苏薇薇说,在疫情暴发之初,他们便把从化橘红提取的成分送到钟南山院士实验室进行筛选,通过细胞实验显示,得出了这个结论。

  化橘红作为茂名的道地药材,在城乡基层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的当下,频频出现在中药汤剂中,为守护一方健康贡献“化橘红力量”。

  化橘红连续5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

  2020年2月18日,由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至2022年12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化橘红均出现在中医治疗的推荐处方中。诊疗方案中显示,在新冠病毒临床治疗期的普通型中医治疗中,化橘红在缓解湿毒郁肺证中有疗效。

  化橘红频频列入新冠肺炎诊疗组方用药,说明化橘红在改善新冠病毒引起的症状的疗效,获得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那么,化橘红用药针对哪些症状,依据是什么呢?

  化州道地药材化橘红。

  专家介绍,化橘红的药用价值,最早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当时不叫化橘红,是叫橘柚,经过系统考证,橘柚就是现在的化州橘红。具有散寒湿、化痰止咳、食积不化等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化橘红中含有丰富的柚皮苷、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抑菌的功能;而它还含有大量挥发油,具有抗过敏、止咳的作用。

  苏薇薇带领的研究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化橘红的研究。“化橘红是岭南道地药材中非常典型的药物,它的止咳化痰疗效非常显著。”苏薇薇说,经过20年的反复论证,不管是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还是机理研究的实验,都能证明化橘红对呼吸系统疾病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时,首先侵犯的就是呼吸系统,即上呼吸道,大多数人都会出现干咳、咳痰、咽痛等症状。“针对这些症状,化橘红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苏薇薇教授认为,现在市面上还没有既能止咳又能化痰的药物,因此化橘红作用凸显。

  除了化痰止咳,研究还证明,化橘红在缓解肺炎症状方面,也有显著成效。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起,茂名市人民医院便联合多家三甲医院共同协作开展化橘红系列科研项目。经过2年多的临床研究,2022年10月20日,《旨在探讨橘红痰咳液对缓解社区获得性肺炎症状的临床研究成果》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发表。

  该科研项目骨干、茂名市人民医院科研中心副主任胡林辉表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新冠相比,虽病原体不同,但流行病学和症状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包括基础疾病、年龄结构,临床症状均包括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目标,即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据了解,近300名病例参与该项目,达到了目标样本量。“研究表明,化橘红可缓解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症状,发挥止咳、化痰、平喘功效,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胡林辉说。

  对症下药中药汤剂在基层开展治疗

  2022年12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二级、三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要发挥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汤剂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包括方剂分类组成、主要疗效、临床使用、效果观察、问题处理等。

  李长春给病人诊疗。

  “‘新十条’实施以来,我们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发布的中药方剂粤抗2号,结合化州当地群众体质、饮食习惯等,制定了成人和儿童6份协定方。”在化州市人民医院,李长春拿出中药协定方讲解。

  笔者发现,其中有3份协定方,都在粤抗2号的基础上,增加了化橘红。李长春认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人、时、地不同,药方则不同,“在咽痛、咳嗽、有痰的症状中,化橘红用好了,便能事半功倍”。

  中药协定方商定后,化州市人民医院迅速通过医共体开展5G远程平台等网络培训方式,将医共体中药协定处方供医共体所有成员单位使用。

  化州市医共体人民医院5G医疗工作站。

  位于化州市平定镇的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干净整洁、敞亮通风,清晰有序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第三人民医院在化州市人民医院中药协定方的基础上,侧重化痰利气,同时,加上中老年人“阳过”后体质虚弱的特点,适当加入调补的黄芪等补气中药。

  “基层病情特点是中老年人居多,咳痰、有痰症状最为明显。”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李迪轩认为,粤抗2号里的陈皮,针对病人症状换为化橘红,效果比较显著。“一定要兼顾中药治疗,因为西药难以达到提气化痰的效果。”李迪轩说。

  为了提高中药汤剂在新冠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使用功效,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还购置智能煎药机。在药房里,智能煎药设备在不停运转,经过充分熬煮,汤药通过输送管道被传送至打包机中,由打包机自动灌装、封口,一袋袋中药汤剂就制作完成了。

  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智能煎药机。

  “这些都是住院病人的中药,里面包含有化橘红等多种药材。”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谢志辉说,“目前基本都是有基础病的患者才住院。”据统计,该院在最高峰时期,煎药房每天要熬出200余份中药汤剂,提供给患者预防新冠病毒和治疗病症。

  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病人每天的化橘红中药饮。

  善用家门口的“土药”保护一方健康

  “门可罗雀。”这是1月16日笔者走进化州市平定镇积田卫生站的第一印象。卫生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医陈郁坐在桌前翻看医书,桌上的化橘红茶冒着热气,散发出阵阵橘味清香。

  积田村卫生站。

  “年轻人身体好,发烧咳嗽,吃点药就好了,但老年人容易引发基础病。”陈郁说,去年12月底,积田村新冠感染人数达到高峰,来看病的人在卫生站门口排起长龙。刚开始时,他担心药物储备不足,容易让老人家引发基础病。

  经过一番辨证,陈郁松了口气,因为感染者大多是轻症,普遍低烧、咳嗽、有痰。岁数偏大的老人,表现症状也是咳嗽重一点,痰多,没有引发基础病。

  化橘红泡茶。

  老年人用药还是得慎重,不敢贸然使用西药,但卫生站里中药材不齐全,怎么办呢?陈郁灵机一动,把目光放在了化橘红上。化州平定镇积田大岭村被誉为“中华化橘红第一村”,种植橘红的历史悠久,家家户户、山上山下、屋前屋后都种有橘红树。化橘红的主要功效就是化痰止咳,正好是对症下药。

  “福伯,你回去拿橘红,泡个浓浓的橘红水喝,喝几天就好了!”陈郁对着77岁的陈福明说。一听到喝化橘红就能好,陈福明很放心地离开了卫生站。在笔者来访时,陈福明正好拿着菜篮子经过卫生站,他中气十足地和医生打了个招呼。“看来好得差不多了。”陈郁笑着说,没想到化橘红对新冠感染后症状的效果这么明显。“看来罗辨仙的传说,也颇有几分真实。”

  积田大岭村被誉为“中华化橘红第一村”。

  “大岭村的新冠感染者轻症、无症状的居多,无重症病例。”积田村委会干部李志国告诉笔者,大岭村常住人口约5000人,有六成左右村民感染新冠,约有300人到卫生站看病。“其他感染的人,都是居家治疗,喝喝化橘红就没见什么症状了。”

  李志国说,老年人是积田村委会最关注的群体。大岭村有7个有基础病的老人,其中6人超过75岁,还有2个刚刚动完手术。“前段时间,这几名老人感染新冠病毒,都是轻症,没有引发基础病。”

  据李志国观察,这6位老人都是长年经营化橘红的行家。“看来,化橘红既是我们这里的‘土药’,更是‘宝’啊。”

  为何化橘红在中医开处方药时,是搭配使用,而对于当地人来说,化橘红泡水也能产生疗效呢?

  化橘红饮品一定要用 80℃以上热水冲开。

  在苏薇薇研究看来,化橘红是能够一味成药的中药材,这在整个中药里面是非常少有的。“化橘红化痰的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媲美现在一线的化痰西药,因此,化橘红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物,是传统医学的精华。”

  苏薇薇表示,在防疫新时期,化橘红亦可作为日常预防使用。

  “化橘红饮品一定要用 80℃以上热水冲开,因为化橘红的有效成分是不溶于冷水的。用量方面,正常人3克一天就够了,如果有一些症状的话,一天就要9克以上。症状重的话建议煮一煮或者用微波炉加热5分钟,这个时候效果最好。当然这时候可能味道比较苦,因为它的有效成分就是苦的。简单而言,就是治病时是需要加大剂量,平常使用则当茶喝足矣。”苏薇薇说。

  刘俊 刘栋铭 李阳诗 杨建雄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