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码化橘红①|连续五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化橘红为什么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解码化橘红①|连续五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化橘红为什么能?

来源:南方+2023-01-20 15:34

  编者按:作为全国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茂名市正以化橘红等“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为抓手,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当前,疫情防控重点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防疫价值得到认可的化橘红发挥作用正当其时。即日起,南方+客户端推出“解码化橘红”系列深调研报道,剖析化橘红防疫用法、医药功效、产业发展,观察化橘红产业发展新趋势。

  解码化橘红①|连续五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化橘红为什么能?

  “化橘红、桑叶、芦根、桔梗……”1月15日一大早,化州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内,医师熟练地从中药柜里捡出药材,放到中药调剂设备中。不一会儿,一包包化橘红抗病毒健康饮颗粒便完成了。

  化州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内,医师熟练地配制中药材。

  “从之前的预防感染到现在保健康、防重症,在新冠疫情不同时期,我们一直都有调配不同配方的中药汤剂,供大家服用。”化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李长春说:“这些药方里,大多数都含有化橘红。”

  2020年初,化橘红便出现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医药治疗新冠的指南里,是主要的处方用药之一。“化橘红对新冠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苏薇薇说,在疫情暴发之初,他们便把从化橘红提取的成分送到钟南山院士实验室进行筛选,通过细胞实验显示,得出了这个结论。

  化橘红作为茂名的道地药材,在城乡基层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的当下,频频出现在中药汤剂中,为守护一方健康贡献“化橘红力量”。

  化橘红连续5次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

  2020年2月18日,由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至2022年12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化橘红均出现在中医治疗的推荐处方中。诊疗方案中显示,在新冠病毒临床治疗期的普通型中医治疗中,化橘红在缓解湿毒郁肺证中有疗效。

  化橘红频频列入新冠肺炎诊疗组方用药,说明化橘红在改善新冠病毒引起的症状的疗效,获得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那么,化橘红用药针对哪些症状,依据是什么呢?

  化州道地药材化橘红。

  专家介绍,化橘红的药用价值,最早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记载,当时不叫化橘红,是叫橘柚,经过系统考证,橘柚就是现在的化州橘红。具有散寒湿、化痰止咳、食积不化等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化橘红中含有丰富的柚皮苷、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抑菌的功能;而它还含有大量挥发油,具有抗过敏、止咳的作用。

  苏薇薇带领的研究团队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化橘红的研究。“化橘红是岭南道地药材中非常典型的药物,它的止咳化痰疗效非常显著。”苏薇薇说,经过20年的反复论证,不管是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还是机理研究的实验,都能证明化橘红对呼吸系统疾病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时,首先侵犯的就是呼吸系统,即上呼吸道,大多数人都会出现干咳、咳痰、咽痛等症状。“针对这些症状,化橘红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苏薇薇教授认为,现在市面上还没有既能止咳又能化痰的药物,因此化橘红作用凸显。

  除了化痰止咳,研究还证明,化橘红在缓解肺炎症状方面,也有显著成效。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起,茂名市人民医院便联合多家三甲医院共同协作开展化橘红系列科研项目。经过2年多的临床研究,2022年10月20日,《旨在探讨橘红痰咳液对缓解社区获得性肺炎症状的临床研究成果》在SCI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发表。

  该科研项目骨干、茂名市人民医院科研中心副主任胡林辉表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新冠相比,虽病原体不同,但流行病学和症状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包括基础疾病、年龄结构,临床症状均包括本研究的主要观察目标,即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据了解,近300名病例参与该项目,达到了目标样本量。“研究表明,化橘红可缓解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代表的呼吸道症状,发挥止咳、化痰、平喘功效,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胡林辉说。

  对症下药中药汤剂在基层开展治疗

  2022年12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二级、三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要发挥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汤剂使用的培训和指导,包括方剂分类组成、主要疗效、临床使用、效果观察、问题处理等。

  李长春给病人诊疗。

  “‘新十条’实施以来,我们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发布的中药方剂粤抗2号,结合化州当地群众体质、饮食习惯等,制定了成人和儿童6份协定方。”在化州市人民医院,李长春拿出中药协定方讲解。

  笔者发现,其中有3份协定方,都在粤抗2号的基础上,增加了化橘红。李长春认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人、时、地不同,药方则不同,“在咽痛、咳嗽、有痰的症状中,化橘红用好了,便能事半功倍”。

  中药协定方商定后,化州市人民医院迅速通过医共体开展5G远程平台等网络培训方式,将医共体中药协定处方供医共体所有成员单位使用。

  化州市医共体人民医院5G医疗工作站。

  位于化州市平定镇的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干净整洁、敞亮通风,清晰有序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第三人民医院在化州市人民医院中药协定方的基础上,侧重化痰利气,同时,加上中老年人“阳过”后体质虚弱的特点,适当加入调补的黄芪等补气中药。

  “基层病情特点是中老年人居多,咳痰、有痰症状最为明显。”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李迪轩认为,粤抗2号里的陈皮,针对病人症状换为化橘红,效果比较显著。“一定要兼顾中药治疗,因为西药难以达到提气化痰的效果。”李迪轩说。

  为了提高中药汤剂在新冠感染患者救治中的使用功效,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还购置智能煎药机。在药房里,智能煎药设备在不停运转,经过充分熬煮,汤药通过输送管道被传送至打包机中,由打包机自动灌装、封口,一袋袋中药汤剂就制作完成了。

  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智能煎药机。

  “这些都是住院病人的中药,里面包含有化橘红等多种药材。”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谢志辉说,“目前基本都是有基础病的患者才住院。”据统计,该院在最高峰时期,煎药房每天要熬出200余份中药汤剂,提供给患者预防新冠病毒和治疗病症。

  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病人每天的化橘红中药饮。

  善用家门口的“土药”保护一方健康

  “门可罗雀。”这是1月16日笔者走进化州市平定镇积田卫生站的第一印象。卫生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医陈郁坐在桌前翻看医书,桌上的化橘红茶冒着热气,散发出阵阵橘味清香。

  积田村卫生站。

  “年轻人身体好,发烧咳嗽,吃点药就好了,但老年人容易引发基础病。”陈郁说,去年12月底,积田村新冠感染人数达到高峰,来看病的人在卫生站门口排起长龙。刚开始时,他担心药物储备不足,容易让老人家引发基础病。

  经过一番辨证,陈郁松了口气,因为感染者大多是轻症,普遍低烧、咳嗽、有痰。岁数偏大的老人,表现症状也是咳嗽重一点,痰多,没有引发基础病。

  化橘红泡茶。

  老年人用药还是得慎重,不敢贸然使用西药,但卫生站里中药材不齐全,怎么办呢?陈郁灵机一动,把目光放在了化橘红上。化州平定镇积田大岭村被誉为“中华化橘红第一村”,种植橘红的历史悠久,家家户户、山上山下、屋前屋后都种有橘红树。化橘红的主要功效就是化痰止咳,正好是对症下药。

  “福伯,你回去拿橘红,泡个浓浓的橘红水喝,喝几天就好了!”陈郁对着77岁的陈福明说。一听到喝化橘红就能好,陈福明很放心地离开了卫生站。在笔者来访时,陈福明正好拿着菜篮子经过卫生站,他中气十足地和医生打了个招呼。“看来好得差不多了。”陈郁笑着说,没想到化橘红对新冠感染后症状的效果这么明显。“看来罗辨仙的传说,也颇有几分真实。”

  积田大岭村被誉为“中华化橘红第一村”。

  “大岭村的新冠感染者轻症、无症状的居多,无重症病例。”积田村委会干部李志国告诉笔者,大岭村常住人口约5000人,有六成左右村民感染新冠,约有300人到卫生站看病。“其他感染的人,都是居家治疗,喝喝化橘红就没见什么症状了。”

  李志国说,老年人是积田村委会最关注的群体。大岭村有7个有基础病的老人,其中6人超过75岁,还有2个刚刚动完手术。“前段时间,这几名老人感染新冠病毒,都是轻症,没有引发基础病。”

  据李志国观察,这6位老人都是长年经营化橘红的行家。“看来,化橘红既是我们这里的‘土药’,更是‘宝’啊。”

  为何化橘红在中医开处方药时,是搭配使用,而对于当地人来说,化橘红泡水也能产生疗效呢?

  化橘红饮品一定要用 80℃以上热水冲开。

  在苏薇薇研究看来,化橘红是能够一味成药的中药材,这在整个中药里面是非常少有的。“化橘红化痰的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媲美现在一线的化痰西药,因此,化橘红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物,是传统医学的精华。”

  苏薇薇表示,在防疫新时期,化橘红亦可作为日常预防使用。

  “化橘红饮品一定要用 80℃以上热水冲开,因为化橘红的有效成分是不溶于冷水的。用量方面,正常人3克一天就够了,如果有一些症状的话,一天就要9克以上。症状重的话建议煮一煮或者用微波炉加热5分钟,这个时候效果最好。当然这时候可能味道比较苦,因为它的有效成分就是苦的。简单而言,就是治病时是需要加大剂量,平常使用则当茶喝足矣。”苏薇薇说。

  刘俊 刘栋铭 李阳诗 杨建雄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追思英烈

  • 杭州亚运会|亚运头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