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东加快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创新体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广东加快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创新体系

来源:南方日报2023-01-09 15:01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8轮用户实验共800多项课题、全球累计注册用户4000多名。”在2022年12月举办的2022年湾区科创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介绍了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等多个领域,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显身手”,已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共享性关键支撑平台。

  湾区科创峰会上发布的《共享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要素频繁流动、深度共享,背后依托的是科技和产业创新的“三大利器”:区域产业集聚平台、大科学装置平台和企业开放创新平台。

  放眼广东,一批涵盖各个优势学科和产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加速建成落地,与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以及6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平台联动,进一步放大了各类创新平台的磁吸效应,为大湾区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广东,一个活跃、高效、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加速形成。

  “国家队”加快布局

  形成集群之势

  俯瞰东莞松山湖,一片荔枝林郁郁葱葱,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坐落其中。“它不仅是首个落地珠三角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也是继英国、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有了它,相关领域的中国科学家结束了排队申请使用国外设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历史。”陈和生说。

  “我们一直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陈延伟介绍:“比如,我们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建设的多物理谱仪,是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谱仪,可用于不同有序度材料的结构研究。”该装置自2021年10月正式向全球科研人员开放以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用户在这里开展了多项实验研究。

  “综观世界各大湾区,大科学装置都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除了中国散裂中子源,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布局建设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相信未来这些装置将成为大湾区吸引人才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陈延伟说。

  落地广东的创新平台涵盖了各个优势学科领域和产业领域,在吸引全球顶尖的智力资源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时,也与大湾区的科创力量强强联手,在科技创新中不断突破。

  就在数月前,香港科技大学的邵敏华教授团队研发出一款新型氢燃料电池,将电催化剂中所需的铂含量大幅降低了80%。这一成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刷新了这种电池发电耐久性的世界纪录。在这背后,就有着国家超算中心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这位“队友”的强力“助攻”。

  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超算中心机柜延伸出的百兆网络专线搭建的无形网络,将落地广东的超强算力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力量紧密联结。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沙分中心是全国首个通过“点对点”跨境光纤网络专线,连通内地与港澳地区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平台,为两地科研发展和成果转化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作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以中国散裂中子源、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等为代表的科创“国家队”加快在广东布局,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纷纷落地,渐成集群之势。

  省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

  “预备队”“种子队”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原有的科技力量并不突出。近年来,除了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广东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分批启动建设省实验室,着力打造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种子队”,以此解决原始创新薄弱的问题。

  自2017年广东启动建设首批4家省实验室,到2020年启动第三批省实验室建设,广东在全省布局10家省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涉及网络通信、人口与健康、先进制造、材料科学、海洋科学、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农业科学、先进能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

  在首批建设的4家实验室中,深圳鹏城实验室聚焦通信与人工智能、广州生物岛实验室聚焦再生医学与健康、佛山季华实验室专攻先进制造、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深耕材料科学,都是当地优势支柱产业,意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难题。“省实验室是带着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基因而诞生的,在人事、财务、薪酬、科研组织等方面都被赋予自主权。”省科技厅实验室处相关负责人说,“科学家治理,让实验室具有科研立项自主权,确保能快速部署科研任务。”

  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兼综合管理部部长马常钧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成果时总结道,实验室参与的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实现了广州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的新突破。此外,实验室高标准建设的共享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平台自2021年运行以来,已为50余个科研团队350余人提供技术服务1000余次;成立的产业转化服务平台聚焦“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着力通过自主研发或整合其他科研院所、大学的科研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

  走进季华实验室B区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90后”海归博士魏晟正忙碌调试设备。作为自编程智能机器人制造单元研发及产业化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带头开发的FCT自编程协作机器人检测工作站,已经成功在佛山一家家电龙头企业投入使用、大展身手。

  省实验室的布局不仅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与热点,也面向当地的战略急需,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省实验室已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发动机”“试验田”,播下科研项目的“种子”,结出产业转化的“果实”。

  创新平台与龙头企业

  紧密联动共同攻坚

  截至2022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6年全国第一。在这背后,众多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加速了大湾区创新要素的流动,推动创新资源实现更高效的配置。与此同时,各类创新平台与企业之间紧密联动,产学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关键技术攻坚中的核心力量。

  再过几个月,喷上特殊涂料的一列复兴号车头就能完成中试产品性能验证。从团队对接到产品1.0版本投入野外道路运行测试,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广东雅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只用了短短3个月,就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人才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众多行业龙头企业纷纷成为创新平台的搭建主体,开创了“千军万马齐创新”的良好局面。

  去年广东公布了第20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名单。这其中,就有不少龙头企业的身影。美的集团旗下的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榜上有名。

  企业强则产业强。在此前广东举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专场上,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大力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省科技厅实施的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企业牵头项目超过一半,参与项目达九成以上。”

  据统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7家,累计培育99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广东,企业技术中心已逐步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载体。

  ■专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关成华:

  加强创新主体协同

  推动实现原始创新突破

  近年来,广东集中资源打造了一支体现国家使命、具有湾区特色、突出主体优势的创新平台“王牌军”。然而,当前广东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仍存在高层次平台数量偏少、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有待优化等薄弱环节。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对于现有的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不仅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不断强化各类科技计划的统筹协调,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创新平台承担攻关任务;还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在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财政支持方式、绩效评价机制、知识产权激励、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为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条件、提供环境、提供便利。

  接下来,广东可以牢牢把握“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我想可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化央地合作,推动“国家队”项目加速在广东落地转化,培育更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要更好发挥大科学装置等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出台针对性支持举措,保障大科学装置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人员配备等需求,加强现有大科学装置与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主体的协同,支持围绕大科学装置实现原始创新突破、高端人才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要强化区域特色平台建设,在建好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基础上,推动深圳西丽湖、佛山三龙湾、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东莞滨海湾、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肇庆新区等平台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发挥港澳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特别是要发挥澳门联络葡语国家优势,加快建设中葡科技中心等平台,辐射欧盟、拉美和非洲国家,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卞德龙 李蔼莹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挪威首相斯特勒

  • 民俗活动迎中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09-06 07:20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2024-09-06 08:47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4-09-06 07:20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2024-09-05 08:26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2024-09-05 08:25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2024-09-05 08:23
打造了多种高科技气象服务产品。
2024-09-05 05:20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2024-09-05 08:23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4-09-05 08: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