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东莞: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东莞: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

来源:东莞发布2022-11-09 10:09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连日来,“制造业”成为东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高频词,在多个重要会议、多份重要文件中被反复提起和着重强调。《中共东莞市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东委发〔2022〕11 号)提出: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积极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东莞如何“坚持制造业立市”,如何将制造业优势巩固和发展下去?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

  东莞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好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产业不断壮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东莞将进一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把握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机遇,高水平建好松山湖科学城,加快筹建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建设技能人才之都,全力打造大湾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更多新鲜经验。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叶惠明:

  市发展改革局将充分发挥统筹谋划协调职能,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度融合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位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四大平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为依托,加快实施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重点招引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具备高增速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二是加快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集聚,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动工建设。强化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加快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

  三是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速。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抢抓政策窗口期、项目机遇期、施工黄金期,发挥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优势,构建资源要素“一张表”保障机制,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和落地投产,跑出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度”。

  四是加强对新兴产业统筹谋划推进。积极研判产业形势,努力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风口”产业,通过“引链主”“聚链属”“搭平台”“建生态”,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多元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卓庆:

  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对产业的引领赋能:

  一是狠抓重大科技项目。改革完善项目组织机制,探索建立市重大科技项目及项目库,多渠道投入资金,加强项目与增资扩产的对接联动,推进项目早日出成效。

  二是狠抓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依托大科学装置高端科研力量,引导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加强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赛道,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向更高研发层级发展;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枢纽,打通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堵点。

  三是狠抓人才引培。在现有科技人才梯队引培工作体系的基础上,以引进战略科学家团队项目和打造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为重要突破口,深化人才引培工作。

  四是狠抓科技企业培育。根据不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围绕人才培育、成果转化、政策服务、研发管理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做好政策服务,推动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五是狠抓科技招商。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开展科技招商,聚焦大院大所、人才团队和科技企业三大领域精准发力,招引更多“硬科技”项目落地。

  六是狠抓镇街科技工作示范引领。在镇街基层选取1个以上代表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示范镇,按照科技强、平台强、企业强、产业强、投入强、执行力强等“六强”的标准推进建设,通过示范引领提升全市镇街科技创新水平。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肖必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实施工业稳增长攻坚行动,强化工业经济监测调度,推动增资扩产项目快速落地,力促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实现企稳回升。

  二是实施产业链强链行动,落实“4+5”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智能移动终端及穿戴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形成集聚生态,全力抢占产业制高点。

  三是实施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工程,全力推动华为、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运营,重点打造一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推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四是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链主”企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孕育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遴选认定一批“链主”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级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五是实施对企服务提升行动,持续优化“企莞家”企业服务平台,完善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落实好“政企直通车”机制,切实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营商环境。

  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陈顺娇

  市投资促进局将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高质量产业招商三年行动计划,以“五个突出”推进高质量产业招商。

  一是突出龙头牵引推进战略性招商。依托4300亩6个挂榜地块和5个镇街1730亩连片用地,聚焦特定产业,“一地一策”“一镇一策”招引龙头企业,推动实现龙头企业镇街(园区)全覆盖。

  二是突出抢抓风口推进产业链招商。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风口”产业发展方向,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3.0版,着力引进一批引领性示范性标杆项目,推动我市产业“强支柱、立新柱”。

  三是突出点面结合推进登门招商。加快启用驻外经贸联络处,构建市镇联动、跨部门协同的“全民招商”新格局,组建专业招商队伍,赴重点地区开展常态化集中招商,重点招引龙头项目和终端产品生产企业。

  四是突出提速增效推进服务式招商。推动出台重点产业项目“代办”服务规程、“竣工即投产”实施方案,助力项目“摘牌即动工” “竣工即投产”,实现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五是突出要素保障推进组合拳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设立“一产业一基金”,实行“基金+资本”招商模式。推行企业联合拿地模式,统筹建设“成本+微利”可分割工业保障房。高规格举办东莞全球招商大会,持续营造浩大的招商声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以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明确为党的中心任务

  强调要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为我们指明了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

  东莞去年历史性地迈上了

  万亿GDP、千万人口的新起点

  已经形成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鲜明城市特色

  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

  东莞,能造!

  来源:东莞发布

  编辑:钟欣玲

  校对:李秀莹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