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山三院张浩援助多米尼克归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中山三院张浩援助多米尼克归来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31 22:11

  10月2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浩结束援外任务,平安返回广州。

  据介绍,张浩在2021年5月自愿报名申请加入第4批援多米尼克医疗队,经过国内国外两轮面试顺利通过并光荣的当选为医疗队队长。2021年9月28日,带领医疗队在Delta变异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并在多米尼克大爆发的时刻逆行出征。

  在多米尼克,手术处理最多的病种是前列腺增生,一般体积小于100g的前列腺使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手术可以顺利解决,但如果体积超过100g,受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会对患者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风险。

  张浩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位患者:一名69岁前列腺增生患者来到门诊,他由于前列腺增生造成尿潴留已经留置尿管4年,每六个星期更换一次尿管。张浩看了他的B超报告,前列腺体积达到了惊人的235g,在多米尼克医疗记录里还从没为这么大的前列腺做过手术。患者问张浩能不能帮他做手术,张浩仔细研究了他的病历资料,PSA7.5ng /ml,虽超出正常范围,但PSA的密度并不高,基本排除恶性可能,同时存在数枚膀胱结石,以当地的设备条件使用微创腔内手术并不是安全合适的选择,应该行经典的开放经膀胱耻骨上前列腺摘除并取石术,和患者充分沟通了手术方案和风险,患者表示充分相信中国医生的技术,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很难处理,愿意为了能摘掉尿管放手一搏。在充分的沟通和术前准备后,8月23日上午张浩为其实施了手术,手术进行顺利,主要过程只用了一个小时,且无需输血。术后第六天患者拔出导尿管出院,第九天门诊拔出膀胱造瘘管并拆线,术后两周后再返门诊复诊,患者激动地说小便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好,而且是清亮的。他对张浩表示“thank you”后连说了好多“very much”,非常开心。

  在多米尼克支援期间,张浩共完成门诊600人次,急会诊143人次,手术42台,针对本国只有一名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尚无法独立开展当地常见的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肾结石手术及微创泌尿系统肿瘤手术的情况,他充分发挥自己英语能力强、多年在教学医院带教医疗的优势,手把手向当地医生传授各类泌尿外科常见微创手术的手术技巧,并完成了完成多米尼克最大体积前列腺摘除术、多米尼克第一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手术;抢救了两名因外伤造成泌尿系统器官损伤的当地患者,并使其转危为安,顺利出院;抢救了一名因肾结石引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其拆除脓肾,康复出院;并为多名因宫颈癌引起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成功放置了输尿管支架管,使其肾功能好转可以后续抗肿瘤治疗;多项工作均得到了当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收到感谢信数封。

  张浩说,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能用自己的技术让患者重回健康并过上正常的生活,尤其是在援外医疗过程中,代表的不只自己,更加是祖国的形象,真心为能帮到患者而感到高兴,更为自己能作为中国医生完成好援外医疗的答卷而感到自豪。

  服务同胞是张浩在多期间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

  自来到多米尼克以来,张浩先后组织队员为中国多个驻多米尼克机构、当地华人华侨提供医疗咨询、体格检查、疫苗接种、心理疏导、赠药等医疗服务;在使馆的组织下开展了为中国驻华机构和当地华人华侨的第三针新冠疫苗加强针注射及义诊活动。

  中土集团的小王(化名),既往就因为输尿管结石做过手术,近几日有发作肾绞痛。这类疾病在多米尼克不算急诊,预约诊查要很久,他找到了医疗队。正好张浩医生是泌尿外科专业,使用医疗队的移动B超,发现其肾积水并不重,结石已经排至输尿管下段,给予饮食饮水指导,扩张输尿管和止痛的药物,告知他这种情况90%可以排出,可避免手术。小王高兴地说,在异国他乡得到中国医生的诊治,亲切又温暖。

  援外工作即将结束,张浩说,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援外光荣我光荣,我为援外添光荣”的广东援外优良传统,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中山大学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圆满完成这一年的援外任务,向祖国和人民上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节的坚守

  • 无人机香江璀璨庆“双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