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入高原深处 用心诠释援藏精神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深入高原深处 用心诠释援藏精神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17 09:16

  当时间来到10月,雪域高原已进入了美丽的金秋,马路凯进藏已经9个多月,一年的援藏期只剩下不足3个月,他坦言:“其实很不舍得,这里苍穹辽阔、山川壮美、民风淳朴、文化绚烂。如果组织需要我延期服务,如果学校需要我再次前行,我将义无反顾。”

  马路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博士服务团团员(下称博士团服务团),挂任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下称食品所)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兼任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2019年,马路凯博士毕业,来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担任专业教师。2021年12月底,他被选为第22批中组部、团中央赴藏博士团成员,派驻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当谈及为什么会选择援助西藏时,马路凯说:“入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来,学校‘注重实践,扶助农工’的校训精神指引我要务实笃行、学以致用,在服务社会、关注民生中实现自我价值。”他认为成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可以更好践行涉农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还可以把学校及广东省相关的成功经验推介到更多的地方,便毫不犹豫提交了申请。“很高兴可以继续深入基层,从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切实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1月9日,马路凯带着学校的重托与期望飞往西藏。刚到拉萨的第一周,食品所的领导和同事们多次到他宿舍探望,并为他带来了牛奶、水果等营养品,他们的关怀让马路凯感到非常温暖。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多次打电话关心他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当得知马路凯苦于没有经费难以开展科研工作时,学校人事处及时向学校报告。很快学校就按程序为马路凯审批了20万元援藏经费,为他解决燃眉之急,让他安心工作。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马路凯深切感受到千里之外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他说:“我在这里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当地党组织给我的温暖,我们学校给我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力量。有了这么一个强大的后盾,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我要用这笔专项经费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情,在雪域高原留下‘仲恺人’踏实务实的脚印。”

  马路凯热心帮助团队的成员,指导其修改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已取得授权,这是该团队目前唯一一个取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他也借着广东省预制菜产业发展东风,开发藏羊腱子肉、羊腩等即食产品,在原有风干肉基础上改善、开发软羊肉干、牦牛肉糖等适口性更佳的休闲食品;又开发出藏羊脂唇膏,这些唇膏在本单位和自治区其他多个机关单位试用,反响良好,据了解,这些产品也都将代表食品所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今年3月20-26日,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科技人员下基层”等要求,结合所内工作需求,马路凯随食品所所长朱捷和特色团队一行5人前往林芝市墨脱边境县进行调研。这次调研是马路凯进藏9个多月最为惊险的一次经历,途中还在经过一片沼泽地时受到蚂蟥攻击,好在有惊无险。

  3月的林芝天气变化多端,沿途要翻过好几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墨脱县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地质灾害频发,路面较窄,仅容一车通行,至今仍是按照日期“双号进单号出”。在前往墨脱县途中,马路凯笑着说自己“在一天内经历了四季”。

  早晨出发的时候,天空下着绵绵小雨,路旁的树木正在抽出绿芽。行近嘎隆拉隧道,天空下起大雪,路两侧是3米多高的雪墙。历经4个多小时的雪中车程后,一行人进入了墨脱县境,天又降小雨,两侧尽是枯黄的山林,一派秋风肃杀的景象。随着海拔逐渐降低,雨越下越大,四周的山林变得翠绿而茂密,道路两旁的野芭蕉树一排排向车后退去。就这样沿着水流和石路行进半个多小时,一行人终于到达墨脱县城。

  之后的几天里,马路凯和食品所的同事们在当地政府、农业局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当地茶叶加工厂、水稻种植基地,并结合墨脱县气候环境,开展绿茶和红茶加工工艺调研,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建议。

  马路凯深入西藏多个畜产主产区开展技术帮扶,先后就牦牛加工、藏羊加工、藏猪加工等方面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有些已经在在相关合作企业实现中试生产,有些已在实验室完成研发工作。这有效提升了初加工肉制品安全,丰富了产品种类,有力帮扶藏族同胞、相关合作社及企业实现自主加工和生产,提升了西藏高海拔牧区的畜产品加工能力。

  在藏期间,除了日常工作,马路凯都在办公室或者宿舍里做科研。他经常在办公室里一呆就是一天,两桶方便面便是他的午餐和晚餐。截至目前,他以食品所为共同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所科研不强、成果较少的局面。

  进藏这么久,马路凯从来没有出去逛过,进藏游客必去的旅游打卡点,也只是在微信的朋友圈看看。他说:“工作是第一位的,游玩要等有时间再去,等我忙过这段,一定去好好看看。但工作起来好像时间总是不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通讯员曾献尼 郭小娜)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