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双侧三叉神经痛二十余年,广东医生一“招”微创术缓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双侧三叉神经痛二十余年,广东医生一“招”微创术缓解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8-16 22:47

  两边脸痛如电击、刀割,在被号称“疼痛之王”、“天下第一痛”面前,很多人可能一天都坚持不住。然而,广州的韦阿姨(化名)却被三叉神经痛折磨了20年。近日,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勇的微创手术治疗下,韦阿姨20年的痛苦终于结束了,回归正常生活。

  韦阿姨今年54岁,2000年,韦阿姨左侧脸部出现反复疼痛,主要集中在牙槽位置,像是被刀割、被电击。

  “有时候发作几秒,有时候又发作几分钟,尤其是刷牙、咀嚼食物的时候容易出现。”韦阿姨回忆。

  刚开始,韦阿姨认为是牙痛,她去到一家牙科医院,拔掉了疼痛位置的牙齿。可是,拔牙后,疼痛症状并没有减轻,还是每天都发作。

  慢慢地,不仅左脸痛,右脸也开始出现相同症状。于是,韦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到广州多家三甲医院就诊。

  “在广州就诊的时候,才得知,我这个不是牙齿的问题,是双侧三叉神经痛。”韦阿姨告诉记者。在医生建议下,她选择口服卡马西平治疗。

  刚开始,韦阿姨每天吃2粒卡马西平,效果不错,于是就一直选择药物治疗。

  可时间一长,药物的镇痛效果越来越差,剂量逐渐提高到8粒,但剧痛还是“回来了”!

  “药吃多了,我每天昏昏沉沉,走路不稳,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韦阿姨感慨。

  偶然一次交流中,韦阿姨从病友口中了解到,省二医张勇主任在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2018年的一天,韦阿姨从报纸上读到一篇关于张勇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报道,她动了心。不过,考虑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顾虑很多,害怕手术的风险,就没去手术治疗,但她还是悄悄收藏起了那篇报道。

  如今,韦阿姨已经吃药十几年了,效果越来越不好。今年来,韦阿姨的疼痛频率更严重了。难耐疼痛,韦阿姨终于鼓起勇气来到省二医,挂了张勇的号。

  见到张勇后,韦阿姨拿出了自己收藏了4年多、已经泛黄旧报纸,告诉张勇,自己的症状和报道里的一模一样,并开始哭诉着这20多年来的病痛经历,“希望张勇主任能解决我的痛苦。”

  这张年代久远却被用心收藏的报纸上,一些介绍疼痛症状的文字还被韦阿姨用红笔画了重点,张勇内心感慨无比,他说:“接触和治愈了那么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韦阿姨对缓解疼痛的渴望。”

  在对韦阿姨进行全面检查后,张勇将她收治入院。韦阿姨入院后,张勇立即安排术前磁共振等检查,发现左侧三叉神经被左侧小脑上动脉明显压迫,而右侧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不明显。

  “考虑到患者目前左侧颜面部疼痛最为严重,充分沟通后,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我们制定了手术计划——先行左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张勇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式,该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操作较简单,风险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通常在1%左右。”

  7月22日,手术日子到来。张勇在韦阿姨耳后开了一个长4厘米的小口,熟练地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小心地将血管分离,并在血管和神经之间加入垫片,从而彻底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两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过程顺利,自从麻醉苏醒后,韦阿姨左脸剧痛再也没有出现,她一直担心的术后并发症,如听力下降、面瘫等都没有出现。

  “终于不痛了,20多年的痛苦终于结束了!”韦阿姨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直言后悔当初没有早点来找张勇手术,白白忍受了那么多年的痛苦。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发作时如闪电状、刀割一般难以忍受,被称为“疼痛之王”,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然而,引起头面部疼痛的原因又十分复杂,该如何判断是否是患了三叉神经痛?张勇表示,诊断三叉神经痛非常简单,有“三大标准”:

  一是三叉神经痛通常是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的阵发性反复发作,说话、吃饭、吹风都可能诱发疼痛。

  二是三叉神经痛具有间歇期,往往早期疼痛比较轻微,并且有迁延过程,或有一段时间患者感觉不到疼痛了,但过一段时间又会疼痛,且疼痛加重。

  三是可体察面部扳机点。即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时需要咬住疼痛部位才能够缓解,或是触碰头面部某一部位即会引起面部疼痛。

  张勇强调,三叉神经痛的高发人群是50-7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如果40岁以上女性右侧脸部突发疼痛,应考虑三叉神经痛。一般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止痛,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微创手术治疗,术后不留疤痕,功能改善明显。(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春燕通讯员朱健)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 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