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女子盆腹腔长出罕见巨大肿物!多学科联合诊治一站式拆瘤,攻克术后难关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女子盆腹腔长出罕见巨大肿物!多学科联合诊治一站式拆瘤,攻克术后难关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6-11 10:55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其中有一种极为罕见的类型——静脉内平滑肌瘤(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 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侵袭性。当肿瘤侵入静脉系统后,可沿静脉回流方向最终侵入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脏。目前,该病例在国内外报道尚不足300例,累及心脏者更是不超过100例,因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的挑战。

  近日,48岁的陈女士就不幸患上了这样一个罕见疾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十几个专科联手救治下,她盆腹腔的巨大肿物被连根拔起。术后,在多学科专家的精心治疗下,陈女士勇闯难关,克服了急性肾损害、脓毒症、尿路感染、消化道大出血等一系列挑战,最终顺利康复,重获新生。

  陈女士半年前就开始反复出现不明原因腹胀,时而伴随胸闷、心悸不适,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3个月前,陈女士腹胀加重,自己都能触及下腹部至脐上区域的硬质包块,才在当地医院就诊。妇科彩超检查发现,陈女士盆腔、腹腔内有巨大肿物,最大直径超过30公分,并侵入了下腔静脉以及右心房,如果瘤栓沿下腔静脉继续生长,将堵塞右心房及三尖瓣口,导致患者心衰死亡。

  陈女士辗转于多家医院,都被告知病情复杂,建议到上级医院就诊,最终,陈女士来到了中山一院妇科主任姚书忠教授的门诊,姚书忠了解了陈女士的病情后,给陈女士进行系统的查体,发现其腹部膨隆、质硬,可触及巨大实性肿块,约30×25×25cm,边界不清,位置固定无法活动,立即给陈女士安排了入院。

  姚书忠表示,如此之大的盆腹腔实性肿物并且伴随多部位侵犯,其原发病可能是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但肿瘤性质的确诊有赖于手术病理诊断,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尽快查明肿瘤性质,入院两天后,治疗团队进行了第一次多学科会诊,会诊科室包括妇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肿瘤介入科。考虑患者肿瘤巨大,组织来源与性质不确定,且合并多处静脉和右心房瘤栓,专家们决定进行超声定位下细针穿刺活检,并进一步完善PET-CT协助判断肿物情况。最终,陈女士的病理提示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未见恶性特征,全身PET-CT检查考虑为平滑肌瘤病伴静脉内瘤栓形成,至此,陈女士的初步诊断考虑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得知平滑肌瘤是良性疾病,陈女士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后,决定放手一搏。手术前,姚书忠再次组织了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会诊科室包括妇科、胃肠外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肝外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专家们详细讨论了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管理。

  “累及心脏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的手术方式有两种,即心脏手术与盆腹腔手术同时或分步进行,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如何选择仍有较大争议性。”姚书忠介绍,结合既往文献报道,一步法手术可随时扩大手术范围、评估其他大血管是否受累,患者总体获益更多,但一步法手术对患者身体打击较大、手术时间长,对麻醉及术中监护要求极高,若患者一般状况较差,合并心肺疾病,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可选择两步法手术。

  经过多学科专家反复讨论,并结合患者自身条件,治疗团队最终决定心脏手术与盆腹腔手术同时进行。

  那么,如此高难度且高风险的手术是如何完成的?

  1.切除盆腔原发病灶:该步骤由妇科姚书忠教授与胃肠外科吴晖教授共同完成,专家们在术中探查时发现肿瘤来自子宫,表面光滑,沿左卵巢静脉沿伸到左肾静脉,除此以外并无其他部位侵犯,即行全子宫(包含肿瘤)+双侧附件切除。

  2.游离下腔静脉与左肾静脉:在原发病灶切除后,医生团队需取出左卵巢静脉-左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内的瘤栓,该操作由肝外科黎东明教授、胡文杰教授以及肾移植科李军副教授联合完成,他们将大血管游离,做好切开取瘤栓的准备。

  3.心脏切开:首先体外循环科主任荣健教授为患者建立起体外循环,随后心脏外科姚尖平教授实施心脏手术,切开右心房,探查见瘤体末端,并与下腔静脉相连。

  4.下腔静脉-心脏联合取瘤栓:该步骤由肝外科黎东明教授、胡文杰教授与心脏外科姚尖平教授联合手术,并由麻醉科陈宇教授经食管超声实时引导与监测。专家们切开下腔静脉,探查至瘤栓侵犯的左肾静脉,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随后,经右心房、下腔静脉切口分别取出心房内瘤体以及下腔静脉内瘤栓。最终,经食管超声检查提示,心房与下腔静脉内瘤栓无残留。

  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手术中,专家团队也遇到了突发状况。当取出静脉内瘤栓后,医生们再次探查瘤栓起始部位——左肾静脉,发现静脉壁破坏严重,为保证左肾功能,需进行左肾切取以及自体肾移植。这时,肾移植科黄刚教授、邓荣海副教授共同上台实施操作,切取左肾后,他们发现肾血管灌注顺利,但因盆腔肿物压迫左侧髂血管区,导致变形,只能取右侧髂窝进行自体肾移植。

  整个手术共耗时14小时35分钟,患者在术后转入了重症医学科,最终术后病理报告提示所有肿物均为平滑肌瘤,确诊为良性病变。

  据了解,术后一个月,陈女士已经恢复了正常活动与饮食,尿量也恢复正常。监测彩超提示移植肾形态与血液均正常,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感染指标降至正常后,她便顺利康复出院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