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更多人才在广东施展拳脚大有作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让更多人才在广东施展拳脚大有作为”

来源:南方日报2022-05-31 10:14

  “听了省党代会报告,我们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奋,我要努力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动力!”“省党代会报告对我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和教育,我要生产出更多‘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优秀新闻作品。”“作为扫黑民警,接下来要让更多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5月30日下午,在省直机关工委一场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上,9名来自生产和工作一线的基层党代表结合大会精神和自身经历,热烈讨论学习心得,立足工作谈具体落实。

  现场气氛热烈,一个个贯彻落实省党代会部署的行动计划,在这场座谈中变得更实更细。

  使更多科技成果落在农村大地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线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我一定要立足岗位,努力推动科技与农业结合,‘撮合’更多科学家与企业家‘谈成恋爱’,使更多科技成果落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研部部长胡玉伟代表一发言,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胡玉伟在“国字号”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孵化平台工作,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该平台现已汇聚起3.2万科学家和12万企业家,不断突破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老问题。“报告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就离不开科技创新。”她表示,未来不仅要紧密连接科学家和企业家,做好相关要素资源汇聚,还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技和产业的连接机制更加完善,“由企业家向科学家抛出科技需求‘绣球’,促成科技成果的衔接、交易、落地,让广大农户和更多农村获益”。

  “农业+科技”的话题,也引起了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功能研究室主任张瑞芬代表的共鸣。

  “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也提出要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这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张瑞芬说,当前,以绿色、可持续、环境友好等为特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研工作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还需要以不断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营养健康水平为重要目标,推动现代农业向绿色、低碳、高效发展。”张瑞芬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国家和广东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立足个人专业背景,找准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创新、践行科技兴农、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是研究可燃冰的。”在会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静丽代表从自身工作出发,围绕科技创新打开了话匣子。她说,近年来,通过原创新科技集中攻关,掌握了一些深海领域关键技术,但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需继续努力。

  “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拥有区域位置、自然资源、科研队伍、配套产业的优势,未来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王静丽说,作为一名海洋新能源战线的科研工作者,听到报告对科技创新强省、海洋强省建设提出要求,倍感振奋。她表示,将按照省党代会的部署,和同事们一道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查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禀赋,攻克绿色开发应用技术,组织生产性试验开采,推动产业化开发利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报告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让我印象深刻。”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杨静代表感慨地说,过去五年,她明显感受到全省各地的人才激励政策越来越完善,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

  对于报告提出,抓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机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杨静认为,这将让更多人才在广东施展拳脚、大有所为。“我们借助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运用好人才引育政策,联合优势科研院校和企业资源,让人才团队与高校、与企业深度绑定,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联盟,为广东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作出贡献。”

  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广东有4500万名青年,平均每10个中国青年中,就有一个来自广东,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十分重要。”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楠代表说,“报告提出,要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向青年讲好故事是我们青年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的本领。”

  林楠说,接下来将积极探索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青年、深入青年,既向青年描绘好广东感恩奋进的美丽画卷,又要向社会各界讲好广东青年昂扬向上的奋斗故事。与此同时,将深入大学生、企业青年、农村青年、新业态青年等群体开展深调研,推动各地出台更多青年发展政策成果。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也是来自新闻战线一线代表关注的话题。

  “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报告,经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和教育。”南方日报时政新闻部医卫工作室主任李秀婷代表说,广东深化实施“1+1+9”工作部署的生动实践,一直是她与同事们宣传报道的重点,并在5年来的采访报道中见证、经历、参与了广东各领域的巨大变化。“在我关注的医疗卫生领域,这些年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更加均衡布局、不断扩容提质,高水平建设医院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及医疗救助托底力度不断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越来越便利。”她说。

  李秀婷表示,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采访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生产出更多“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优秀新闻作品。

  交出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满意答卷

  “我是一名从警11年的扫黑民警,这次参加省党代会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省公安厅刑侦局副科长、二级警长曾令敏代表说,报告对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更加坚定了她立足岗位实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交出平安广东法治广东建设满意答卷的信心和决心。

  曾令敏说,2018年以来,广东全面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随后又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4年来共打掉涉黑组织30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227个,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700多亿元。“我多次在现场看到,打掉涉黑恶犯罪团伙后,当地居民高兴得敲锣打鼓、舞狮放炮。这也激励我,作为扫黑民警一定要继续努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曾令敏说,今后她将立足岗位,深挖一批重点线索,攻克一批重大案件,推动一批重点地区整改提升,努力营造全民扫黑氛围,持续打造扫黑除恶“广东品牌”。

  “省党代会报告对安全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海关缉私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州海关缉私局政治处主任卿佩代表说,下一步要“查一案”,更要“治一域”,通过参与地方政府综合治理,共同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公平公正的进出口环境,努力保卫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

  广东省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副处长杨万霞代表说,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将带头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政策红利高效直达市场主体,推动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退税减税降费效果相协调,支持服务好“1+1+9”工作部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