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工友4根手指被切断11小时,广东医生显微镜下全部“接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工友4根手指被切断11小时,广东医生显微镜下全部“接活”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3-23 17:58

  切纸刀突然落下,随着一声大叫,印刷工人老赵(化名)的3根手指被切断,还有1根手指仅剩皮肤连着,一场“保指再植之战”开始打响。

  今年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11时,老赵急冲冲地跑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急诊科。他的左手被厚厚的绷带包扎着,右手则拿着三个断指。早上8点,老赵被推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经过医护人员7小时通宵奋战手术,接指手术非常成功,15条血管、7条神经、7条肌腱接通,基本恢复了手指的外型及功能。

  老赵是印刷厂的一名生产工人,在操作机器时,一不留神,切割机的刀突然落下,他的左手2、4、5指被齐刷刷地切了下来,3指也仅剩一点皮肤连在手上。

  情况紧急,同事赶紧带着老赵及断掉的手指去到当地医院。检查过后,却被告知没有条件手术。他们又辗转了几家医院,医生都因手术难度极大,伤指离断时间太久,风险很大而不敢冒然收治。对于这种多指离断的复杂再植手术,许多医院有心无力。

  经多方打听,老赵被推荐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此时距手指被切断已经过去近11个小时。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明坦接到老赵后,立刻将他带来的手指保存起来,并第一时间请专科医生急会诊。“请一定要保住我的手指,我已经跑了好几家医院了,你们是最后的希望了。”老赵恳求道。

  当天值班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黄国英赶到急诊科,看到这断指时,知道这是一场“恶战”。

  黄国英副主任医师表示,断指再植手术需要医生在显微镜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缝线,精确吻合血管、神经。此外,断指再植的手术黄金时限一般为6-8小时,超过8小时再植成活率将大大降低,而此时这4个手指离断时间已经远不止于此。

  “由于指体血管官腔非常狭窄,对医生的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血管、神经、肌腱吻合的质量,每一个微小细节都决定手术的成功与否,否则唯一结局就是手指坏死。接一个手指,对于一名熟练的显微外科医生来说,最少要在显微镜下高度集中工作2个小时。”黄国英告诉记者。

  看过老赵的断指伤口后,黄国英副主任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切割机离断伤有个特点,就是看上去伤口挺整齐,但都是假象,实际上血管损伤非常严重。“因为切割机割断血管时,有强大的撕扯力,导致血管壁和内膜广泛损伤。这也导致了这类断指术后容易出现局部血栓、痉挛,从而发生血管危象,再植成活率低。加之,切割机切割后很多的污染物会绞入血管及周边组织中,给术中清创、术后抗感染带来了更多麻烦。”他解释道。

  难题摆在眼前,老赵的每条血管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并且手指离断时间已经超11小时,四个手指再植手术对医生的体力和技术都是个重大考验。

  “尽快手术,放心!”即便难度大、风险高,黄国英副主任医师也下定了决心。

  半个小时后,术前准备完成,手术正式开始,由黄国英副主任医师主刀。

  首先,清洗干净伤口,在显微镜下找到血管神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根手指、两根手指……历经5个多小时,手术团队共吻合了15条血管、7条神经、7条肌腱。

  随着止血带松开的一刹那,老赵的手指一下子变得通红 “通了!通了!”这让整个手术团队格外振奋。然而,10分钟后,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环指(无名指)的血管又堵了。吻合口没有问题,但手指就是不通血,问题出在哪?

  原来,由于老赵环指的尺侧指固有动脉损伤严重并伴有缺损,无法吻合,考虑到恢复单侧动脉吻合也可以恢复指体血液循环,为了节约手术时间,就只吻合了桡侧指固有动脉。

  此时,他们面临一个抉择,是否要结束这次手术?目前四指已成活三指,其实环指还可以二期用足趾手指再造。

  思考片刻,黄国英副主任医师当场决定继续手术:“努力了这么多,一个手指都不能放弃,要把对侧血管也接上!”

  然后又一难题出现了,要把尺侧动脉也接上,血管长度不够怎么办?“血管桥接!”一个大胆的想法从黄国英副主任医师脑海中闪过,可这无疑又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但除此之外,别无更佳选择。

  于是,黄国英从老赵前臂取了一段血管,小心翼翼地接在老赵的断指处。1小时过去,老赵的环指再也没出现血流不通的情况,黄国英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

  次日早上8点,通宵奋战7个多小时后,整个再植手术完成。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还在后面,断指能不能成活,还要看接下来一周危险期的情况。”走出手术室的黄国英表示,“如果再植的断指成活,经过后期加强锻炼,手指原来的功能应该能够基本恢复。”

  又过了两天,老赵被接上的小指开始发紫、起水泡,这意味着血管血液循环发生问题,静脉回流不好,极可能是患指坏死前征兆。

  黄国英副主任医师赶紧做小切口放血等急救处理。幸运的是,第三天清晨,老赵的小指又逐渐恢复红润。

  经过七天的闯关大战,老赵的断指全部成活。

  “太感谢黄国英副主任医师了,通宵做了7个小时手术。现在老赵的手指功能已基本恢复,并且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们家属心里也踏实多了。”老赵妻子说。

  黄国英副主任医师提醒,断指再植具有时限性。一般来说,断指再植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反之,离断时间越长,血管条件越差,成活几率越低。如果手指或脚趾、手臂等被离断,应在6-8小时之内到达医院治疗。(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通讯员朱健 黄怡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走进巴西里约热内卢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