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李伯玺]

游船玩跨界 文旅添新意

来源:广州日报2021-09-28 16:19

24小时热图
  • 神十六航天员乘组确定

  • 浙江: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未来乡村

  • 世乒赛:孙颖莎女单夺冠

  • 江苏淮安:送戏下乡 文化惠民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记者29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05-29 19:41
最初,研究人员考虑了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可能,即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引起炎症的分子作出反应。
2023-05-29 10:17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2023-05-29 10:16
198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作。经过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问世,中国人终于用自己的深海钻机,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个孔。
2023-05-29 10:09
作为贵州本地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把车货匹配时效从数天大幅缩减到分钟级别。
2023-05-29 10:06
早上7点半,河南省柘城县辣椒育苗基地工作人员张红霞准时来到温室大棚。
2023-05-29 10:04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加载更多

  珠江两岸夜色迷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摄

  一江珠水造就了两岸花城,既见证着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交融,又创造着红色城市与淡定“饮茶”的和谐共处,还呈现着自然美景与年轻活力的交相辉映。“红色记忆”“岭南风情”“食在广州”……都尽在“一江珠水、两岸花城”间。广州将充分利用这世界级的资源,拥抱文旅融合大潮。

  在水中央,有船儿一双,更有游人欢畅。在成为世界级的内河游览精品的路上,珠江游的“航船”目标已然清晰、动力亦已备好,只待乘风疾驰,“出江入海”,珠江游这艘“航船”还将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打造世界级内河游览精品 珠江游有底气

  内河游船是滨水休闲产业中的重要业态之一,放眼世界,无论是伦敦、纽约还是巴黎,这些拥有公认世界级内河游览体验的城市都有相似的重要条件——除了游船本身硬件设施和配套要处于领先地位外,内河本身沿途还要拥有能够体现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资源。

  显然,“珠江游”拥有这一底气,珠江游也将成为广州对外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和现代都市形象的载体。作为国内最早打造的城市江河旅游产品,“珠江游”依托沿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旅资源,拥有高品牌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珠水夜韵”是“羊城八景”之一,珠江沿岸既有广州塔、海心桥等广州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还有莲花山、黄埔军校等旅游景区资源……擦亮“珠江游”对广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州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提出了“推进‘珠江游’水岸互动和游船码头升级,打造世界级内河游览精品”的目标,这是广州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提出的“培育七大世界级旅游精品”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9年,珠江游经营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13.27%。

  近年来,广州城市文化魅力日益彰显,在提升高端文旅资源集聚功能上,广州将高质量打造融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人文历史等元素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江文化景观带,这些也是“珠江游”得以不断丰富内涵的根基。

  文旅融合开辟消费新场景 “珠江游+”多出彩

  文旅融合创新意,传统潮流皆出彩。如今的珠江游文旅体验内涵渐长,新的消费场景层出不穷,吸引越来越多人踏上游船,其中包括了不少年轻人。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多个好玩有趣的中秋主题游航班让珠江游船变成了移动的网红打卡地。东山潮流街区文化市集被搬上了船,吸引了一众潮牌进驻,原创服饰、滑板、设计师首饰以及潮流玩偶、玩具等同场展示,为市民游客开辟了一站式的全新潮流消费场景。年轻人喜爱的电音节也在珠江游船上呈现,珠江游船瞬间变潮。

  “没想到一边珠江游一边还能逛市集,参加游园会,还淘到不少潮品呢!”相约好友上船体验的大学生晓健说,以前以为珠江游是比较传统的,新鲜的体验让他们大感惊喜。数据显示,中秋假期,珠江游市场稳步复苏,接待游客量达到4.5万人次(9月18日晚至9月21日)。

  近几年,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州市港务局的共同积极推动下,“珠江游”旅游线路围绕“一船舶一主题,一码头一景区”的规划思路,挖掘市民游客对水上观光形式的新需求,推出“珠江游+”跨界合作形式,一批全新珠江日游线路应运而生,如“珠江游+红色文化”“珠江游+广式早茶”“珠江游+粤剧”“珠江游+动漫”“珠江游+景区”等体验,财富码头主题航班、天字码头至莲花山定期航班等产品均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经济信息社刚刚发布的《国际都市游船活力指数报告(2021)》显示,广州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其中,广州珠江游船在文旅融合、品质升级、绿色低碳等多个维度的得分均位居榜首。

  英雄城鲜红的底色 珠江游够厚重

  广州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厚重红色文化历史的英雄城市。当前,广州在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的同时,全力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不断活化利用珠江沿岸的红色历史资源,助力打造广州红色文化。

  在珠江上,“广州红”主题游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将展览搬上游船的方式,与珠江沿岸的红色文旅资源形成巧妙互动,开创了沉浸式红色游船的新体验。“广州红”主题船由广州客轮游船公司联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共同打造,船上客舱分别设置了中共三大历史展区和春园展区,不仅还原了中共三大开会的会场,还按照春园召开会议时的场景以及饭厅来布置,游客身处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式地感受红色文化。

  “广州红”主题船设有含“聆听珠江红史”“牢记初心使命”“践行群众路线”“共筑廉洁防线”在内的8条“红联水岸”党建品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航线,以水岸联动方式构建了党建活动的全新阵地,为社会、校企打造研学及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数据显示,从2021年6月28日开航截至9月15日,“广州红”主题船已接待多个企事业单位团体开展党建、红色教育活动,共计接待市民游客15994人次。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教授认为,珠江是一条有文化、有景观、有环境、有市场的河流,这四大优势让“珠江游”以“珠江为舞台、城市为背景”,记录了广州流动的风景。

  “食在广州”增添新内涵 珠江游有风味

  品早茶叹文化,珠江游船上茶韵悠扬。

  早茶是“食在广州”的缩影。如今,珠江游船上的“水上茶居”逐渐形成了“喝早茶、览江景、感文化”的新时尚,游船上,小桌排开,宾客围坐;宴席之上,美点满目,这流动的盛宴为“食在广州”增添了新的内涵。

  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与广州酒家联合打造的“珠水百年·水上茶居”采取1小时动态航行+1小时静态停泊的模式,将“广府早茶文化”与“珠江日游”的体验进行结合,专程前来体验的人们中,既有八旬老者,也有携家带口的市民,还有远道而来的游客。

  在天字码头,每天前来体验水上茶居的人们,在上船前都会兴致勃勃地在码头文博展上先体验沉浸式的参观游览。“一江珠水千秋粤韵两岸花城百载芳华”,大厅一幅珠水百年手绘巨画成了拍照打卡的热点,这副对联也呈现了广州的情怀、记忆和梦想。珠水百年文旅项目策划人李小东告诉记者,天字码头“珠水百年·文博生活馆”将广府文化、民居、茶楼、商都等特色进行融合,上船前市民游客可在展厅先品茶、了解当年林则徐、孙中山登岸天字码头的历史故事,以及扒龙舟、广州饮茶文化和广州非遗美食文化,上船后,再体验水上茶居带来的舌尖享受,形成了码头与船上的文化沉浸式互动。原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冯劲上船体验“珠水百年·水上茶居”后,认为将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引入游船上,成功打造了广府文化、主客共享的又一载体。

  一大批展现广州城市文化品牌的体验在“珠江游”上陆续推出,是珠江游品质升级的体现。旅游行业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广州有发展旅游的成熟条件,将“珠江游”作为城市名片来重点打造势在必行,可通过这张城市名片,进一步提升广州的国际形象。

  珠江游助力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踏上游船,悠游 “珠江走廊”,一江两岸的秀丽景色跟随广州城市的发展与焕新不断增添着新内容,国际大都市面貌展露新颜。

  随着广州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建设的深入,珠江风景线不断延伸,“珠江游”的拓展也将因此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广州南沙客运港至珠海桂山岛、外伶仃岛水上高速客运旅游航线是广州直达珠海海岛的首条水上客运航线,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互联互通建设,为珠江游向近海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广州将继续拓展环岛游、海丝文化体验游、江海时尚生活游等珠江游线路,构建“百里珠江·水上画廊”日游夜游互动的全景式新体验,精品珠江文旅的品牌必将历久常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首席专家、世研智库创始人刘志明表示,这几年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在稳步提升,很多赛事、国际性论坛会议的举办,对于提升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大有作用,广州可对标如巴黎、伦敦、纽约等国际夜游突出的大都市,打造更多有传播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夜游活动。以城市游船为例,巴黎的塞纳河游船上通过经常举办艺术家活动提升了关注度和传播力,而广州的珠江游历史悠久,可多以科技导入、文旅融合的活动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把“珠江游”的影响力继续拓展,助力广州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刘思敏表示,提升“珠江游”,要结合珠江沿岸的文旅资源做文章,景观打造要有辨识度,比如除了广州塔、沙面之外,还要创造识别性强、有一定体量的“节点”,因此,在珠江沿岸打造公共建筑时要有百年大计的思路,打造世界级的滨水风光带,不仅可看,还可游、可体验,船上、岸上、水上可进一步挖掘潜力,深度开发岸上旅游资源。

  “滨水都市型旅游项目”的魅力,当然在于滨水的自然禀赋,但珠江游之所以为“活水”,更赖有文旅融合迸发的能量,亦有广州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游客的幸福愿景为“源头”。当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风采更加绚丽,人们休闲消费需求极大释放,便是珠江游的“东风起,启航时”——今天,正当其时。(记者陈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