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度丨广东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深度丨广东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来源:广东新闻广播2023-06-21 17:38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经济第一大省,今年以来,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矢志“再造一个新广东”。南粤大地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提速,新兴产业释放充沛动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走进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海天味业工厂,十几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几乎不需要人工操作。一批批酱油在这里完成装瓶、包装、出货,发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天味业数智化总工程师黄树亮介绍,在政策和市场双因素的推动下,海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这对于一家300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来说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产业,工艺过程比较长,而且工序非常多,这是第一个难度。其次是我们的生产规模较大,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许多技术创新无法参照他人,必须依靠自主研发,例如圆盘制曲技术。”

  近年来,海天味业投入超十亿元开展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将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覆盖到每一个生产工序,通过数据采集,将每个涉及到质量的关键点都变更为数字。这为企业带来了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例如佛山高明工厂目前每天的出库量达到1.7万吨,部分工序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五倍多。我们通过大数据、AI算法等科技手段模拟出专家、老师傅的经验,将它们进行参数化、数字化,从而保证了我们产品的稳定、酿造的风味。”黄树亮说道。

  从“老师傅”到“大数据”,海天以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广东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综合经济实力连年跃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10。而制造业正是支撑广东实现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的“顶梁柱”。

  进入新时代,广东凭借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敢闯敢为的精神,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批传统企业纷纷投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今年以来,广东吹响制造业当家的号角,更加速了产业的升级。

  汕头市澄海区被誉为“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玩具企业超过一万家,目前,全国平均每10件玩具中就有6到7件出自澄海,在过去十年里,汕头市玩具出口总额翻了一番,去年出口额突破140亿元。汕头市澄海区工信局总工程师林宽表示,以原创设计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正是澄海玩具实现“逆势增长”的“秘诀”。他举例说,今年有一家本地的玩具企业,结合流浪地球的IP设计一系列新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我们通过搭建平台,打通玩具产业的各个环节,推动企业将更多创意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充分发挥动漫、游戏、影视等创意元素的作用。”

  玩具制造走上了智能化道路

  从澄海一路向西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东莞,一座“潮玩之都”正在崛起。“中国设计”为玩具创意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ToyCity城仕(东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东莞潮玩龙头企业,也是首家专注于中国原创潮流IP孵化的品牌公司,去年销售额达到1.8亿元。

  “以前是别人给我们下订单,当没有订单的时候,工厂怎么办?”企业创始人郑波见证了产业的不断升级迭代,他深刻体会到,只有把“制造”变为“创造”,才能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近年来,东莞不断加快玩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也主动谋划,一定要从生产端转变为品牌端,做自己的知识产权、自己的IP,从被动变为主动,给我们的工厂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在传统产业“萌发新枝”焕发新活力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如同雨后春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广东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快构建梯次产业布局,聚力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产业。同时,瞄准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谋划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将目光投向珠江西岸,在珠海市斗门区,占地约14800亩的富山工业城已经进入建设的“冲刺期”,一栋栋标准化厂房等待着企业“拎包入驻”。富山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刘洋介绍,园区的目标是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示范园区,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电器智能装备三大新兴产业集聚。未来3年,园区将导入不少于5家龙头企业,形成80-100家重点企业集聚的产业生态圈,年产值达到400亿元。

  再过一个多月,坐落在富山工业城的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6GWh“超G工厂”即将竣工投产,这是国内液流电池行业首条G瓦级生产制造线。纬景储能副总裁谷雨认为,广东将是未来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高地,这也是企业在珠海落子布局的原因,“广东鲜明地提出了制造业当家,而且要把储能产业,尤其是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支柱,提出要打造万亿级储能产业的宏伟目标。我们将加快建设,努力为广东制造业当家、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发展方式加快转型,绿色逐渐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光镇金牛岛片区,游船载着游人缓缓从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之间驶过,白鹭在一旁悠然漫步。当前,湛江正在全力打造“红树林之城”,湖光镇镇委书记黄志超表示,接下来将完善周边配套旅游设施,同时适度保留养殖功能,释放红树林的生态教育价值和经济效益,将这里建设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目前整个湖光镇规划种植15,000亩红树林,原来的养殖功能和现在的种植要相得益彰,不能为了种植而种植。”

  图片:彭镇强

  “绿色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蓝色经济”同样释放充沛动能。广东向海图强,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8万亿元。本月,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在雷州正式投产。这一“海上巨无霸”平台设计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优质深远海养殖鱼类。

  “目前全市海洋产业板块产值已达到10亿元左右。第一期海洋牧场规划7.11平方公里,我们将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养殖公司,建设一批深海养殖的网箱和全市的养殖平台,整体拉动当地发展。”雷州市委书记吴松江表示。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将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也将越来越足,为广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支撑。

  采写:广播融媒中心记者罗俊琳、周利娟

  图片:本台记者、受访者供图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