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感德镇,曾获福建省产茶明星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多项荣誉。位于该镇的石门村是保生大帝祖籍地,村内的石门尖是远近闻名的登高观景胜地,玉湖殿则是人们祈福安康的重要场所。
从茶到自然景观再到人文历史景观,美丽蝶变在青山绿水间悄然发生——石门村通过组织、实施、保障等一系列机制创新,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实践,在这里绘出了令人赞叹的“新图景”。
构建协同工作新格局
如何发挥组织优势,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石门村探索出了自己的三种模式——
首先是“两岸联合驻村”模式。石门村引入台湾乡建团队,同镇村干部、村民代表组建联合工作组,全程参与规划至施工,确保方案接地气、能落地、有特色,破解规划与实施脱节难题。
其次是“1+1+N”陪伴式服务,即构建“台湾设计+大陆施工+当地合作社”模式,台湾乡建团队负责创意技术,大陆团队统筹资源政策,当地合作社参与运营,有效地形成三方合力。
最后是闽台乡建乡创联盟。整合两岸专业力量,搭建常态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经验互鉴与项目对接。
探索多元化落地路径
再好的想法,没有落地就是空想。为此,石门村在实施机制上不断强化创新。
石门村以示范为引领,一方面,提升集聚区绿化水平,通过清理“脏乱差”,实施彩化花化,融入乡村标识、打卡墙,形成“可观赏、可进入、可互动”的景观;另一方面,重点围绕风貌管控,开展裸房整治、示范农房建设、三类农房改造等。此外,全村积极完善道路、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精心打造样板村,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带动周边村落发展生态旅游集群。
在示范引领的基础上,该村推行“老屋新生”计划,针对闲置古厝,鼓励台湾乡建团队参与改造,保留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让破败老宅变身为网红民宿和文创空间。
与此同时,石门村还充分挖掘本地中医文化、茶产业等内容,开发系列伴手礼和体验活动,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全力激发发展活力
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激活乡村的发展活力,决定因素在于保障。
对此,石门村率先打出项目支持“组合拳”——市县镇在项目审批、资金补助、用地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畅通了项目落地实施。
同时,该村推动人才引育“双轨制”:一方面,引进台湾乡建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培训村民掌握手作技艺等技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并建立两岸乡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与深度融合,持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摘自《中国建设报》钟赫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