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记者 朱榕

俯瞰寿山岭头集镇。本报记者 陈暖 摄

九峰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本报记者 陈暖 摄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北峰的山脊,透过青翠的林间照亮了福建省寿山乡九峰村潺潺的溪流,村党支部书记陈春林走在环村木栈道上,看着崭新的“四好农村路”蜿蜒穿过峡谷,将第一批客人送进山来。他感慨道:“以前这里是打响解放福州第一枪的战场,现在这里是‘国石’的原乡,来旅游的车子都快停不下了。”
这座北峰后花园的蝶变,始于一份深深的牵挂。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将寿山乡(原岭头乡)作为扶贫挂钩点,为这里的发展倾注了心血。30年来,寿山乡人民始终牢记嘱托,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贯彻“生态立乡、农业稳乡、项目兴乡、旅游活乡”战略,将偏远山区变成了践行“两山”理论的鲜活样本。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一个品牌带活一片山水
在九峰村的一座百年古桥下,溪水潺潺,来自福州市区的孩子们正兴奋地踩着水花,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岸旁,“枕山溪谷”的主人刘文颐正忙着接待当天入住的第二批客人。
“5年前,我们这还都是老房子,年轻人都想往外跑。现在,我这里的客房夏天周末得提前半个月才能订上。”她笑着说。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试点的落地,让九峰村相继摘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的桂冠,从深山村落变身“世外桃源”。
九峰村的“红”,是“乡约北峰、爱在寿山”全域旅游品牌效应的缩影。一组数据为证:寿山乡农家乐、精品民宿已发展到40余家,日均接待游客约700人次。林阳寺赏梅、九峰村戏水、前洋村采摘成为热门游玩项目。今年国庆假期,飞云峡景区玻璃栈道、高空索道上游客如织,人气爆棚。
产业的活力不止于旅游。在国家地理标志“寿山佛手瓜”的种植基地里,种植大户看着即将丰收的瓜棚,心里喜滋滋的:“自从打出了品牌,我们的佛手瓜身价水涨船高,再也不愁销路!”寿山全乡累计培育了6个省级家庭优质农场、2个省级巾帼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的品牌化之路越走越宽。
更具说服力的是宏观经济的转身:产业结构从1995年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华丽转身。2024年,全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41万元,创历史新高,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乡村发展的根基进一步稳固。

中国寿山石馆。本报记者 陈暖 摄
岭头集镇重焕生机
山乡蝶变新家园
“以前路上坑坑洼洼,卷帘门上一身灰。现在路修好了,门口还建了口袋公园,游客多了,我们生意自然就好了!”在岭头集镇经营了20余年白粿工坊的林忠平,对眼前的变迁感触最深。他的店附近,就是新打造的“桃枝岭”口袋公园,古戏台常年有惠民演出,几位老人正在凉亭下悠闲对弈。
这片曾经打响解放福州第一枪的土地,如今在省级规划专家和台湾乡建团队的联手下,迎来了新生。古驿道被修复,农房立面统一整治,边角杂地变身“金角银边”,夜晚的灯光点亮了山乡的夜景。更让居民称道的是集“食堂、学堂、医堂”于一体的“岭头大院”。这里,“姐妹乡伴”带头人陈晶正带着姐妹们经营共富工坊,为农户线上带货,给高龄独居老人和外来游客供餐。“这里饭菜可口,还有老伙伴们一起聊天,孩子在外面也放心了。”食堂的常客王依姆说。
省级样板岭头集镇的蝶变,是可复制的“寿山经验”。在数轮人居环境提升中,全乡投入230余万元资金,完成了约115栋裸房的改造,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让寿山乡在2021年成功获评省级“绿盈乡镇”。
城乡一体化推进
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在晋安金投岭头幼儿园崭新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老师带领下玩着“安吉游戏”。家长林女士欣慰地说:“真没想到,在山里,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模一样的教育。”这所2022年9月开园的幼儿园配备了特色功能室及安吉游戏设施,是寿山乡推动民生福祉城乡一体化的标志性成果。
温暖,更细致地倾注在老人身上。热闹的寿山乡前洋村小广场上,晋安区卫健局携手医疗机构为村民开展义务巡检,提供健康体检、测血糖血压、医疗咨询、慢性病用药指导等服务,平日不爱出门的高龄村民排着队候诊,热闹非凡。截至目前,全乡1548名65岁以上老年人享有免费体检服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到81.07%和77.24%。
同时,乡中心卫生院完成了门诊大楼改造,并完成了7家村卫生所和13个巡诊点的标准化建设。“现在量个血压、看个感冒,走几步路到村卫生所就行,太方便了。”前洋村的张依伯对此赞不绝口。
法治的阳光也照进了山乡,寿山乡“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100%全覆盖,为乡风文明夯实法治根基。
国石IP强势出圈
文旅融合点石成“金”
手指轻轻划过古矿洞皴皱的岩壁,斑斓的石头似乎有了生命。一年来,寿山石古矿洞景区迎来接连不断的研学团队。他们探秘古矿洞,参观中国寿山石馆,还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寿山石雕刻,将一块原石雕琢成稚拙的挂件,少年们笑言:“我理解了为什么一块石头能成为‘国石’,是大师们用匠心为冰冷的石头赋予灵魂。”
这正是寿山乡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用心所在。依托“寿山国石小镇”,寿山乡正致力于让“国石”转化为可参观、可体验、可学习的大众文旅IP,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出圈之路。
与此同时,晋安区闽剧非遗展示馆内,一场沉浸式演出正在上演,台下坐满了年轻的面孔,古老艺术在这里焕发出新生机。
所有这些努力——生态的、产业的、文化的、民生的……最终都汇聚成了人的幸福价值;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一项项荣誉,镌刻在寿山乡的青山绿水间,也映照在每一名村民的笑脸上。
76年前,解放福州的第一枪在寿山乡猪蹄峰打响,数十名战士牺牲在黎明到来前。如今这片土地上演绎的美丽传奇,仿佛是对当年烈士们理想的深情呼应,更是寿山向着高质量发展壮阔征程奋进的崭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