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进一步提升文旅业态品质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从优化业态规划与引导机制、提升业态品质与消费场景、培育新业态与科技赋能、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以及保障措施5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泉州文旅业态品质,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质增效,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措施》提出,要优化业态规划与引导机制。强化规划引领,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建立引导机制,属地政府要明确街区主题定位和业态指引清单,优化业态布局结构,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和引导;开展古城业态专项治理,完善泉州古城核心历史街区(中山路、西街等)正负面业态清单,加强源头引导,科学优化调控业态布局,保留本土特色;鼓励中华老字号、特色工艺美术、非遗传统技艺、国际知名品牌、品牌首店入驻。提升业态品质与消费场景。丰富国潮悦己消费,支持市场主体联动国潮动漫、非遗等特色IP,开发主题文旅秀演项目,打造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区和特色市集;发展演艺展示新空间,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演艺项目、非遗展示项目,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新”的演艺、非遗展示新空间;鼓励非遗活化利用,塑造泉州古城中山路等非遗特色街区品牌,支持引导各县(市、区)常态化举办“非遗进古城”快闪系列活动。加快街区、景区、园区业态升级,鼓励举办高频活动的创意市集,支持非遗、老字号、国潮品牌进街区、景区、园区。
《措施》提出,要培育新业态与科技赋能。发展数字文旅,各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文化特色鲜明的数字文旅沉浸式体验项目;培育微短剧生态,推出一批现象级微短剧作品,带动打造一批现象级景点(景区),推动形成“微短剧+文旅+消费”的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场景应用,推出“文旅+影视”“实景+VR”“沉浸式体验+国潮产品”新玩法;推动簪花、惠女文化符号价值升级与品牌建设,着力打造“泉州簪花”“惠安女”等区域公共文旅品牌,打造簪花、惠女主题文旅消费集聚区和非遗工坊;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放大“票根经济”效应,鼓励创建高品质文商体旅融合消费聚集区;促进首发经济发展,鼓励本地国潮品牌的首发与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工业旅游消费季等活动联动;深化体育旅游融合,推动体育赛事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支持围绕重大赛事设计开发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赛事和基地。
《措施》提出,要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打造高品质休闲度假业态聚集区,实施A级景区提升计划,策划“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文博去旅行”“跟着美食去旅行”特色产品线路,丰富温泉、旅拍、房车、露营、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发展工业旅游,推出一批工业文化体验新业态,培育一批观光工厂;发展美食旅游,重点打造“市井十洲城”“泉州海丝美食坊”,各县(市、区)要加快提升一批具有高标准区域特色的美食街区,形成一批特色美食旅游线路;发展研学旅游,推出一批优质研学旅游营地基地和课程,培育优质研学旅游品牌和企业,积极发展入境研学旅游;发展银发经济,推广康养、家庭游、怀旧游、错峰游等旅游产品。
《措施》提出,要强化政策保障,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引导、鼓励弹性错峰休假。鼓励工会助力消费,积极组织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体育等消费重点领域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完善配套服务。启动“无忧行李”专项服务,提升全域旅游通达性。出台团建定制游措施,打通文博、非遗、演艺全链条资源,打造高品质团建定制服务。
据悉,《措施》自2025年12月4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日。
作者:纪妤姗 记者 李金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