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政府副区长王宇成的回答掷地有声。2024年以来,海沧已实现6个项目“拿地即开工”,总投资137亿元,预计提前贡献产值135亿元。
海沧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该区“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工作情况
11月18日,福建厦门海沧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该区“拿地即开工”暨“四证同发”服务模式工作情况并分享了成效和经验。
据悉,长期以来,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需依次办理规划、用地、产权等多个许可,环节多、流程长、成本高,严重影响项目落地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海沧区大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在厦门全市首创、首推“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推动审批服务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实现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企业成本显著降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而这项改革的标志性起点,是2024年7月,海沧区成功实现厦门市首宗“拿地即开工”项目——鑫朋工贸增资扩产项目“四证齐发”(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施工许可证)。企业从拿地到具备合法开工条件,审批时间从数月压缩至短短几天。
首战告捷后,海沧区并未止步。今年7月,海沧区再度创下厦门市首宗非工业“交地即开工”项目(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项目)的纪录,将改革红利从工业领域成功拓展至酒店、会展等综合性项目,标志着“拿地即开工”模式实现了从“工业独有”到“多域覆盖”的第一次跨越。
仅仅两个月后,海沧区第三次刷新纪录:今年9月,达昊精密零部件智慧工厂项目在交地当日即实现“四证齐发”,创下了厦门市“拿地即开工”的最快速度。
这项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审批效率实现跨越式提升。通过“四证齐发”模式,企业从拿地到具备开工条件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3个月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效率提升约95%。
其次是企业成本显著降低。“拿地即开工”模式极大降低了企业在审批过程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和时间机会成本。以鑫朋工贸项目为例,项目前期成本降低30%以上,从拿地到投产周期平均缩短6-8个月。
再次,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高效的审批服务成为海沧吸引投资的“金字招牌”:2023年、2024年,海沧连续两年在厦门市招商引资实绩竞赛中排名第一。
第四,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海沧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68.6亿元,增长10.2%,工业增加值达582.7亿元,增长7.3%,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据海沧区政府介绍,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在推行部门协同、形成工作闭环方面,招商办负责商务谈判,规划土地办负责项目选址,产业办负责项目评估,征收办负责地上物征收工作,前期办负责指导项目备案,重点办负责指导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办理,服务办协调解决“进不了窗口”的各类问题,督查办负责全过程督查督办工作。
在构建三级协调机制、强化全程跟踪方面,通过建立“部门周调度、分管领导旬调度、主要领导月调度”的三级协调机制,实行“两化三单”工作法,可推动问题清单化管理、闭环落实。
在建立“要素保障+设施配套”双线服务机制方面,为每个项目配备服务指导小组,推行水电气网“一口登记、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同步施工”的联动报装模式。
在拓展服务平台、实现全域覆盖方面,依托4个街道分中心和生物医药、外贸服务等专项分中心,构建“区街联动、专业对接、全域覆盖、全程保障”的服务网络,推动服务能级持续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从‘个案成功’走向‘全区新拿地产业项目常态化’。”海沧区政府副区长王宇成表示,“让‘海沧速度’成为每个在海沧投资项目的‘标准配置’,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文/图王礼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