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服务市场主体促发展系列报道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后,一年放贷超1800亿元
福州全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本报记者 冯雪珠
遍布榕城千行百业的小微企业犹如“毛细血管”,在福州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去年11月,福州全面启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引金融活水直达企业,一年来累计为11.8万家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801.9亿元。全力破解融资难题,福州是如何做到的?
机制搭桥
政企银携手谋发展
上月,连江县迎来一场小微企业融资“易企见”对接会。在这次聚焦海洋经济的专场活动中,企业代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气氛热烈。
这样的氛围让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滨洲十分感慨:“作为一家涉及水产加工的连江本土企业,我们将深化‘政银企+农户’合作模式,让更多养殖户参与进来,谋求共同发展。”
今年以来,像“易企见”这样的政银企对接活动接连举办,为小微企业开通对接金融机构的“快速通道”。
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为何能够牵手?这得益于一个工作机制搭建的桥梁。去年11月,福州全面启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由市发改委和市委金融办牵头,一手牵银行,一手牵企业,从供需两端发力,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企业。
第一时间梳理经营主体信息、政府和银行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入驻专班、深入一线摸排融资需求、优化流程加快授信放款……一系列举措接连推出,一个个专班成员走向城乡,助力企业解难题、谋发展。
协同发力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海带存货就能换真金白银,真是惠民利民的大好事!”谈起今年2月底连江农商银行为自己发放的280万元海带仓单(仓储)质押贷款,养殖户魏先生赞不绝口。通过办理仓单质押贷款,他不仅有了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活水,还可以等市场行情上涨时将海带存货转售至市场变现,提升养殖效益。
为了破解连江养殖户、涉海企业的担保难题,连江农商银行探索仓单质押贷款,把仓单变成“通行证”,目前已经覆盖鲍鱼、海带苗、海参等多个品类,累计投放贷款超7500万元。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变的不只有抵押物。
以前企业的银行贷款到期后需要筹措一笔“过桥”资金还上贷款才能续贷,“过桥难”一直是融资过程的难中之难。过去一年,福州用足用好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等金融工具,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位于长乐的福建屹鑫钢业有限公司与长乐农商银行自2022年开始合作,获得首笔授信200万元。双方经多年合作,目前已经追加授信至600万元,其中无还本续贷200万元、专精特新专项贷款300万元。
“今年8月,屹鑫钢业200万元贷款到期,我们提前联系企业,推荐他们办理无还本续贷,企业觉得很好、很方便,很快就办好了手续。”长乐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经理林婷说,发现屹鑫钢业还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后,他们推介了专精特新专项贷款,企业于8月份办理了两笔手续。
截至10月,长乐农商银行无还本续贷总余额为36.31亿元,支持了2340个客户。其中,企业客户327户,贷款余额17.85亿元。
靠前服务
贷款更快抵达企业
“我们适用的政策,比如说就业贷、税务贷、信用贷,政府都会第一时间主动推介给我们,我们都享受到了。”福建海龙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彬介绍,现在政府和银行可以根据税务、营收等数据为企业匹配合适的金融产品,并主动上门服务,企业不跑银行就能享受很好的服务。
一组数据反映了服务成效。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截至11月9日,全市通过工作机制累计走访各类经营主体91.3万户,推动银行机构为11.9万家经营主体授信2031.5亿元,为11.8万家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801.9亿元,其中首贷款527.4亿元、无还本续贷433.1亿元,均居全省前列。
此外,福州还积极推动银行机构培育科技专营支行,引入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方式,将“知产”转为“资产”,为全市4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特色融资方案。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科技专营支行1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