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习近平法治思想福建实践
□ 本报记者 宋学鹏 王莹
“共和国法治从这里走来。”
在距离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几公里之外,几个红色大字矗立在古田人民法庭主楼最高处,标注了闽西红色法治的历史起点,也诉说着这片土地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深远意义。
立足鲜明的红色法治基因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福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深入挖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养分,推动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打造平安福地和法治高地,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植八闽大地。
红色文化铸魂 传承百年法治薪火
近日,在上杭县人民法院古田人民法庭的“共和国法治摇篮展览馆”里,一张泛黄的石印小报吸引了观展干警纷纷驻足细赏。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红色法治报刊——《法庭日刊》,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古田法庭庭长吴胜佳介绍道,“它记载了当时闽西各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审判、调研、普法宣传工作以及各项法治建设情况,内容十分丰富。”
龙岩地处闽西苏区,有着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旧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地标,孕育了最早的红色法治机构、最早的红色法律体系、最早的红色司法程序,铸就了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红色法魂,被誉为“共和国法治摇篮”。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龙岩市深挖红色法治文化“富矿”,打造了集展览、培训、体验、研修多功能于一体的“共和国法治摇篮展览馆”,全方位展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法治实践的伟大探索历程,为政法干警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凝心铸魂提供了丰富“养料”。
红色,是福建法治文化最鲜明的底色。在福州,福建省宪法宣传教育馆内设立了红色法治文化专题展厅,追溯现行宪法的根本原则、主要条款与红色法源存在的内在传承发展关系;在宁德,福鼎市依托革命纪念馆、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了别具特色的“红茗洋”宪法宣传墙、“良法善治”网红打卡点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弘扬红色法治文化……
据统计,福建省有老区苏区县(市、区)70个,革命基点村3600多个、红色文化遗址2680余处(个),围绕构建红色法治文化带,各地相继打造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将红色基因注入普法品牌与治理品牌建设中,让法治光芒在八闽大地上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三明市宁化县是中央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中最远的一个。当年,宁化苏区700余位妇女参加红军队伍,承担起向前线运送粮食的重任。如今,当地积极传承和发扬苏区“娘子军”精神,成立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女性亲和力强、贴近群众的优势,精准增强法治宣传效果,助力全民法治素养稳步提升。
传统文化积淀 激发现代法治活力
宁德市寿宁县地处闽浙交界,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民间历来有重视法律制度的文化传统。1634年,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担任寿宁知县,他倡导“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司法理念,运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社会治理方针劝惩教化、减轻讼累。
寿宁县聚焦“无讼”文化,持续深化“无讼夯基、化讼解纷、息讼止争”三项工程,培育形成了司法门诊、三级化讼、无讼区域共建等司法品牌,探索创新深巷法庭、廊桥夜调、诉服餐车等工作机制,实现了从“宁人好讼”到“息讼宁人”的转变。
福建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冯梦龙“无讼”文化、朱子法治哲学、宋慈司法精神、古代“海丝”涉外法治文化等瑰宝历经沉淀,至今仍闪耀着智慧光芒。如今,福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传统法治文化“活”起来,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丰厚滋养。
曾在武夷山市生活近50载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德礼政刑”“相为始终”,主张执法“当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武夷山市深入挖掘朱子文化中“德法结合”的法治思想,提炼出“民本、扬善、循理、崇法”的“朱子八字调解法”,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构建富有文化底蕴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而在法医学鼻祖宋慈故里,南平市检察机关秉承其“重证据实”“格物致知”的司法理念,构建“技术+证据+模型”的办案新模式,全面提升检察业务水平;南平法院系统以其“直理刑正”的司法精神为指引,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淬炼“慎审求真”的刑事审判工作智慧,以公正司法筑牢法治基石。
千年丝路,法映刺桐。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宋元时期的泉州海洋商贸繁荣,通过设立市舶司规范涉外贸易管理,创新推出的“舶税钱”制度被纳入《至元市舶则法》推向全国,形成了“兼容并蓄、公平公正”的涉外法治传统。
如今,福建聚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在泉州设立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公正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实保障。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深化了“海丝”沿线国家司法合作与交流,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
廉洁文化固本 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如果(大家)哪一天,哪一个民警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甩我两个耳光。”时隔4年,“时代楷模”潘东升生前的公开表态,至今仍回荡在福州2万余名民辅警耳边。
因公牺牲前,潘东升担任福州市公安局局长。他以身作则,经常教育民警要算好“经济账”“感情账”“亲情账”。如今,每一位新警都把学习潘东升典型事迹作为入职“第一课”,将对党忠诚、干净履职的从警准则传承下去。
政法队伍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福建省委政法委不断加强对政法廉洁文化的培育涵养,夯实政法队伍清正廉洁思想根基,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行为规范、作风优良的政法铁军。
去年6月,福建省委政法委组织了一场全省政法系统“清风廉韵润海丝”廉洁文化美术书法摄影展,各地政法干警创作的120幅书画、摄影作品被分为党风廉政建设、党纪学习教育、家风家训、政法系统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五个主题,传递着公正严明的福建政法主旋律。
“法官妈妈”詹红荔、“亮灯警察”陈清洲、“知心法官”黄志丽、“扫黑英雄”杨春、“硬汉局长”潘东升……在英模精神鼓舞下,在先进典型引领下,福建政法队伍模范辈出,展现了新时代政法铁军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风貌,推动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全省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平安福建、法治福建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