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群众有矛盾怎么办?有没有一个地方能省心省力解决?在永泰县综治中心这个群众眼中的“解忧杂货铺”,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矛盾,还是涉法涉诉的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化解。
今年以来,永泰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为契机,创新推行全量建库、全链闭环、全域感知的“三全”工作模式,构建了基层治理主阵地。全县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3374件,化解率达97.2%,为永泰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进一扇门 解百家愁
10日上午8时,永泰县综治中心一楼大厅内,工作人员已在群众导引台后就位,开启忙碌的一天。在他的引导下,办事群众被有序分流至人民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服务、检察监督、信访接待6个窗口,反映不同诉求。
二楼,“婚姻家事司法协同中心”“亲清法企会商厅·永阳商和室”“心理辅导站”等调解室沿走廊依次排开,虚掩的门后偶尔传出茶杯轻碰的脆响,一桩桩烦心事在情理法交融的沟通中烟消云散。
过去,基层治理常常面临“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困境。各职能部门虽各司其职,但在处理跨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时,往往存在协同不足甚至推诿扯皮现象,导致治理效能大打折扣。
今年3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厦门召开。此后,全省各地在推进规范化建设上发力,围绕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地”目标,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和功能分区,优化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
6月,永泰县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建成21个乡镇综治中心的基础上,建成并投用永泰县综治中心,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全面整合政法、人社、住建等30个部门力量,并引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12345便民服务中心等11个专项工作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中心吹哨 部门报到
综治中心建起来了,如何发挥作用?怎样利用多方合力实现1+1>2的功效?永泰给出的答案是:中心吹哨,部门报到。
“没想到政府这么给力,拖欠一年多的工资终于到账了。”近日,永泰县某工地工友老余看着银行卡到账信息,难掩激动之情。此前,包括老余在内的34名工人被分包公司拖欠工资18万余元,生活陷入困境。该公司疑似挪用或滞留工人工资,且在调解初期,企业负责人避而不见。
群众的诉求就是行动的指令。永泰县综治中心接到反映后立即“吹哨”,依托“榕易调”系统平台调度,县人社局、公安局、法院、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迅速“报到”,组建工作专班,逐一核实情况,锁定欠薪事实与问题症结,随后打出组合拳:劳动监察部门登报发布询问通知书形成法律震慑,并依法送达责令支付工资决定书压实支付责任,劳动监察员扮演起专职调解员角色督促落实支付。
在多部门释法明理下,僵局被打破,所欠工资全额打入34名工人账户。这起欠薪纠纷的高效化解,是永泰县综治中心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机制的生动实践。中心牵头搭台,部门协同发力,大幅提升矛盾化解效率。
全量受理 一盯到底
平安建设、社会治理,重心和难点都在基层。如何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处毛细血管,构建起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治理网络?
“我们以县乡两级综治中心为中枢,通过‘日登记、周研判、月会商’机制,对上级转办、部门报送、网格摸排、群众来访等渠道的矛盾纠纷实现全量受理,并对全县重大矛盾纠纷或信访积案进行会商研判、联合处置,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永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陈文说。
这样的治理机制,解决了不少“骨头案、钉子案”。2024年6月,葛岭镇九老村溪河段清淤工程临时便道占用果园,因补偿标准、测量方法等争议未达成一致,镇村两级干部多次协调未果,纠纷逐渐沉淀为存量问题。
永泰县综治中心综合研判后,迅速将该案纳入“全县重点矛盾纠纷库”,并启动提级办理,安排中心调解专家、法律顾问等力量下沉,联同葛岭镇组建攻坚小组,经多轮调解,最终了结这桩“钉子案”。“没想到县里主动找上门,解决了遗留难题!”村民老侯看着到账的补偿款,满心感激。
如今,“有矛盾纠纷,到综治中心”已成为永泰群众的共识。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平安三率”测评中,永泰县综治中心知晓率位居全市第一。今年6月底永泰县综治中心揭牌运行的4个月内,全县初信初访件环比下降14.58%,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