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 11月8日,中国高校抗战迁徙陈列馆在三明学院落成开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校史专家学者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陈列馆由三明学院主办,厦门大学对口支援、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全国40余所高校倾力支持,是新时代沉浸式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展馆首次突破地域与单校局限,全景式呈现1931至1945年间,150余所中国高校的迁徙史诗。
展陈以“救亡兴起·教育救国”“烽火连天·弦歌不辍”“马背学堂·红色血脉”“百端待举·战后新生”四大篇章为主线,通过数百幅老图片、历史档案等资料,清晰地勾勒出高校师生分别向西南、西北、中南及华东山区转移的宏大轨迹。
展馆特别设置“马背学堂·红色血脉”展区,首次系统展示20多所中共创办高校的办学与迁徙历程。抗日军政大学的传奇、华北联大师生徒步三千里办学等故事,彰显了红色学府在枪林弹雨中的精神坚守。
立足福建特色,“烽火弦歌映山海”展区聚焦福建和台湾地区高校的抗战迁徙史、战后发展史。厦门大学内迁长汀、永安作为福建战时文教中心的历史得以重现,同时纳入台湾地区高校史料,印证了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事实。李约瑟摄影专题展区则以国际视角,记录了战时中国高校的坚守。
“中国高校抗战迁徙陈列馆不仅是对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三明学院党委书记陈列平说,陈列馆将作为永久性抗战记忆载体和思政课堂,推动抗战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让青年学子直观感受先辈“教育救国”的赤诚与坚韧,更能从民族教育守护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续写民族复兴的奋进篇章。
(全媒体记者 朱丹宇 通讯员 吴爱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