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是我校在刚落幕的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签约的项目,效果图漂亮吧。”10月21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简称“泉海”)董事长蔡天真指着一张图纸自豪地说道,两眼放光,“等我们与世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的‘海洋智能水下机器人无人船低空无人机防控综合实训基地’建成后,强大的‘海陆空专业集群’将成为我们新的核心竞争力。”
全国校名带“海洋”的高校有11所,其中一所就在海丝起点城市泉州。近年来,泉海制定“文化为根、产业为脉、数智为翼”三大战略,坚持“海洋+国防”双核驱动,构建起强大的“育人-成才-就业”全链条生态体系,累计输送超17万名高质量海洋人才,成为福建探索海洋人才培养的一张亮丽名片。

泉海经常带领学生到海权红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坚定“文化立基”
既要“海洋蓝”,更要“爱国红”
初到泉海,大老远就会被围墙上的石雕所吸引:泉州海丝商贸史、郑和七下西洋、泉州非遗文化……358幅深得惠安影雕工艺精髓的海丝主题壁画,绵延几公里,犹如一面海丝文化长廊。
不仅如此,学校还花重金,在校内打造闽南海洋文化园,将依托自然山体、模仿“探索三号”科考船造型建设,届时24尊高4.2米的航海人物雕塑、168幅海洋历史浮雕将陈列其中,成为该校又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将海洋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该校副校长唐学学介绍道,学校还开发了“海丝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年开展文化实践类活动超200场,“从新生入学第一课的‘航海精神’讲座,到常态化开展的海洋主题社会实践,我们通过课程渗透、活动引领、环境熏陶多维联动,强化学生对海洋强国使命的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不仅“海洋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爱国主义教育”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该校“海权红馆”内,图文并茂、光影交织地展示了中国海权跌宕复兴背后中华民族如何走上海洋强国之路。据悉,近年来,泉海共建设了海权红馆、国防科技馆等54个室内外教育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育人实践的方方面面。
“我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该校教务处处长蔡小莲补充道,目前,泉海已初步构建以“海丝文化、海权文化、三农情怀、非遗传承”为核心,融合“爱国红、技能金、军营绿、海洋蓝、劳动青”五维素养的“五彩五育”文化体系。

9月19日,全国绿色智能航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泉海成立
聚焦“产教融合”
立足产业需求,构建“实战育人”新生态
“职业人才培养最忌讳脱离产业需求,只有校企协同,通过共同体等形式打造实战育人新生态,产教融合才能做深做实。”该校副校长陈永鑫表示,“这也是职教改革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泉海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共建实战平台、牵头行业组织等举措,打通了从人才培养到服务产业的全链条。
在校企协同方面,泉海与400多家企业通过共建产业学院等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泉海与安踏共建的“安踏斐乐客服工作室”尤值得一提。该项目采用“订单班+实训班”双轨模式,让学生在主流电商平台开展客服实战。2025年“618”大促期间,207名学生全程参与了各项核心环节,为斐乐泉海会场创下总销售额突破15亿元、学生客服团队直接贡献销售额1亿元的成绩。回忆起此事,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学生陈培坭依旧兴奋不已。他说,“实战和课堂模拟很不一样,突发状况多,我们都成长很快。”
在行业引领方面,泉海牵头组建了诸多产业共同体。就在9月19日,全国绿色智能航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泉海成立。据该校副校长刘锦辉介绍,该共同体创建了“政-产-学-研-训-赛-孵-创-就-投”十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云服务生态系统,能通过多维度资源整合,为航运业绿色智能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专业设置方面,泉海依托国内院校罕见的专属海湾、沙滩和独立码头这一“校海一体”的硬核实力,做精做透航海技术与轮机工程学历教育及培训。“十四五”期间,该校还主动布局新兴领域,增设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

在泉海无人机综合训练基地内,学生正在上课
深耕“海陆空”
补齐“空中”短板,服务“低空产业”
关于无人机相关专业的设置,有件事不得不提。10月17日,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无人机防控技术分会在此正式成立。它也标志着泉海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上“再下一子”。
中国AOPA无人机防控技术分会由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目前已有40余家成员单位,秘书处设在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该分会旨在服务国家战略、顺应产业需求、引导行业自律,最终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对此,该校校长庄伟廉表示,作为发起单位,学院期望能以该分会为平台,深化与各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的多边合作,通过校校联动、校企协同,共同突破技术瓶颈、共建共享资源、共育专业人才。
“我校传统优势专业是海员培养等海上专业和士官培养等陆上专业。今年我们终于补齐了‘空中’短板。”该校董事长助理王鹏飞补充道,低空经济是万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泉海培养低空专业人才既是满足区域低空产业发展需要,也是学院寻求特色发展的战略需求,“我们早在三年前就提前布局开设了无人机专业,目前已建成近万平方米无人机综合训练基地,今年还正式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学院。”
为了进一步夯实“海陆空”专业集群实力,近年来泉海全面拥抱数智化,累计投入7000多万打造“智慧校园”。“这是我们的‘智慧泉海’APP,里面综合了从OA办公系统、教学系统、安保系统等方方面面。”该校数智化管理处负责人刘曙光自豪地介绍道,“你看这是我们头顶的摄像头,以我为例,今天何时入校、离校几次、去了哪些教室,都能查到,真正的一网通办。”
“十四五”以来,泉海构建了覆盖“基座、管理、资源、教评、素养、支撑”的六大数字化体系,并深度融合“AI+职业教育”。数据显示,该体系使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从80%跃升至95%。而数智化成果,最终都体现在学生就业率上。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超过70%,起薪水平连续三年位居福建省高职院校前列。”该校董事长蔡天真自豪地说道,“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坚定‘文化为根、产业为脉、数智为翼’的发展战略,为中国海洋强国事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蓝色工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