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闽水汤汤,奔流不息。一条条河流润泽着福建福州这片千年山水福地,也让“治水”成为这座城市的必修课题。
近年来,福州市着眼全流域、全市域、全水域构建“上截山洪、中疏(蓄)下排、外防江洪”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完善“高水高排+联排联调+闽江长城+智慧水利+数字孪生”的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机制,让穿城而过的水脉,真正成为千家万户的幸福源泉。
在福州市闽侯县祥谦镇的龙祥岛上,炎炎烈日却挡不住建设者的攻坚热情。在这里,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龙祥岛段)正全速推进。该工程通过新建和改造32.17公里堤防护岸、2座水闸、1座泵站及1座旱闸,将实现福州核心城区百年一遇的防洪体系闭合,致力打造水利功能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综合治理样板。
闽江防洪堤守护福州主城区,“高水高排”工程则在山脊之上开通了一条“高速水路”,为三面环山的福州构筑了一道防洪屏障。该工程设有12座截洪枢纽和8处进出水口,通过智能闸站与调压井精准调控水流,成为福州防汛的“生态阀门”。
2024年台风“格美”来袭时,东西两线工程首次协同发力,为城区内河争取宝贵排涝时间;2025年台风“丹娜丝”带来强降雨时,东线工程配合水库预排预泄,使内涝点积水时间平均缩短30%。非汛期时,“高水高排”工程则“角色反转”从闽江向内河提水,有效改善内河生态。
在福州市水工程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一条虚拟仿真的溪源溪静静流淌。2022年,溪源溪小流域(溪源水库)数字孪生项目正式建设,将整个流域“装”进电脑,叠加实时雨情、水情、气象预报、流域水工程等数据,让洪水演进、受影响社区等场景一目了然,城市水灾害防御会商的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该项目已在数次防御台风“战役”中“大显身手”。今年7月,台风“韦帕”来袭期间,福州市依托数字孪生平台生成调度方案,科学调控水库及下游闸站,实现削峰率63.7%,拦蓄洪水464万立方米,有效避免了下游农田受淹、工厂停工等经济损失,更保障了沿岸居民安全。
要“治好水”,更要“用好水”。为提高全市水资源调蓄能力,福州建设了霍口水库、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塘坂引水工程等一批蓄引调水工程,在雨季存贮水源,供给缺水地区,着力保障用水需求。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十五载治水已结硕果,安全、高效、智慧的现代化水安全体系已然建成,护碧水长流,润有福之州。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诗瑶 通讯员陈遴、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