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十四五”以来,福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211”交通圈基本成型:全省86%设区市之间2小时通达;95%设区市至所辖县、94%县至所辖乡镇1小时通达;福建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水平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福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实现。
10月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详细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公路水路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
据福建省交通厅介绍,立足民生的根本,福建从优化省内交通微循环入手,让城市通勤更高效、城乡往来更顺畅。
在公路网络建设方面,持续延伸城乡路网,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网6223公里,综合密度居全国前列;普通国省道1.1万公里,农村公路9.9万公里,全省91%的重要旅游景区、100%的重要产业园区和交通枢纽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全省86%的相邻县之间高效通行,平均缩减里程约50%;85%的陆域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打造了G228滨海风景道、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平潭北部生态廊道等一批交旅融合路。
在运输服务提升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25公里,公交线路里程达4.8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150%、19%;全省1.9万辆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93.3%;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全省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560万人次,单位运营里程载客量每公里1.5人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开通22条海铁联运班线、开通6个重点港区铁路专用线,水路货物周转量比“十三五”末增加45%,集装箱铁水联运年均增速24%,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培育城乡客运线路达1350条,92%的县(市、区)获评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5A级;创新“客货邮+”模式,在全国提前三年率先实现建制村客货邮服务全覆盖。
福建是海洋大省,更是海洋经济强省,近年来福建依托沿海区位优势,以港口为支点、航线为纽带,构建通联全球的物流网络。在沿海港口建设方面,“十四五”预计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超1亿吨,可常态化停靠世界最大的散货船、集装箱船、邮轮等船型;预计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亿吨、1850万标箱,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1%、7.5%;航线通联全球,全省船舶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居全国第六,其中集装箱运力37万标箱、居全国第二;福建率先开通全国首条“冰上丝绸之路”福州港经北极至欧洲快速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两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近年来,福建持续加大投入,将对台交通建设摆在显著位置。在对台交通建设方面,两岸客货运输保持较快增长,全省沿海港口开通8条对台客运航线、11条对台集装箱航线,对台海上客运量占大陆的99%、对台集装箱运输量占大陆约30%;2024年“小三通”客运量137万人次,增长79%;货运方面,预计“十四五”末闽台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将比“十三五”末增长19%、33%;湄洲湾港连续五年成为对台铁矿石最大中转港口,平潭港区成为对台跨境电商出口最大口岸。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增贤表示,“十五五”将是福建建设交通强省的关键时期,全省交通部门将强枢纽、优体系、重融合、精治理、促转型、育新质,努力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开路先锋”,“让八闽大地的父老乡亲、让南来北往的商旅游子,行福路、享福运,福来福往、越来越好。”(王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