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四五”以来,福建基本建成“211”交通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头条 > 正文

“十四五”以来,福建基本建成“211”交通圈

来源:光明网2025-10-11 18:05

  “十四五”以来,福建加快建设交通强省,“211”交通圈基本成型:全省86%设区市之间2小时通达;95%设区市至所辖县、94%县至所辖乡镇1小时通达;福建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水平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福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实现。

  10月1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详细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公路水路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

  据福建省交通厅介绍,立足民生的根本,福建从优化省内交通微循环入手,让城市通勤更高效、城乡往来更顺畅。

  在公路网络建设方面,持续延伸城乡路网,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网6223公里,综合密度居全国前列;普通国省道1.1万公里,农村公路9.9万公里,全省91%的重要旅游景区、100%的重要产业园区和交通枢纽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全省86%的相邻县之间高效通行,平均缩减里程约50%;85%的陆域乡镇30分钟内上高速;打造了G228滨海风景道、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平潭北部生态廊道等一批交旅融合路。

  在运输服务提升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25公里,公交线路里程达4.8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150%、19%;全省1.9万辆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93.3%;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全省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560万人次,单位运营里程载客量每公里1.5人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开通22条海铁联运班线、开通6个重点港区铁路专用线,水路货物周转量比“十三五”末增加45%,集装箱铁水联运年均增速24%,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培育城乡客运线路达1350条,92%的县(市、区)获评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5A级;创新“客货邮+”模式,在全国提前三年率先实现建制村客货邮服务全覆盖。

  福建是海洋大省,更是海洋经济强省,近年来福建依托沿海区位优势,以港口为支点、航线为纽带,构建通联全球的物流网络。在沿海港口建设方面,“十四五”预计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超1亿吨,可常态化停靠世界最大的散货船、集装箱船、邮轮等船型;预计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亿吨、1850万标箱,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1%、7.5%;航线通联全球,全省船舶运力突破2000万载重吨、居全国第六,其中集装箱运力37万标箱、居全国第二;福建率先开通全国首条“冰上丝绸之路”福州港经北极至欧洲快速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两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近年来,福建持续加大投入,将对台交通建设摆在显著位置。在对台交通建设方面,两岸客货运输保持较快增长,全省沿海港口开通8条对台客运航线、11条对台集装箱航线,对台海上客运量占大陆的99%、对台集装箱运输量占大陆约30%;2024年“小三通”客运量137万人次,增长79%;货运方面,预计“十四五”末闽台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将比“十三五”末增长19%、33%;湄洲湾港连续五年成为对台铁矿石最大中转港口,平潭港区成为对台跨境电商出口最大口岸。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增贤表示,“十五五”将是福建建设交通强省的关键时期,全省交通部门将强枢纽、优体系、重融合、精治理、促转型、育新质,努力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开路先锋”,“让八闽大地的父老乡亲、让南来北往的商旅游子,行福路、享福运,福来福往、越来越好。”(王礼林)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鲁木齐:老巷道提升改造成打卡新地标

  • 山东青岛:盘活闲置土地 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