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黎明职业大学:厚植“教育家精神”,勇攀产教融合高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原创报道 > 正文

黎明职业大学:厚植“教育家精神”,勇攀产教融合高峰

来源:光明网2025-09-26 17:18

  首批6个本科专业开展的线上招生宣传累计吸引超4.6万人次在线观看;本科招生计划270人一次性满档,录取分数远超本科线,最高分超过80分,最低分超过53分……9月13日、14日,黎明职业大学(简称“黎大”)迎来首批本科新生。一幕幕火爆的招生场景,是黎大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位于福建泉州的黎明职业大学脱胎于1929年创办的黎明高级中学。在近百年发展中,一代代黎明人厚植教育家精神,接力在教育领域“垦荒”。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深耕泉州民营经济沃土,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专业群建在千亿产业集群上,累计输出10多万技术人才,为泉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积蓄澎湃动力,探索出了一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黎大模式”。

黎明职业大学:厚植“教育家精神”,勇攀产教融合高峰

  坚定文化引领:厚植教育家精神,勇担探索使命

  “迎着黎明的光辉,把春天的种子播遍全世界。这既是我们校名的由来,更是黎大历经百年风雨,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源泉。”黎大党委书记杨远志掷地有声地说。

  在黎大校史馆,有一张从1930年保存至今的泛黄相片,记录了当时黎明高中师生徒步到南安郊游的场景。相片里大家意气风发,畅想未来。

  黎明高中就是黎明职业大学的前身,也是那粒持续百年、“开荒”泉州教育土壤的火种。

  据黎大图书馆馆长颜秀春介绍,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倡议下,泉州社会贤达许卓然、秦望山等发起创办的黎明高级中学开学,22岁的梁披云被推为首任校长,辛亥革命元老、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题写校名,画家丰子恺设计校徽。学校开泉州风气之先,实行男女同校,提倡勤工俭学,追求“平民化、社会化、科学化、艺术化”。

  1934年,因时局维艰,黎明高中被迫停办。黎明高中存续期间,汇聚了一大批德艺双馨、学识卓著的名师巨匠。著名文学家巴金、鲁彦、丽尼,著名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吴朗西,音乐家吕骥,戏剧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楩、周贻白,生物学家陈范予、柳子明等知识界巨擘先后来校考察、讲学和写作,杏坛高筑、弘文励教。

  1980年,在教育家、爱国华侨梁披云等人的大力支持下,赵祖培(时任泉州市侨联副主席)等7人联名提出申请倡办“泉州黎明学园”。1981年4月8日,黎明学园董事会成立;1984年9月,黎明职业大学在黎明学园基础上创建。黎大人办学翻开新一页的同时,也为彼时蓬勃发展的泉州职业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作家巴金是黎大第一届、第二届的名誉董事长。巴金先生从1982年春起,先后为黎明学园及其之后的黎明职业大学赠书12批次,共计7084册,对黎大发展寄予厚望。

黎明职业大学:厚植“教育家精神”,勇攀产教融合高峰

  弘扬晋江经验:“发力”产教融合,勇担职教改革标兵

  “这种教育家精神,与‘晋江经验’和‘闽商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杨远志表示,“目前已内化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激励着新时代的黎大人,赓续艰苦创业精神,勇攀职教发展高峰。”

  时代的海浪在不断叩击黎大的校门。今年6月,教育部正式发函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本科层次黎明职业大学。这一纸批复,圆了几代黎大人的夙愿。

  面对职业本科的新机遇、新挑战,发展规划处处长何秋香表示,压力还是有的,社会各界的更高期望、本科专业建设的更高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更高标准,都是必须直面的新课题,“但是压力更是动力。”

  产教融合成为黎大跨越发展的利器。黎大上下一心,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破局蜕变”。

  目前学校与安踏、利郎、九牧等40余家优质企业、行业龙头深度合作,建成涵盖2000余家合作企业的数据库;与知名企业建立300余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稳定的实习基地达190个;与115个行业协会及联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与泉州市13个工业园区开展深度战略合作……逐步构建“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积极搭建产教协同平台,聚合产教融合力量。比如,黎大携手行业龙头共建了全国数字化纺织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海丝-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海丝跨境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等3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安踏集团等共建省级产业学院6个和省级闽台融合产业学院1个。

  在黎大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运动鞋评测与结构创新中心内,“鞋垫式足底压力分析”“三维运动捕捉”等系统,参照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建设,学生可体验到运动鞋开发与生产工艺全流程。“我们学习场景和未来就业环境几乎无缝衔接,到企业工作后各项工作都得心应手。”该校2011届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李锦杰这样表示。

黎明职业大学:厚植“教育家精神”,勇攀产教融合高峰

  扎根城市发展:提高学生“留泉率”,始终不忘创校初心

  除了用一个个扎实的产教融合实践将“晋江经验”外化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黎大还将其内化于学校基因,用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在黎大教学楼群的显著位置,以“晋江经验”为理论依据提出的黎大版的“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高悬其间: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我们希望每位师生深刻领会‘晋江经验’的深邃内涵,不断从教育家精神中汲取营养,在自身成长蜕变的同时,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黎大副校长李云龙表示。

  行走黎大,“初心”也是高频词。在黎大版的“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中可见“初心”:“始终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共荣发展”“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黎大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黎大近五年留泉就业率超70%,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8%,蝉联泉州市高校留才奖(高职组)第一名。”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洪柳华自豪地说道。

  究竟黎明职业大学做对了什么?教务处处长蔡经汉一语道破:“在顶层设计方面,我校创新实践出‘产教科人城’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新机制。”这一系统性的创新,将产业、教育、科技、人才、城市五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政府统筹、名校牵引、双元主体、五位一体”的新职教生态。

  在实际应用层面,该创新机制体现在黎大紧密契合泉州产业新体系和产业转型需求,精心打造9个服务产业的特色专业群,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100%。比如,对接区域石油化工、纺织服装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思路,设置“新材料+纺织鞋服”专业群;围绕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对接泉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设置“智能制造”专业群。

  整合区域产教资源,校企合作,打通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产业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一带一路”,侨企校携手出海,共建黎明海丝学院;为“走出去”企业、台资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精准培养“一带一路”建设者……目前,黎大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火力全开”。

  “希望到2030年,学校整体办学实力跻身国内职业本科院校第一方阵,关键办学能力更强、人才培养质量更高、产教融合程度更深、科教融汇成果更丰、国际交流更为彰显,建成‘扎根泉州、面向闽台、工科为主、海丝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职业大学,为福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黎大力量。”黎大校长王锋这样表示。(王礼林图片由校方提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