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实力,是衡量发展的硬标尺。晋江经济开发区发展实力再创新高。
近日,福建省商务厅发布的2024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晋江经济开发区位列全省84家参评开发区第三,连续九年蝉联省级开发区榜首。从全省第五位的厚积薄发,到第四位的突破攻坚,再到首次跻身“前三”的强势跨越,近年来,晋江经济开发区发展动能十足,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已超越不少国家级开发区。这也彰显了晋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实力和创新活力。
向“强”迈进
厚积薄发晋位跃升
此次考评是对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的年度“体检”,得出的排名,不仅是数字的进位,更是晋江经济开发区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向新图强、聚能起势”的生动注脚。从单项考核指标中,或可窥见晋江经济开发区不断进位的“核心密码”。在一级考核指标中,晋江经济开发区发展规模、开放合作两大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三,科技创新指标位列全省第四,有力拉动晋江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跃升。
2024年,是晋江经济开发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开发区不仅稳居省级开发区“头把交椅”,更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三,仅次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现出强劲的综合实力。
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发展成果: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9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30.28%;“四上”企业突破2000家,培育产值超5亿元重点工业企业193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10.94亿元,其中出口462.50亿元,外贸态势持续向好;工业用地地均税收显著提升,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实现从“亩均零税收”到“亩均超百万”的精彩蝶变。这份成绩单,彰显了晋江经济开发区硬核实力。
向“新”突破 锻造产业增长极
开发区的实力跃升,源于对“新”的执着追求。这里,正以“赛道思维”竞逐未来产业制高点。
基金招商,“链”出新生态。开发区开创福建省场景招商先河,组建以前海方舟、红石厚峰等头部基金引领的产业基金10只、总规模87亿元。通过“基金+园区”“基金+产业”等创新模式,成功链接同威电子科创制造总部基地、中科丰阳3D打印等20个新质生产力项目,助力永杰新材料挂牌上市、摩尔线程科创板获受理。“政府引领—国企领投—项目落地”的“招投联动”新模式,为正大制药卡迪泰高端创新医疗器械等项目的落地打通了快速通道。
数智转型,“改”出新效率。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达90%,累计实施108个数转智改项目,打造18家数字化标杆企业。高效运行的数转中心,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30%,运营成本降低15%—50%。同时,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构建,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向“高”攀登 构筑创新强基座
实力的背后,是创新“底座”的持续夯实。开发区着力打造“雨林式”科创生态,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平台汇聚,释放科创新动能。高位打造三创园科创中心,高质量建设晋江国际产业加速器,高标准建成部省共建留创园、欧美同学会东南海创中心,构建起“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已孵化超15家市值亿元以上企业。引进香港理工大学、中纺院等13家高校院所,推动超百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企业攀高,壮大创新主力军。推出服务企业高新化、高端化、智能化“三张清单”,推动企业研发投入五年翻番。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225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家以及瞪羚、独角兽等企业7家。通过“海峡杯”双创大赛、人才科创基金等多渠道,累计引进本科以上人才2290人,对接优质科创项目超200个。
向“优”提升 打造友好生态圈
一流的实力,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开发区精心构建“益企赋能”服务品牌,全力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发展环境。
服务“零距离”,办事有温度。深化“红色勤务员3.0”行动,推出覆盖科创驱动、项目投建等十大领域的13项增值化举措,设立“一米驿站”提供一站式帮办。相关案例成功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金融“全周期”,发展有底气。创新推行园区伙伴银行机制,提供项目前期贷、专精特新贷、人才贷等多元化金融产品,获整园授信380亿元。设立产融对接服务站、“伙伴保险”工作站,累计协助企业融资超10亿元。“创新积分制”案例荣获全国“新华信用杯”优秀信用案例。
时间是常量,更是奋进者的变量。从省级开发区“九连冠”到全省综合实力第三名,晋江经济开发区用实干与实绩,再次证明了“晋江经验”的时代价值。站在新的起点上,这片发展的热土正锚定冲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目标,以更强的产业韧性、更活的创新动能、更优的开放格局、更暖的服务生态,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晋江全力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注入更强劲的“开发区动能”。
(融媒体记者 游怡冰 通讯员 张佳瑜 许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