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吴宗宝 通讯员李剑龙 实习生张泽炯)泉州新业态经济活跃,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群体迅速发展壮大。业态“新”在哪里、形态“变”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到哪里。近年来,泉州市委编办、市委社会工作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助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点上布局”,泉州着力构建领导有力、权责清晰的责任落实体系。强化领导“核心点”,推动市县两级单独设置党委社会工作部,加挂“两新”工委牌子,负责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细化履职“分界点”,落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结合实际推动行业管理和业务监管部门将相关党建工作融入部门职责,实现从“各自为政”向“同向发力”转变。
聚焦“线上发力”,泉州着力构建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履职体系,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一方面,贯通“联动轴”,进一步优化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构建“1+N”轮训体系,市级层面每年举办1期示范培训班,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展N项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延伸“组织线”,把新兴领域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24个产业链党委,链接各类党组织1655个、党员8800余名,构建“党组织+行业协会+链上企业+专业市场”融合党建模式。在新兴领域灵活运用“建、联、挂、靠”等形式组建党的组织,2024年新组建新兴领域党组织105个。
聚焦“面上聚势”,泉州着力构建党业融合、同频共振的治理体系,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依托“党建+”邻里中心、金融服务网点等阵地,布局500多个集歇脚、充电、休憩、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暖新驿站”,配套开发电子地图,构建便捷高效的暖“新”15分钟服务圈,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门难进、车难停、楼难找”等问题。推行“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享政策”管理办法,累计吸纳5600多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兼任网格员,通过随手拍、顺手做等形式,上报基层治理问题8700多个。全市有12名新就业群体获得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选树“最美快递员”“最美网约配送员”104名,有效调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