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6日,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简称“2025金砖国家伙伴关系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中国再次“站在”世界聚光灯下。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共识,将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为期两天的会期内,34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相聚于此,聚焦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等领域,共谋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金伙伴”不断增加:谱写“大金砖合作”发展新篇章
与往年相比,本次论坛有个显著特点:金砖活力释放,中国金砖朋友圈变大,国际参与更广泛。
据主办方介绍,金砖国家伙伴关系论坛始于2019年,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在厦门举办。2020年该论坛首次在厦门举办时,吸引了5个金砖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五年后的今天,有来自34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参会,包括巴西、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等新老金砖国家,以及哈萨克斯坦、古巴、尼日利亚、马来西亚、越南、乌干达等伙伴国在内的19个部级代表团出席论坛;2025年金砖主席国巴西的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担任论坛主宾方。
从5个到34个,参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数量的增加,不仅是本次论坛国际参与度创新高的佐证,更是金砖合作机制从“金砖”转变为“大金砖”的体现。
金杯银杯,不如合作伙伴的口碑。会上,巴西副总统兼工业、贸易和服务部部长杰拉尔多·阿尔克明先生为论坛发来视频致辞。他深情地说道,“中国和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强大的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键。因此,我们重申对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各项举措的支持,并愿与合作伙伴一道加强在研发、技术转移和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印度尼西亚成为正式成员以及金砖伙伴国的设立,目前,金砖国家总人口已占世界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40%。依托强大而稳定的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目前正凝聚成“全球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以大工厂、大市场、大金砖合作为着力点,为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金引擎”接连打造: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等成立
9月是丰收的季节。在开幕式上,所有嘉宾首先通过一段短片共同回顾了金砖创新基地五年来的成果。
据悉,2020年11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宣布在福建省厦门市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而2025年,恰逢金砖创新基地设立五周年。
成立5年来,在金砖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在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举办高规格国际交流活动40多场,开展线上线下人才培训活动90多场,签约促成项目107个,总投资超506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金砖合作机制下影响力仅次于新开发银行的第二大实体。
不仅如此,在成果发布及颁奖环节,金砖国家工业能力中国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发布了该中心前期重要成果《2025金砖国家产业合作案例集》;颁发了金砖国家新工业“金鹭”卓越奖学金;发布了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系列成果;启动了金砖国家数字产业生态合作网络厦门节点;发布了《新型工业化国际合作倡议》扩员及行动计划……
据主办方介绍,近年来,金砖国家伙伴关系论坛持续发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领域政策交流、产业对接,谋求金砖国家产业合作“最大公约数”,“辐射力”“聚合力”持续释放:在推动国家战略落实落地方面,举办了“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启动等仪式;在国际合作倡议方面,发布了《金砖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倡议》等;在产业交流方面,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展览会;在项目培育落地方面,已连续六年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吸引上万名金砖及“金砖+”选手参赛,累计征集6000多个项目。
“金蛋蛋”持续孵化:不断助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福建对金砖国家进出口额3584亿元人民币,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近五分之一;福建出口金砖国家的产品已从服装、鞋类、家具等传统产品逐渐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一串串不断“生长”的数据,是中国不断深化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促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经济合作是金砖合作最重要、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作为论坛的东道主,福建省、厦门市近年来不断拉近与金砖国家的合作纽带,取得了丰硕成果。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金砖国家在福建投资新设企业共782家,合同外资33.4亿美元,而福建对金砖国家对外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共349家,中方实际投资额66.4亿美元。
厦门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厦门进出口含“金”量劲增,对其他金砖国家市场进出口总值累计达6627.2亿元,其中出口2280亿元,进口4347.2亿元。
不仅是国家、省市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中获益,不少冲锋在国际贸易一线的组织和企业家也受益匪浅。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成立于1967年,是香港创新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表示,香港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不仅体现在资金、技术、人才,更体现在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角色,过去一年已支持100多个内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先有国家才有香港,希望未来香港能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与金砖国家的产业合作与科技交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小米正式进入金砖国家的主要市场里面,小米手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6.7%。他觉得,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设创新金砖和绿色金砖,是金砖务实合作指引的新方向,“我相信只要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就一定能够在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把握机遇、提升合作的含金量,为全球科技进步和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独行快,众行远。站在历史十字路口,世界需要“大金砖”,而共同发展的宏伟愿景,正不断坚定金砖国家的合作信心。“金砖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发挥市场、资源、产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政策协调、技术合作、生态共建,让更多的国家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表示,“中方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各方携手共进,做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共同建设创新金砖、绿色金砖,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王礼林 图片由工信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