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林丽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宁德立足山海资源禀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机制,不断发挥产业优势,促进制造业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打造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示范地,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书写山海并进共同富裕的宁德新篇章。
一是以新质生产力链接山海协作新动能。产业是共同富裕的根基。宁德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特色产业为双引擎,构建多元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优”与“百姓富”同频共振。在主导产业领域,宁德聚焦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传统产业赛道,实施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双轮驱动,推动电机、食品等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依托海上粮仓、茶叶之乡等资源优势,构建“特色种养+加工增值+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深化“三茶统筹”“国鱼计划”,做大做强“宁德标识”农产品,培育1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0593宁德号”品牌价值。同时,创新“古村落+文创”“摄影+民宿”等业态,让“空心村”变身“网红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3倍。此外,宁德借鉴“共富工坊”模式,推动工业与农业产业链融合。如福安坦洋村通过“茶叶+旅游”,带动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宁德以产业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为山海协作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二是以区域联动破解山海并进发展壁垒。宁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的殷切嘱托,传承弘扬山海协作方法论,统筹“跳出宁德”与“立足宁德”双向发力,构建内外联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对外,宁德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助力宁德时代等企业在印尼、德国等地布局生产基地,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新突破。同时,深化与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的资源互补,如福州高级中学对口帮扶古田六中,宁德与福州5所职业院校开展“三二分段制”办学,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对内,宁德加快优化城乡要素配置,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2条措施”,建立“政策储备库”动态调整机制。创新“飞地经济”“产业链分工协作”等模式,霞浦通过民宿产业链党委整合资源,带动2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超20万元,推动乡村建设向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以兜底保障提升山海全域民生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需求,织密社会保障网,厚植文化软实力,让发展成果更具温度。在社会保障上,宁德积极创新实践,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保“同城通办”,低保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创新“互助孝老食堂”覆盖80%行政村、惠及 20万老年人;推进“智慧养老”“智慧托育”,整合低保、医疗救助等数据,实现困难群众“一码通办”,构建便捷民生服务网。公共服务领域,深化与北师大、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的合作,组建教育医疗共同体,通过“师带徒”机制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在文化建设中,深挖“闽东之光”,柘荣剪纸等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鸾峰桥》等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通过“千场演出进万家”等活动,年开展文化活动超3000场次,推动文旅融合打造“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等IP,如霞浦东壁村“摄影+民宿”年创收超5000万元,实现文化惠民与产业发展双提升。
四是以生态建设赋能山海资源整合优化。宁德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三库+碳库”生态资源,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绘就“美丽宁德”新画卷。在清洁能源发展上,宁德发挥核、风、光、水等资源优势,构建起发电、储能到用电的全产业链,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8.7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推进宁德核电配套产业园建设,吸引中广核技等企业落户,打造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应用场景,建成全省首个电动重卡换电站,推进近零碳城市等项目建设,如霞浦积石村通过“光伏+储能”项目实现“零碳”用电。在生态金融与产业融合方面,全国首创“碳汇贷”“红色+碳汇”模式,屏南建成全省唯一的省级绿色工厂。同时,实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打造“海上牧场”示范基地,大黄鱼养殖产量占全国80%以上,年产值超120亿元。此外,探索生态产品远期交易、抵押融资等机制,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寿宁通过生态补偿、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超2000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五是以党建引领构建山海利益融通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村社联动+村企联建”模式,打造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体系,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在组织架构创新上,宁德成立片区党委(党总支),领办合作社覆盖全市三分之一行政村,创新“我在宁德有亩田”“万名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3万元。同时,组建白茶、大黄鱼等产业链村社联盟,整合农业、文旅、金融资源,统筹沿海村落发展民宿产业,推动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中,宁德建立“产业共规划、项目共开发、资金共统筹”机制,村集体负责土地流转、人员组织,企业投入资金、技术。通过探索产业共富基金模式,企业与村集体共同出资投资特色产业并按比例分配收益,配套设立产权交易风险保险池,有效降低合作风险,实现山海区域间利益深度融通与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宁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