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个暑期,南平市成为学子研学实践的热门目的地。
记者8日从南平市教育局获悉,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与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交流大会成果转化,7月6日至8月26日,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成功举办35期特色活动,吸引3.9万人次学子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资源整合:“大武夷研学”品牌全域发展
今年7月3至5日,2025年研学实践教育工作交流大会在南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80余家研学相关单位480多名代表参会。
会上发布《新时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南平宣言》,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与山西晋中、浙江温州等地8家国家级研学基地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各方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流量互导。多家基地的暑期来南研学计划随之落地,为跨区域研学客流交流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有效将研学大会的“热度”转化为暑期研学市场的“流量”。
8月15日至1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指导下,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开展的“畅游国家公园探秘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研学实践活动走进南平,500多名学子游览武夷山天游峰、体验非遗建盏制作、参观闽越王城……在武夷山水间触摸文化脉搏。
“之前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这是我第一次和同学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研学。”温州市安阳实验中学学生朱子晴表示,此次研学,既欣赏南平的自然风光,也学习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增进和同学们的友谊。
“这趟研学之旅,孩子们都流连忘返。希望再来南平,再次体验有深度、有内涵、有文化的研学课程。”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校长叶超程告诉记者,南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教师、管理服务团队,保障工作非常到位,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研学实践联盟下一阶段、更高层次的深化合作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武夷研学”跨域联动,“社交圈”越来越广。从资源保障到课程设计,从实践指导到服务支撑,政企校社多方主体携手发力,让大武夷研学不断解锁新形式、新体验。
创新模式:互动式学习带来沉浸式体验
“少年安全特训营”7期连开热度不减,孩子们学安全知识、练防护技能,变身“小小安全守护者”;“散打赛事营”少年们在赛场上挥拳、跳跃,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光芒;“台湾棒垒球交流营”以棒球竞技点燃热血,用文化研学联结心灵,为两岸青少年留下了一段兼具激情与温情的夏日记忆……35期各类特色主题研学,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年暑期,我市推出专属产品,覆盖不同研学客群。
针对市域内中小学生,推出7天、14天、28天暑期托管产品以及多条研学线路,将校内综合实践课程与校外研学的“大武夷研学金课”有机融合,围绕国家公园探秘、朱子文化、茶文化三大主题,深入各校外研学点开展研学实践。
针对市域外中小学学生、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银发研学群体,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化打造以“探秘大武夷,研读双世遗”为主题的3天、5天、7天研学产品和线路,积极对外营销推广。
暑假期间,市教育局在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的指导下,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研学实践活动,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开发生物多样性课程,把“开学第一课”搬进了国家公园。
来自南平一中、建阳一中和建阳二中的30名学子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国家公园大竹岚昆虫热点区、先锋岭观测站、桃源峪等地,探秘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
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叶脉、用记录本记录鸟类踪迹,在触摸自然、探索奥秘中学习生态知识。南平一中学生谢淳告诉记者,“学习蕨类植物相关知识时,感觉课本上的东西比较抽象。在现实中亲眼观察,亲手查阅资料后,才真正感受到这些植物的生动与真实。”
山海协作:研学交流圈不断拓宽
8月初,来自福州市第十六中学、第十一中学以及永泰县第一中学、闽侯县第二中学等校的200余名师生,在南平开展了“探寻千年茶韵感受历史传承”主题研学实践活动。
此次研学以闽北茶脉为轴,串联生态、非遗与文明三重维度。同学们前往燕子窠生态茶园、朱子故里五夫镇、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等,在茶香与书卷中叩问文明根脉,展开一场以器明理、以文化人的精神溯源之旅。
2024年7月,福州市与南平市教育系统正式签署新时代山海协作协议。一年多来,两地聚焦教育教研、师资培育、研学实践、职教提质四大领域精准发力,以“山”的资源禀赋对接“海”的先进理念,携手谱写新时代山海协作教育新篇章。自协议签署以来,先后有10批福州学子来南平研学,累计超2.32万人次,推动了两地协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行走大武夷看见家乡美”闽北乡贤子女返乡研学夏令营、“武夷之友”香港青少年研学营等活动,带着大家追溯大武夷的文化根脉,学生们跨越山海而来,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大武夷碰撞出精彩火花。
7月底开展的2025年“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南平营中,25名华裔青少年走进建阳、邵武、武夷山、光泽四地,在10天的沉浸式文化体验、课程学习和参观游览中,寻访祖(籍)国的历史文脉与发展变迁。
8月中旬,2025年“武夷之友”香港青少年研学营,50余名香港青少年走进南平,围绕朱子理学文化、武夷茶文化、非遗等方面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研学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用心灵感受华夏灿烂文明。
南平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小青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市域内、省域内、闽浙赣皖四省边际及全国研学基地等四个层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研学交流圈;拓展“1+N”全域研学模式,整合朱子文化、茶文化等闽北特色资源,打造研学金牌课程,丰富全域研学内容。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