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初秋时节,驾车沿沈海高速出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收费站,景致便从“高速车流”切换到“乡村诗意”,只见美丽乡村的轮廓顺着道路延展,两侧金黄的田野、翠绿的茶园与错落的民居交替铺展,展开畲乡好风景。
美景背后,是一条跨村联建、抱团发展的振兴之路。背山靠海的硖门畲族乡,下辖既有“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柏洋村,也有“国家级特色村寨”瑞云村、省级“水乡渔村”渔井村等,村社虽各有优势,但联动并不紧密。2020年,全乡除了柏洋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0万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20万元左右。
“针对‘一村独强,多村薄弱’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积极探索推行‘跨村联建’模式,发挥柏洋‘明星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渔井、瑞云、东稼、青湾4个村成立‘大柏洋’片区联合体,推动乡村发展从条块分割向区域整合,促进乡村发展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共富’转变。”硖门畲族乡党委组织委员林慧敏介绍道。
抱团发力,“大柏洋”片区联合体深化组织联合,统筹要素整合,推动片区内资源要素跨村流动、互通共享,共谋发展之路:打通硖门至渔井、硖门至石兰等4条断头路,拓宽硖门至瑞云、瑞云至东稼等道路10余公里,惠及沿线30多家茶企,并实现全域旅游“串珠成链”;组建强村公司,组织联建村按每村20%比例投资参股,建立“项目库”“资金池”,遵循“产权清晰、收益归村”的原则,共同谋划推动5个发展项目;推进“党建+平台+农产品”发展模式,统筹整合联建村畲药、特色果蔬、海鲜干货等特色农产品,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土”字号农渔品牌……
随着“联姻”推进,一批批“能人贤士”从各联建村的村情出发,引资、引智、引市场,为各村发展“搭台引路”,并协助做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谋划。渔井村打造美丽滨海渔村、瑞云村建设畲族特色村寨、东稼村定位茶韵村庄、青湾村打造鼻尾半岛滨海风情园,各村各美其美,串联起一条具有闽东畲乡特色的“畲乡风情·渔村听涛”乡村振兴示范带。
与此同时,片区进一步分片布局,整合渔井滨海民宿集群、石兰明代抗倭古堡、青湾鼻尾半岛等资源,打造集冲浪探险、休闲度假、海礁矶钓于一体的“滨海旅游风景线”;联通柏洋共同富裕主题馆、金山农耕文化园、东稼周忠魁辛亥革命老人故居等景点,形成融合研学旅游、农业科普、农耕体验的“农耕文化体验线”。去年,全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
“我们还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启动‘幸福园’项目,联合福鼎市7个乡镇的15个村38户村民投资入股,带动一些薄弱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破局’,共同走出一条携手共富的新路子。”柏洋村党委书记王兆品说。
聚“合力”添“活力”,变“后进”为“后劲”。2024年,在“跨村联建”的辐射带动效应下,硖门畲族乡9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50万元以上。其中,4个村突破百万,1个村突破千万。下一阶段,该乡还将持续创新强村与弱村联动共赢的新模式。“我们想继续织密‘共富网’,让更多村子加入进来,推动产业从‘有’向‘优’升级,让畲乡的好山好水好文化,真正变成村民可持续的‘幸福钱袋子’。”硖门畲族乡党委书记宋派庆表示。
□ 本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