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流记者站 杨 颖 通讯员 黄年丰 严华宏
初秋时节,漫步清流县九龙溪畔,溪水澄澈微凉。鸟飞、鱼跃、草长、花开,自然和谐的景象尽收眼底。
福建省三明市九龙溪清流县境内流域面积1775平方千米,河长55千米,流经龙津镇、嵩口镇、沙芜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有罗口溪、罗峰溪、嵩溪溪、南岐溪、桥下溪、横溪,流域人口约14.9万人。
“过去,沿岸时常可见生活垃圾,造成河道环境较差。现在,河面水浮莲和垃圾没有了,水质也越来越好了,这几年的变化是看得见的。”在溪边栈道散步的村民感慨道。
九龙溪的华丽变身是清流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写照。近年来,清流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构建起“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河湖治理体系,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聚焦重点问题、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升河湖生态环境质量。
为确保河湖治理工作的长治有效,清流县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对各乡镇河长、专管员每月巡河率、河湖“四乱”问题、国省控和乡镇交接断面水生态环境质量实行月通报制度。同时,完善河湖长制考核制度,将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清流县河湖长制考评范畴。此外,还建立县与县、乡与乡交接断面交水机制,构建上下游、前后任联动治水格局;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协作配合机制;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群众举报河湖违法行为。
余育河不仅是嵩口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还是九龙溪嵩口段乡级河长。担任河长以来,他尽心尽力守好门前水。
“河长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侥幸和马虎,必须从自身做起。”说话间,余育河正熟练使用“福建水利巡河”APP上传巡河图片。
在清流,像余育河这样奔走在一线的县、乡河长共有74名,河道专管员133名。他们长期开展保洁月、清河净滩行动,逐步实现“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能”“有效”的转变。
随着“晒水、议水、评水”工作机制写入市人大决定,清流县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也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撑。
“我们每月在县级媒体平台公开‘晒水’,公示河湖‘四乱’整治情况、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等情况。”清流县河长办副主任杨长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晒水、议水、评水’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形成全民治水格局,不断提升河湖治理效能,进一步推动清流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提质增优。”
在强化监管方面,清流县建立“河长挂包+动态晾晒”监督机制,逐一明确全县6个国省控、13个乡镇交接断面挂包河长;构建“月巡查+季会商”联动机制,县主要领导、县级流域河长每月带队深入一线巡河,精准掌握河湖实情;推行“水质数据+考核挂钩”考评机制,县河长办每半年向县委组织部报送各河长挂包断面水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有效激发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内生动力。
此外,清流县还不断扩大“治水朋友圈”,以“两地四县”联防、“河路两长”联动、公检法司联治、生态综合管护、“委员河长”护航等创新举措,形成联动合力,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一体化保护,巩固水环境质量。
治水大力度换来河湖“颜值”大提升。1月至7月,清流县国省控断面、乡镇交接断面、小流域断面及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质水比例达95%。
“绿水青山”的背后,是清流县河湖长“全体总动员”的砥砺奋进。如今的清流县,从“治水护水”到“活水用水”,从“生态佳”迈向“生态+”,在实现河湖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奔赴的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