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巩 静 陈 渴 曾凤清
编者按:《中国城市报》9月1日9版整版刊登了《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回望福建三明城市品牌建设这5年》,本报今日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福建三明城市品牌应用推广再传佳音!截至8月31日,以吉祥三宝“明明”形象图案申请的45件全品类商标注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已有44件通过审核,标志着三明城市吉祥物在正式迈入商业运营阶段后,进一步开启了品牌价值输出的新篇章。
作为三明城市品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明”不仅是城市的文化标识,更是提升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核心资产。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核心杠杆。自2020年8月“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被确定为城市品牌宣传主题词,5年来,三明紧扣城市特色,以这一主题词为主线,全面推动城市品牌建设,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品牌塑造之路。
顶层谋划领向
品牌构架筑基塑形
一代代三明人的智慧与奋斗,铸就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底气与文化自信。
伴随这座新兴工业城市60余年的成长,三明城市品牌的“四梁八柱”已逐步夯实。
中央苏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先有工业后有城市”的工业积淀,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释放的文明活力,“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理念所指引的生态实践,市树市花所点缀的城市景观,闽人之源源远流长的文化滋养,“开明、清明、文明”所诠释的城市精神,医改、林改所凝聚的创新灵魂——这八大元素,构成了纵向为基的“八柱”;
2019年5月,“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被正式确定为三明最具辨识度的“四张名片”——形成了横向为支的“四梁”。
市委、市政府着力顶层谋划与系统推进相衔接,进一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0年2月,三明市启动城市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在市委高度重视推动下,《三明市城市名片策划宣传工作方案》印发,市委宣传部下设成立三明市城市品牌宣传促进中心,从征集城市宣传主题词起步,以城市IP“六个一”工程为抓手,系统推进品牌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一子落而定全局。三明城市品牌的六大要素,在资源整合与多方协作中有序亮相。
2020年8月,“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在公开征集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三明城市品牌宣传词。
“风展红旗”,源自毛泽东同志《如梦令·元旦》中点睛之笔“风展红旗如画”;“如画三明”,则出自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八字箴言蕴含一条红线,融贯两代领导人的为民情怀,彰显出老区苏区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2023年4月,《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形象系列宣传片推出,全景展现“革命豪情满画卷、工业立市擘新画、绿色山水美如画、文明新风入画来”的新三明画卷。
品牌叙事甫一展开,后续篇章便如水到渠成,渐次铺陈。
次年1月,三明城市形象标识正式发布。标识以草书“三明”为主体构架,融合革命老区、青山绿水、丹霞世遗、客家祖地、朱子文化、万寿岩等地方元素,既承载深厚历史,又寓意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为赋予城市品牌更具象、更生动的表达,去年12月,吉祥物“明明”正式亮相。“明明”设计灵感来源于三明地标公园麒麟山的祥瑞传说,以绿色为主色调,彰显三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并融合万寿岩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闽学(朱子)文化等多元内涵,彰显出三明独特的文化形象。
三明的城市品牌建设还尤为注重感官维度的呈现。今年6月,城市主题曲《如画三明》MV上线发布。作品融入丹霞世遗、客家文化、沙县小吃等地域符号,同时涵盖红色历史、生态保护等元素,全面展现三明的多元魅力。
历经5年的精心雕琢,“六个一”工程在今年7月圆满画上句号。作为收官之作,《三明赋》以古今交融的手法,吟诵“闽中胜境多俊杰,红旗如画舞麒麟”的时代新景。
IP打造发力
品牌魅力耀眼绽放
一地有一地的身份认同,一城有一城的文化符号。当前,三明城市品牌构建已进入IP深度运营的阶段,“文化芯片”效应逐渐显现。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正是三明传承文化、培育文明的根本宗旨。
因风起浪,借势前行。2021年,三明跻身全国地级市传播热度百强榜第44名,同年位列全国地级市品牌指数百强榜第38名,此后品牌指数排名逐年上升——2023年第37名,2024年第35名,并入围“2024年活力之城”案例。这一连串成绩,正是“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断提升的明证。
上月,来自浙江省永康市的王女士通过市融媒体中心发布的《如画三明》,找到因嫁到三明而失联20年的姑妈一家。
“‘三明’很亲切,常听爸爸提起。”王女士早有寻亲念头,没想到却是《如画三明》MV助力她实现亲人团圆的愿望。
品牌的影响力,终归落于人们的情感与记忆之中。而这样的感染力,离不开三明持续而深入的宣传推广。
如今在城市各处——交通工具、重大活动现场、宣传广告牌,甚至飞驰省内外的动车、飞机上,在对口合作城市和三明农特产品包装上,城市宣传语、Logo和“明明”形象随处可见。它们以特殊的辨识度和亲和力,持续传递三明声音。据悉,即将在明年举办的福建省第十八届运动会上,城市Logo和吉祥物“明明”还将变身为该届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向全省运动员和八方游客展示三明风采。
城市品牌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带得走”。今年5月1日,以“明明”为主题的首批文创产品上市,微信表情包及购物小程序同步上线。布偶公仔、冰箱贴等多类文创产品备受市民喜爱,印有吉祥物图案的马克杯、环保袋等产品也深受市民青睐。
6月18日,在华礼展·中国吉祥物大赛暨在地文创IP萌趣大赛年中赛上,“明明”凭借独特魅力,从3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吉祥物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最具文化特色奖、最佳人气奖、最具市场表现力奖,成为全场唯一包揽全部三项大奖的焦点。
市场的热烈反响揭示出城市IP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如何将“爆红”转化为“长红”?三明以对文化符号的高规格保护作出了回应。
在城市形象标识和吉祥物发布后的第一时间,三明即完成版权登记,以此增强社会认可权威与品牌影响力。而后,《三明市城市形象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三明城市吉祥物和形象标识使用管理办法》相继出台施行,加之此次“明明”形象全品类商标注册,为品牌规范化使用与价值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表达方式延伸
品牌内涵持续提升
在三明城市品牌打造过程中,融合传播与人文讲述始终是两大主线,推动“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故事传得更远、影响更深。
2020年11月,由中宣部新闻局组织19家中央及省内外媒体、180余名记者组成的大型采访团,开启“三明实践”主题采访活动。活动共推出11个专题专栏、750多篇(条)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在头版、头条、首页等重要位置推出重磅报道。“聚光灯”下,“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城市品牌愈发鲜亮。
如何充实城市品牌内涵?三明人选择以“讲故事”的方式搭建情感桥梁。
全市上下挖掘红色历史、创作红色题材作品,将先烈先辈的奋斗史诗与当代城市品牌建设紧密结合,增强品牌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2020年4月起,三明市开展“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红色故事宣讲比赛,遴选出一批来自不同战线、岗位和年龄层的优秀宣讲员,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宣讲活动不仅深入基层,更在往实走、往下走的同时往外走、往上走,受邀进京赴省内外进行巡回宣讲262场次。
去年10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集中开园,进一步擦亮三明“中央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名片。
讲述的方式也在不断丰富。
《三明红色文化读本》《风展红旗如画——走进中央苏区三明》等红色文化读物先后编印出版;音乐情景剧《风展红旗如画》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舞台剧、图片展、演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持续拓展品牌表达的边界。
2022年,在“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提出25年之际,三明发布“十佳典型案例”,从常口村生态坚守到万寿岩保护,从河湖长制全域覆盖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三钢绿色转型到森林城市打造……这些案例成为三明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理念的生动注脚。2024年8月,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三明举办,《琴韵三明》《这些事,铭刻三明生态文明建设历程》等专辑专栏相继推出,展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让人清晰感知三明绿色发展的时代脉动。
山水铸就城市脊梁,品牌汇聚发展脉络。以城市文化为母体创造出文化符号,提升文化软实力,最终反馈于产业与经济——这也正是三明品牌建设的深层逻辑。
当前,三明正以“六化”(景观化、体验化、休闲化、互动化、市场化、创新化)为笔,在城市画卷上描摹可触可感的品牌意象。文旅产业如春藤蔓发,红色记忆与青山绿水通过品牌链交织融合,生态旅游、苏区研学等项目焕发新生;人才与资本如候鸟归来,优良的营商环境与独特的文化认同筑巢引凤,吸引着外部企业和人才前来投资兴业;借助品牌效应,新兴产业和创新资源集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茁壮成长,讲述着老工业基地的绿色蜕变。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起点,三明城市品牌将继续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沃的精神文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