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市海洋发展局举办的招商推介活动现场。
文/本报记者 王元晖
图/本报记者林铭鸿
强大的潮汐带着碧浪冲刷沙坡尾的堤岸,不远处的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人们也从一页页推介材料中感受到汹涌而至的“蓝色经济”浪潮。昨天下午,市海洋发展局在这里组织举办招商推介活动,解读政策、座谈交流、参观对接,每一个环节都在传递着海洋经济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如今承载着新时代海洋使命的厦门,沿着“要推动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方向,全力构建“陆海统筹、创新驱动”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已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宇在昨日的招商推介活动中表示,厦门正通过实施“五个一”招商服务,建立全员招商机制,深化“以商招商”,用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的产业配套、优厚的政策支持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产业投资的“蓝海”。市海洋发展局也已备好“政策礼包”、搭好“产业舞台”、铺好“服务轨道”,诚邀世界各地的涉海企业来厦共同书写“蓝色经济”新篇章。
齐聚一堂
政银企携手推动海洋优质项目招商
尽管招商推介活动在室内举行,但人们还是从破窗而入的习习海风中,触摸到了当前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参加昨日活动的,除了市海洋发展局、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指挥部海洋高新区专项工作组、厦门火炬集团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之外,还有数十家涉海企业的代表。
此次招商推介活动,距离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的召开仅有10天左右的时间,而两个多月后,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也将接踵而至。招商推介,在当前厦门海洋经济发展中,被摆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市海洋发展局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招商路径:全力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依托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载体,借助厦门国际海洋周等平台,谋划和推动一批海洋优质招商项目签约落地。
不可否认,迈入首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让如今的厦门在海洋优质项目招商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湾区、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生态文明展示窗口,以占全省0.25%的海域面积,创造了全省20%的海洋生产总值。同时培育了海洋龙头企业30家,涉海上市企业15家,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等为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体系已经形成。此外,还获批并启动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挂牌成立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建成全球最大的深海微生物菌种库。而在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预估超2580亿元,占到全市GDP的30%。
海洋创新链与产业链在一次次的同频共振中,快步走向深度融合,让昨日活动的参与者兴奋不已。在市海洋发展局搭建的这个舞台上,政银企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蓝色经济”的无限可能。
政策扶持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发力
昨天,一份份带着油墨清香的文件再度让企业代表们反复翻阅。今年我市相继出炉的《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刚刚亮相,就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们从科研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资金扶持等多个维度,为今后厦门的海洋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尤其是《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被认为是厦门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过程中,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的一支“强心针”。昨天,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围绕该政策,为企业进行了详细解读。
这份重磅文件,在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培育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支持首台(套)重大涉海技术装备、鼓励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发展、促进渔业提质升级、前瞻发展深海产业、支持海洋体育和滨海旅游业发展等7条措施,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提出了加速集聚高能级涉海创新基础设施、支持海洋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涉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等4条措施。一条条有力举措,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夯实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拓展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强化海洋经济要素保障等方面,培育和发展厦门海洋新质生产力。
关注厦门海洋经济的人们其实已经注意到,自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来,我市已颁布全国第一个市级海洋经济专门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此后又接连出台了《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现代都市渔业升级的若干措施》等10多份政策文件。今年的新政出炉,也被业界公认为厦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要素保障
为驱动海洋经济配置金融引擎
无论是《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还是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的《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要素保障”都是一个高频词。而昨日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专门推介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甫一亮相就备受瞩目。
总规模20亿元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采用“直投项目”模式,支持企业进行涉海或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主要投向海洋生物医药及生物制品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和材料业、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渔港经济和海洋种苗业、蓝碳及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等涉海产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等。按照规定,该基金投资厦门项目的比例不低于70%,其中涉海项目不低于50%。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海洋金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引擎,也是风险缓冲、资源调配和创新驱动的核心纽带。打着鲜明“深蓝”印记的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已完成基金成立全部手续的办理,即将正式开展投资运作。
除了新设产业基金,我市当前还通过引导鼓励各类创投(风投)企业投资在厦涉海企业和产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组建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中心或特色专营机构,鼓励海洋企业建立或与科研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要素保障”服务,助力海洋产业发展。
“厦门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海洋产业大有可为!”厦门鲎试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的发言,道出了现场数十家涉海企业代表的心声。
相关
仅用时一个月
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户厦门海洋高新区
本报讯(记者王元晖)近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朗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诚科技”)在厦门设立全资子公司“厦门朗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7月底首次考察厦门海洋高新区至完成注册落地,全程仅用时一个月。
这是厦门海洋高新区迎来的又一涉海类优质企业,这也是厦门涉海部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获取的又一丰硕成果。
据了解,朗诚科技将与鹭江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深化合作,聚焦传感器智能化、微型化、低功耗等核心技术研发,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与示范应用,计划在厦门海洋高新区建设海洋智能监测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重点推进营养盐、水质等传感器及新一代智能监测仪器的研发,填补东南沿海高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空白。
朗诚科技负责人表示,自7月底赴厦考察以来,在市海洋发展局、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指挥部海洋高新区专项工作组、火炬管委会、翔安区等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项目快速落地,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企业深切体验到海洋经济招商引资的“厦门速度”。
朗诚科技的成功落户,标志着厦门海洋高新区“政产学研用”协同链条进入高效运行新阶段。厦门海洋高新区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鹭江创新实验室等片区内高能级平台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联动,优化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据悉,近年来,朗诚科技深耕海洋立体化监测观测、环境智能监测检测领域,参与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多款海洋监测观测核心传感器设备实现国产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