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京闽两地以协同机制创新为牵引,打通“机制共建、资源互通、成果共享”跨区域协作通道,加快推进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 (林文斌 摄)
●全媒体记者 黄宝琴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三明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围绕产业项目、民生改善、文旅康养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化沪明对口合作、京闽科技合作、中央对口支援及新时代山海协作,奋力谱写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项目为基
区域协作助发展
近日,三明高新区内的沪明临港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热闹非凡,机械作业声此起彼伏,挖机不停运转,工人们争分夺秒地推进4层通用厂房的收尾工作。
为承载更多科技型企业的研发与生产需求,上海临港集团与三明高新区携手启动沪明临港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构建集科技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承载平台。
“我们正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同时依托园区产业优势与沪明对口合作政策红利开展精准招商。”三明临港运营公司总经理李金勇介绍,目前已成功引进粉体功能化和智能茶饮机两个项目。
这是我市以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一。如今,深化区域协作、汇聚发展动能的新格局,正在三明大地加速形成:
沪明两地立足双方资源禀赋、产业特色,通过产业招商推介会、生物医药产业“手拉手”专场对接等活动,累计签约项目83个,总投资454.7亿元。
京闽两地以协同机制创新为牵引,打通“机制共建、资源互通、成果共享”跨区域协作通道,加快推进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深化京闽石墨烯领域科技合作。目前,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中心已注册企业375家,常态化办公企业188家,带动就业超5000人。
中央对口支援力度持续加大,国铁集团出资610万元,推动国铁(泰宁)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助力明溪入选省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引进厦门中药厂、省药材公司,建设高品质肿节风良种培育和规范化种植项目。
泉明两地政府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组织22场(次)招商活动、邀请泉州客商千余名,2024年以来累计达成合作项目276个,其中已开工166个、投产46个。
……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三明在项目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动力持续增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稳健。
民生为本
携手共进添福祉
7月3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挑战赛(福建站)暨首届青少年模拟飞行联赛举行。本次比赛中,作为福建省第一所“中国航协青少年航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共获得81个奖项,包括11个省一等奖,24个省二等奖,42个省三等奖,4个优胜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沪明两地教育工作者的合力付出。自对口合作以来,两地教育部门通过基础教育协作、教师协同培养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提升老区教育质量,满足人民教育需求。目前,三明89所学校已与上海建立结对关系,沪明两地对口合作学校共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互访学习1644次,我市参与教师5.2万余人次。
借船出海,借梯登高。通过跨区域协作,我市教育领域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目前,三明109所学校还与泉州98所学校结对共建,组织学校管理和骨干教师等22批836人次赴泉州研修培训,邀请泉州知名教授、专家和名师28批69人次来三明讲学。同时,中粮集团助力建宁教育设备提升改造,捐赠教学一体机、教材等物资设备100万元,拨付70万元设立中粮奖学金;华润集团捐资175.1万元改善清流教育环境,拨付60万元设立华润助学金,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了新动能。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近年来,三明找准比较优势,坚持双向赋能,主动谋划对接,在推动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开展对口合作上持续发力。
如今,三明市相关医院与中山一院、广安门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与上海瑞金医院合作共建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与仁济医院、岳阳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开展对口合作……一个又一个合作项目的落地,为三明市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源源活力。“十四五”以来,全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11项,其中2项填补福建省空白,2个国家级、20个省级、8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稳步推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明品入沪”,永安莴苣等7大类25款产品首次入选2024年度上海“百县百品”名录,560多款农特产品登陆上海48个销售平台,23家企业128款农副产品进入上海39家单位食堂产品采购清单。同时,积极推动上海蔬菜集团等重点企业在明建设鲜笋、冬瓜、柑橘等10个农产品保供基地,引进西红花等31个上海农业新品种,引种试种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亩。
此外,山海协作的成果在农业领域也显著体现。在泉州举办的三明市特色现代农业推介会暨“绿都明品”系列农产品品鉴会,达成意向采购金额5100万元,三明供销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在丰泽区运营,沙县拌面、建宁莲子、宁化薏米等60余款农特产品入驻泉州国资阳光集中采购平台。
文旅为媒
交流互鉴促融合
4月25日,伴随着中国东方航空MU6317航班的平稳降落,上海虹桥至三明的直飞航线正式宣告开通。这不仅标志着两地交通连接的进一步加强,更预示着沪明两地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正式拉开序幕。
在福建三明机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副经理朱汝委看来,这条空中走廊的建立,使得从上海到三明的“空中距离”缩短至1小时40分钟,不仅极大地便利了两地人员的往来,更为两地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以及旅游互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
近年来,我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深化跨区域文旅合作,打破地域壁垒,让“绿都三明”的生态之美与文化魅力跨越山海,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添动能。
随着“上海·三明”旅游专列、“沪明”包机专线开通,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项目稳步推进,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开业运营,去年我市共接待上海游客约81.5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38.7%,上海成为三明重要省外游客市场。
中央对口支援也为三明文旅发展添力。国铁集团投入1000万元完成泰宁动车站站前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协调铁路南昌局持续优化地区列车开行方案,在高峰期加开经停将乐、泰宁、建宁等站。自“百趟专列进泰宁”活动开展以来,国铁集团已组织泰宁旅游专列59列,运送旅客2万余人。
同时,三明与泉州联合推出20余条山水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泰宁与惠安各大景区联合推出“惠泰游”系列优惠政策,永安与晋江联手开展“家乡好物·我来推荐”融媒直播活动,让区域间的文旅互动更加紧密。
从产业项目的落地生根到民生福祉的持续升温,再到文旅康养的交融互通,我市以区域协作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土地上,一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正在三明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