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稻香唤回原乡,用艺术致敬生活。8月21日晚,由中共惠安县委、惠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稻绘美好 奔赴热爱”2025年惠安县走马埭稻田艺术季开幕仪式在惠安县辋川镇走马埭庄上片区举办。
本次稻田艺术季以历史悠久的走马埭为舞台,将当代艺术融入田园传统,不仅为土地注入全新的文化内涵,更推动稻田从“粮食生产”走向“价值创造”。惠安以艺术为媒介、以稻田为画布,构建农田旅游经济模型,进一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惠安实践,让每一片稻田都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答卷。
1997年至2000年,习近平同志先后五次莅临惠安考察指导,其中四次考察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园,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20多年来,惠安县牢记嘱托,加快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如今,这里不仅是福建省第一块耕地保护区,也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被誉为“中国耕地保护的一面旗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24年以来,惠安县加快推进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整体规划和提升建设,推动区域连片整体提升,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早在20世纪90年代,走马埭就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对零碎的土地实行连片整治,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优良农作物品种发展高优农业。
如今,其作为泉州市唯一一个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千亩良田”示范片项目,已建成农田“五化”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值得一提的是,片区还实行两菜两稻新型轮作模式,农业综合效益可达每亩2.5万元,是泉州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去年来累计出口蔬菜6000多吨,创汇500多万美元。
科技来“施肥”,发展更“茁壮”。3月,全国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培训班暨福建省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活动在走马埭举办,集中展示了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播种机、无人机植保等先进设备。4月,位于走马埭的坤德农场内,我省自主研发的首台智能控制立体循环种植床投入使用。
去年12月9日,全国首笔土壤改良碳汇交易在走马埭签约,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向惠安两家企业出让“酸化土壤施用玛塔土壤调理剂固碳减排示范项目”(简称“示范项目”)一期产生的碳汇,共5643吨,收益10万元。
近年来,惠安县深入挖掘农业碳汇项目,凭借牡蛎产业优势,探索出“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的新模式。此次签约是惠安在探索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据了解,为确保项目进展顺利,惠安县成立工作专班,在粮食安全、绿色农业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引导玛塔公司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等专家团队展开合作;由此推动惠安文旅集团、玛塔公司与惠安县两家企业达成土壤改良碳汇交易。
通过政府部门的投入和国有企业的参与,为示范项目出钱、出力、树口碑之外,惠安县农业农村局还组织推广土壤调理剂在小农户及产业大户中的应用。
近年来,惠安县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园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新机制、新途径、新动能的形成,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带来的增值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庄上片区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已竣工,并成功打造了红色足迹景观带、二十四节气景观轴及入口牌坊、田园驿站等 “一带一轴六节点” 景观体系。
梵高艺术装置展、稻田泼水节、稻田音乐节、惠女工坊非遗体验、走马圈地马术体验……当前,惠安县正以体验带动消费,深度融合在地文化、艺术IP与可持续理念,在走马埭打造起高溢价、强黏性的消费场景。并通过在地风物艺术化、消费过程仪式化、商品功能社会化,让消费成为文化传承的投票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铺就一幅游客有看头、群众有奔头的新时代乡村文化繁荣景象。
(何金 庄钊滢 陈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