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全国首部河湖文化遗产书籍《闽水魂(上下册)》,在历时三年全面调查、深入挖掘和精心编撰后正式出版发行,并被中国水利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档案馆收藏。
《闽水魂》由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福建省水利厅编著,全书共64.5万字、350余张配图,以水脉纵横、水库连通、水到渠成、水转桥通、水调歌头、水滴石穿、水韵悠长七个章节,生动全面地展现了福建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结果。
“《闽水魂》的出版意义深远,该书首次系统梳理福建‘以水为脉’的文明发展史,将分散的治水工程、航运遗迹、民俗信仰等整合为有机整体,为东南沿海文明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方面,展现了全球史视野下的特殊价值。”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入藏中国水利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院和福建省档案馆,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褒奖。”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程永隆表示,《闽水魂》系统梳理的80处河湖遗产,为水利工程规划提供了历史参照。书中展现的古代水系布局和传统水利设施的结构智慧仿若古今技术对话,有助于实现“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的治水方针。
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表示,作为全国首部系统梳理河湖文化遗产的专著,《闽水魂》以80处遗产为样本,填补了我国河湖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制度空白。以书中“水脉纵横”章节为例,其揭示的闽江水系文明史,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水域环境支撑,实现了点线面保护体系的升级。
河湖文化遗产是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福建省在总结45处水文化遗产成果的基础上,于2022年创新启动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挖掘河湖文化内涵,传承保护千年水韵文脉。
福建河湖文化遗产点多线长面广、内容丰富多样、编撰难度较大。在调查认定上,福建发动全省深入调查并及时申报遗产269处,邀请水利、历史、文化等学科共20多位专家进行逐一复核;在采访挖掘时,邀请10多位国家及省级知名作家深入一线采写,走访相关单位与人员2700多次,累计查阅参考文献资料16500多条;在章节设置、类别安排、内容取舍上力求全面客观、精益求精,并从收集到的2100多幅珍贵图片中精心挑选350多张作为配图。
据了解,福建省持续开展第二批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公布新晋遗产71处;开展福建治水名人(人物)调查认定,挖掘治水名人治水智慧,形成一批特色治水文化成果;探索将书中遗产点与水利风景区优化整合为精品旅游线路,引导公众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感悟文化。(任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