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过去的时光和如今的岁月,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挂职的工作旅途中,抑或是在组织的活动里,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有一个自己喜爱,别人也乐意叫的非常响亮的称谓:导演。
是的,导演郑子,在当代文艺界,郑子是一个交织着导演、制片人、作家多重光环的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他不仅是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星光奖、飞天奖、金鹰奖和主创的二百多部短视频微电影作品的影视创作者,而且是一位将镜头语言淬炼成诗行、让古典意象在当代重生的书写光影浪漫的诗人。他的诗作融合了影像语言的凝练与诗歌意象的跳跃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跨界诗学艺术风格:在《爱的绝响》一场在语言废墟上的灵魂独舞中,在《豪放不羁披战甲 山河万里擎英雄》一首向传统英雄主义致敬的现代颂歌里,我们见证了一位视觉艺术家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温度又富哲学深度的诗意世界。
多重身份交织的艺术谱系
郑子的创作生涯是一部纵横的跨界鸿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的多重会员身份,实现了他视觉诗学建构的雄心壮志。作为国庆70 周年《领袖视频》的总制片人,他们创作的作品于天安门广场的恢弘巨幕之上,以光影为笔、时代为墨,挥毫书写波澜壮阔的国家叙事长卷;而曾经挂职担任云南省临沧市市长助理和如今担任云南省临沧市政府参事,让他心中的第二故乡故事的旋律始终交织在一起,他又将边疆那如梦似幻的茶山云海,巧妙化入灵动的诗行之中《四季如春画临沧 青山绿水绣边疆》。诗中的茶花、木棉、滇红、春菜浸润着滇西南地域文化,明丽而清新。这种在工作履程与民间烟火、中心繁华与边缘静谧之间游走的辩证体验,让他的诗作既蕴含大堂之上的庄重肃穆之气,又兼具江湖山水的洒脱不羁之风。
影视创作经历赋予郑子诗歌强烈的画面感,镜头化的诗性叙事语法。《豪放不羁披战甲 山河万里擎英雄》诗篇如电影分镜,通过场景切换(大漠、草原、峡谷、边关)构建视觉冲击力;“横刀一川天地景,我心澎湃无涯行 ”的豪迈,恰似电影广角镜头的空间铺展;雄浑悲壮的大漠、鸿雁、宝剑、篝火,既复刻了传统边塞诗,又融入了当代人对自由、激情与生命价值的思考;而“夜色浓,花香映,浴爱情”的婉约,又如特写镜头般细腻。在《阳光·土地·凤凰鸟》中,诗人同样用蒙太奇式的思维处理时间与空间:“四月/青春的风信/鸣一缕吉祥的梅雨”“正午十点步入青春的阵营”,通过时间节点的精准捕捉与自然意象的并置,形成类似电影分镜头的诗意节奏。
郑子创作的众多诗歌代表作中呈现了多元主题与纷呈的艺术特色。《遥知竹叶三万书 八千云朵醉江湖》的竹叶、云朵、江湖、桃源核心意象展示了超逸旷达的美学印象,蕴含道家隐逸思想;流淌着楚辞精神的《离骚天问楚歌长千樽一杯赋九章》中香草、汨罗、九章、丹阳,传递着沉郁顿挫的豪情与气壮山河的景象。
古韵风华的当代映现
郑子被誉为古风新韵的开拓者和现代词创作的复兴者。他的诗歌密码深植于中国古典传统,却以现代语法重新编程。他在《离骚天问楚歌长 千樽一杯赋九章》中,他重塑屈原高洁悲壮之姿:“众人皆醉独醒,举世皆浊衰亡”直引先秦《渔父》清醒孤寂之态;“香草含露糯米庄,清忠一世韵宏方”借清新自然、质朴醇厚的端午民俗意象,实现对屈原宏大深远精神的当代礼祭。此般文化基因的激活,令楚辞忧患意识在新时代仍澎湃不息。
其意象体系气象恢宏。于《遥知竹叶三万书 八千云朵醉江湖》和《风起云天斑斓处 祥云缠绵绣丝竹》中,竹,兼具“一尾竹,十年淑,百水渡”的生命坚毅与“似曾相识虚心竹,难忘山阙济神赋”的文人傲骨;云,由“八千云朵醉江湖”的洒脱自在,幻作“祥云缠绵绣丝竹”的缱绻柔情。核心意象的多元演绎,构筑起其诗学的象征星河。
形式上,他独具匠心地革新词牌与乐府传统。《四季如春画临沧 青山绿水绣边疆》运用“三三七”短句架构:“沐春阳,向临沧,爱相望。淡雅锦绣,春来沧江”。此作既承续《浣溪沙》韵律精髓,又融入现代汉语的灵动明快,让古典范式焕发出蓬勃的当代活力。
光影哲思与地域风情的诗化
导演身份赋予郑子的诗歌创作与其影视实践形成强烈的互文关系。在《起伏的夏》中,“从矿门到地下/是一段不平凡的盗火之路”的表述,既暗合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古典神话,又通过“矿门”“地下”等空间意象,构建出具有纵深感的视觉画面。这种“空间诗学”在其影视作品中亦有体现——他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老柿子树》,通过甘肃黄河石林、河谷、古镇等场景的镜头语言,同样完成了对地域文化的视觉化书写。
云南临沧的在地经验,孕育出独树一帜的生态诗学。当多数诗人仅以符号化笔触勾勒云南时,郑子却潜入地理肌理:《四季如春画临沧 青山绿水绣边疆》里“冰岛华章,昔归镜中树”(取材临沧冰岛和昔归名茶产区)、“永德缨花流韵,镇康千峰饰红妆”(融入临沧地名与植被),于细微处见真章。他将茶文化凝练为美学符号:“一樽澎湃尊茶王,今番朝夕品茶香”,借舌尖与心灵的通感,让茶从日常饮品升华为精神仪式。
这般地域书写,不囿于风景描摹,而是直探文化内核。在诗句“木棉桃李季,弥漫小巷窗”的傣家风情间,在微电影《情定司岗里》佤族传统神话和祭祀里,郑子将茶山生态和民族信仰转化为诗影互文的作品,并通过其文化顾问和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及各方共同策划实施的文化艺术节和教育实践,使边地文化从“被书写”走向“自我言说”。
侠骨柔情的风格辩证法
郑子诗学的魅力在于其豪放与婉约的辩证统一。《豪放不羁披战甲 山河万里擎英雄》堪称当代侠客行:“草原鹰,旷野松,山花映。秋风过耳,沉雄笛笙。男儿三尺剑,豪迈重阳行”——金戈铁马之气直追盛唐边塞诗。而同一组诗中“夜深云淡花月径”的静谧和“一片冰壶沐君情”的炽热交织,又转入晚唐花间派的温婉。
更可贵的是其对平凡事物的诗意提纯。《清溪逐雨谁风姿 老柿云霞明月时》将农家秋柿转化为禅意符号:用“红枣柿”“金秋柿”“冬雪柿”串起四季的风光,用“清溪”“云霞”“明月”收尾,老柿与这些自然风景意象浑然一幅禅意之画。在《风语凛然斜月岫 手捻星云华润透》中,甚至将饮酒过程诗化为对存在之哲思:“九杯酒,溋水袖,烟霄昼。孤心向风,欢情未候”,让日常琐碎绽放出哲理华彩。
郑子诗歌中有着宏大精妙的核心意象运用及其多元厚重的文化内涵表达。《今晚无爱》通过“无风”这一核心意象,串联起诗中密集如星群的自然意象,上演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从“西伯利亚的女人”“波斯猫”“橡树上的黄丝带”到“紫色的葡萄”“蓝色的笑纹”“红色的温柔”,色彩与物象的叠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人善于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为可感的自然景物:
• 空间意象:“冷寂的西口”“岁月的草原”“迷蒙的旷野”构成地理的漂泊感;
• 时间意象:“夏夜的晨钟”“退去的秋风”“海市蜃楼”暗示时间的虚幻与不可违和;
• 情感意象:“冻结的狩猎者”“凋谢的泪笺”“无悔的表情”则直指情感的凝固与挣扎。
这些意象繁复多彩,极有秩序,“无风”的反复强调,恰恰凸显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窒息感和苍桑的追忆。
《愿作连枝蝶恋君 何日斜廊春暮信》的意象系统为 自然、农耕与爱情的象征融合。自然意象的生命韵律诗中“清雨新,嘉乐今,百草劲”开篇即构建了春雨润泽、草木生长的动态场景。全诗反复出现的“耕者生机盈可亲”“春种耕耘”表现农耕意象的精神升华。
爱情意象体现的古典转译——“愿作连枝蝶恋君”化用了多重文化符号,与《长恨歌》、梁祝化蝶民间传说、《望江南》息息呼应;下句“何日斜廊春暮信”则通过时空设计强化期待——“斜廊”暗示曲折的等待 路径,“春暮”点明时间临界点,与《蝶恋花》“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的伤春情绪形成互文。这种意象组合,将古典爱情主题转化为现代性的等待哲思。而其文化内涵则体现了对土地和农耕价值重审的农耕文明的当代回响、爱情主题的伦理和生死双重超越和生命意识的诗意表达。
再如《豪放不羁披战甲 山河万里擎英雄》中的“宝剑奇功,英俊骑乘”的兵器意象,彰显刚健精神的美学功能,解码儒家“侠之大者”的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的现代新章
郑子的诗堪称传统文化基因的活化实验场。于《离骚天问楚歌长 千樽一杯赋九章》里,他使楚辞精神于当代重生:“路幽险隘秋,花开四季香。浏览芳菲形上,千钧胜负希望”——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化作现代人的精神征程,这种古今对话的自觉,让其创作成为文化DNA的传递纽带。
面对文明传承,他以诗歌为微缩精神祠堂。“九歌贤圣志,往日惜国殇。礼魂悲回秋风,橘颂河伯荡漾”——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时间胶囊封存华夏美学密码;而“汉赋浩歌济天象,缤纷落蕊犹冀长”的咏叹,更彰显其以诗续接文脉的壮志。
郑子的诗学世界,是一座由大堂气度、江湖豪情、楚骚古韵、自诵诗词、滇南风情、海量创作、全媒传播共同构筑的纸上文博。当影视导演的镜头思维遇上诗人的语言炼金术,当临沧的茶山云雾漫入楚辞的激流,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跨界诗学——既有“山河万里擎英雄”的壮阔,又有“何日斜廊春暮信”的婉约。
在诗歌日益边缘化的时代,在当代诗坛充斥着碎片化意象与浅白抒情的语境下,郑子《爱的绝响》以“点燃一支烟/便点燃了一片千言万语的海”这种江河美学的语言符号来唤醒沉寂;以无数首古典意境与现代诗学交融的作品实践证明:古典意象从未死去,只需一个懂它的灵魂来唤醒;而多重艺术身份的交汇,恰能催生新的创造性能量。他的诗行间,流动的是贯通古今的诗歌美学,充满了对生命热爱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正能量,是影像与文字碰撞的星火—这或许正是我们在AI时代依然需要诗歌的理由:为了在“八千云朵醉江湖”的刹那,触摸那超越时空的诗性永恒。
(作者/吴少华,系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网络工作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海峡文旅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