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州“工业上楼”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案例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福州“工业上楼”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案例

来源:东南网2025-07-29 10:15

  东南网7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张文奎)

  今年6月,由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编纂的《奋楫笃行——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正式出版发行。由福州市国资委指导选报的福州左海集团《探索“工业上楼”创新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改革案例,作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典型范例入选案例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用地进入了存量时代,用地紧张、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制约着越来越多城市的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福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工业上楼”模式,向天空要空间,促进园区产业“立体生长”,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经济密度。

  7月24日,记者走进福州市福兴经济开发区,一探“工业上楼”模式带来的新与变。

  新兴产业成首选

  在福州晋安区,商场住宅高楼大厦林立,紧挨着风景优美的晋安湖。要在建设“花园城市”的同时,又留住发展根基工业企业,就必须对有限的土地进行集约利用,提供更适配的产业使用空间;对产业链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与引导,吸引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对园区企业形成圈层聚集,提供具有附加值的服务;对城市进一步完善社会职能,吸引人才聚集,实现产创融合和产城融合。

  作为福州首个“工业上楼”试点项目,位于福兴经济开发区的光电产业园一期已经封顶,项目占地29.67亩,计划新建5幢建筑,包括厂房、公寓和商务办公楼。

  为何是光电产业“上楼”?

  “‘工业上楼’最关键的便是适配,对产业要求而言,往往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园区集团”)产业事业部副总经理谢梅腾介绍,并不是任何工业都能随意“上楼”,现阶段更适用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它们使用轻设备,具备轻污染、轻振动的特征。如果企业生产产生的污染、辐射或者噪声较大,则不是“工业上楼”的优选。

  光电产业是晋安区的支柱产业,2024年光电元器件产业集群产值超128亿元,高意集团、华科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深耕多年,其产业特点正符合“上楼”标准。

  “随着业务发展壮大,企业迫切需要增加厂房以扩大生产,但园区土地资源有限,拿地建厂房或租厂房成本都比较高。”高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上楼”如一场及时雨。

  为了建好楼,工业园区集团邀请上海、深圳专家学者及顶尖“工业上楼”设计团队,以光电产业园区一期为蓝本,编制福州市首个“工业上楼”设计指引。去年3月,晋安区与工业园区集团联合发布《晋安区工业上楼设计指引》,总结提炼“环保安全+设备载重+垂直交通+减振隔振+工艺需求”5大产业要素,以及建筑层高、楼层荷载、机电设计等10大规划设计要点。

  “围绕光电企业生产需求,对厂房各层进行了不同设计,如厂房首层层高达7.5米,荷载1500kg/㎡;二层以上层高设计为4.5~5.6米,荷载500~1000kg/㎡,其中高楼层500kg/㎡荷载的厂房可适应企业轻型生产、研发和节约成本的需要。”工业园区集团设计管理部经理沈薇娜介绍,光电产业园一期大量采用装配式建造,将大量的现场工作前置,预先在工厂车间生产好成品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既提高现场建造效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光电产业园一期计划于明年1月竣工,届时将由政府回购,招引高意集团入驻。

  “项目建成后土地容积率从1.7提升至3.0,总建筑面积从3.4万平方米提升至7万平方米,土地亩均效益将实现飞跃。”谢梅腾说。

  “不管是自用,或者招引上下游企业入驻,都能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供应链产业协同。”高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工业上楼”模式的不断更新,此次的光电产业园一期项目,不仅在楼宇设计、设施安装等方面更加契合企业需求,在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面也同样与时俱进。此外,由于“工业上楼”地处城市中心地段,包含厂房、公寓、办公等配套设施,让企业生产、研发、办公等人员更加集聚,有利于企业内部加强沟通,减少运营成本,而城市的配套设施也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更好实现了产城人的深度融合。

  “都市型工业上楼”不仅节约主城区宝贵的土地资源,还为培育产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空间。光电产业园建成后,将以低租金招引光电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的产业生态。

  目前,福州“工业上楼”做法已逐渐成熟并形成可复制经验。对于建设用地稀缺和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的核心城市,“工业上楼”是大势所趋。在大量的产业需求调研基础上,坚持工业属性,合理确定相关产业目录和建设项目,是“工业上楼”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关键。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蓟州:防汛抗洪工作有序进行

  •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