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逐梦深蓝,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福建:逐梦深蓝,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东南网2024-07-11 20:51

  东南网7月11日报道(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记者 钱嘉禾 郑雅梅 欧东亮)

  蔚蓝的海洋,孕育着无限希望。千百年来,矗立东海之滨的福建从未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索。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从海岸线绵长的福州,到“通商裕国”的口岸厦门,再到山海交融的闽东,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履职之地,都和大海有关,担任福建省领导后,更是提出“海洋强省”战略。

  7月11日,是我国第20个航海日。正当其时,又恰逢此地,同日,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锚定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前瞻布局、系统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海洋经济前景广阔。深耕蓝色国土、壮大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更大有可为。眼下,福建正逐梦深蓝,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image.png

  平潭北部生态廊道(魏雄 摄)

  政策引领 “海上福建”建设势头强劲

  当谈及福建的海,会想到些什么?

  千年前,满载着中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的船只南来北往,穿行“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开辟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经贸盛景。

  百年前,船政精英星光熠熠——严复、萨镇冰、邓世昌……福建船政探索国家自强之道、复兴之路,承载洋务运动救亡图存的历史记忆。

  而今,福建依托海洋资源禀赋,港口巨轮往来穿梭,海洋装备逐梦深蓝,海岛旅游火热“出圈”,不断开拓发展“新航道”。

  ……

  福建坐拥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陆域面积的1.1倍;大陆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这个被海洋文明浸润的省份,从“航海”跑世界到“用海”谋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头如同滚滚浪花,势不可挡。

image.png

  宁德霞浦小皓海滩(范军 摄)

  盛夏时节,行车驶过宁德市霞浦县滨海风景道,人在画中游。

  七彩滩涂、花竹日出、东壁日落,地处霞浦县一隅的三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海岸线的“热辣滚烫”。

  据了解,新建成的三沙镇水产品集散中心疏港公路作为国道G228滨海风景道的重要路段,横跨整个镇区,它将沿线小皓海滩、光影栈道、东壁村、花竹村串珠成链,不断为当地渔业、观光旅游业发展提速。

  “今年三沙的游客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截至6月已经达到约200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就有近30万人次来到这里。”三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兰廷锦分享着道路通畅的喜悦。

  三沙镇“爆火”的背后,可以窥见福建滨海旅游产业蹄疾步稳的发展走势。2022年,福建启动国道G228福建段建设,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构建起鱼骨形道路体系,打造以“东南海韵、魅力闽道”为特色的滨海风景道。这条超过1000公里“流动风景线”跨山越海,依次经过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6个滨海城市,绘就高质量福建海洋旅游“景观图”。

image.png

  漳州东山海景(余万民 摄)

  从渔民“靠海吃海”,到“一路通、百业兴”,滨海旅游产业的欣欣向荣印证了新时代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蓬勃脉动。而作为福建省着力推进的四大经济领域之一,海洋经济也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2021年5月,福建省出台《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35年,在“海上福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跃上更大台阶。

  三年来,“海上福建”建设敢闯“新领域”、敢于“迈新步”,海洋经济劈波斩浪、奔腾而来,福建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

  “海上粮仓”全力打造,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占全国总数45%;能源产业跨越发展,全球最大单机海上风电机组先后在闽下线;临海工业集聚成势,“两基地一专区”和可门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跻身全国石化大省;海工装备提质升级,船用动力电池、电池动力推进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占国内市场40%……

  7月11日,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推出一批有特色、具实效的举措,又一次掀起“海上福建”建设热潮,为新福建建设再添强劲“蓝色动能”。

  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希望在海洋。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近1.2万亿元,同比增速5.5%,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GDP的21.7%。眼下,福建持续向海进发,海洋产业强劲活跃,海洋科技势头正旺,因海而兴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就。

  技术加持 海洋科创奔赴广阔“深蓝”

  小暑已至,走进位于厦门的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空气中却弥漫丝丝凉意。在这间百十来平方米的液氮超低温冻存库中,放着6个容量为600升的“大罐子”,储存了来自我国近海、深远海、极地等多种环境的超11万支菌种冻存样品。

image.png

  液氮超低温冻存库 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供图

  “我们中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菌种库,负责全国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保藏、供应与国际交流。”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光玉介绍,截至2023年底,海洋菌库已标准化保藏入库4.6万株,其中,来自深远海的菌种达2.6万株。

  李光玉表示,深海微生物资源既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之‘芯’,让海洋的开发利用拥有更多可能性。”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经略海洋,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从“浅蓝”向“深蓝”,由海面向海底,福建赋能科创,一批批新产品、新成果在八闽大地得到应用。

  晴天碧海,微风带来阵阵咸鲜气息。伴随着一声鸣笛,从福州马尾船厂码头启航的“探索二号”科考船,正驶向浩渺无垠的深海,探索未知奥秘。

image.png

  “探索二号”科考船 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供图

  据了解,“探索二号”科考船总长87.25m,最大航速14.2节,续航力大于15000海里,自持力大于60天,至今已安全航行总航程超62000海里,完成多项综合性科考作业。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作业水深载人深潜器支持保障母船,不仅可以支撑深海、深渊无人智能装备进行各项海试任务,还可搭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和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谭亲兵说,2020年,这艘科考船曾保障“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开启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元。

  海洋微生物资源库和“探索二号”科考船的成功运用,是福建深耕海洋科创的生动剪影。而科技创新也正澎湃起“蓝色动力”,有力推进福建海洋经济现代化进程。

  长期以来,福建海洋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捷报频传: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启动;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平潭)等117个国家级、省部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成……

  科技蓝海,千帆竞发。如今,福建持续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日新月异的海洋科考装备正乘风破浪,不断破冰、下潜,带回海洋深处的新知。蓝色,也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底色。

  转型升级 现代海洋产业加速崛起

  海洋,始终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如今,海洋传统产业如何再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如何更壮大?福建绵延的蓝色海岸线,或许能够给出答案。

  乘船驶入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水域,水天一色,一座座“钢铁岛”安营扎寨。

image.png

  连江定海湾海域成功投放“闽投一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杨柳州摄)

  在距离定海村码头东南方向4海里的海面上,“闽投1号”深海养殖渔旅平台稳稳停泊。作为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装备平台主体长92米、宽36米,可活动甲板面积达3000平方米。

  项目运营总负责人许航介绍,这片海域三江汇集、咸淡相融,盛产丁香鱼等多个鱼种,而丁香鱼恰好就是大黄鱼的天然饵料。从前,渔民将鱼苗养到三两重,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随着“闽投1号”的投用,鱼苗在海洋牧场里,一年内能够长到一斤左右再上市。

  “这些大黄鱼全年经历多次台风大浪锤炼,是大黄鱼中的‘特种兵’,游动状态、肉质口感类似野生。”许航说,相较于传统养殖,“闽投1号”能够提供平台和标准化管理服务,保证销售渠道,年产高品质深海水产品超600吨,为当地增加了产值,提升了“颜值”。

  万顷碧波可耕田,随着福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一片片湛蓝“游”出深海养殖产业“加速度”。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水下养鱼、水上发电,既生产清洁电力,又孕育“蓝色粮仓”。来到莆田市南日岛,一座巨型“风车”——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随着海风缓缓转动。

image.png

  莆田市南日岛“国能共亨号”(蔡昊 摄)

  项目负责人介绍,平台由“漂浮式风机+养殖网箱”组成,安装了一台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平台中间取正六边形作为养殖区域,养殖水体约10000立方米,采用开放式近生态模式进行深海养殖。

  “4兆瓦风电机组在满功率运行状态下一天可发电9.6万千瓦时,约能满足4.2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一个养殖周期的鱼品收入可达到数百万元。”该负责人表示,这个平台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创新实践,风、光、渔相融合,实现了海洋空间集约利用、跨产业融合发展。

  风从海上来,扬帆正当时。海洋作为连接“内外”的“大通道”,这些年,和现代海洋渔业一同成长的,还有港口物流业。

  在福清,港口帆影点点,3998辆福建造汽车出海,创江阴港区单航次汽车出口量历史纪录;在长乐,深水码头被“盘活”,2023年,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实现吞吐量3013万吨,规划建设14个深水泊位,总吞吐能力可达1亿吨。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今,福建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至208个,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油轮、邮轮和散货船。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全球排名提升2位至第17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提升1位至第13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到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新的增长点。

  放眼浩瀚东海之滨,智慧码头助力港产城联动、海洋牧场宛若“蓝色良田”、海上风机“追风逐浪”,映照着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蒸蒸日上。面向未来,向海图强,福建正推动海洋经济不断向更广更深处拓展,新时代现代化海洋强省在祖国东南强势崛起。观看视频》》

  (素材来源:厦门大学、厦门学习平台、宁德学习平台、莆田电视台、连江县融媒体中心等)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