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逐梦深蓝,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福建:逐梦深蓝,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东南网2024-07-11 20:51

  东南网7月11日报道(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记者 钱嘉禾 郑雅梅 欧东亮)

  蔚蓝的海洋,孕育着无限希望。千百年来,矗立东海之滨的福建从未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索。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从海岸线绵长的福州,到“通商裕国”的口岸厦门,再到山海交融的闽东,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履职之地,都和大海有关,担任福建省领导后,更是提出“海洋强省”战略。

  7月11日,是我国第20个航海日。正当其时,又恰逢此地,同日,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锚定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前瞻布局、系统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海洋经济前景广阔。深耕蓝色国土、壮大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更大有可为。眼下,福建正逐梦深蓝,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image.png

  平潭北部生态廊道(魏雄 摄)

  政策引领 “海上福建”建设势头强劲

  当谈及福建的海,会想到些什么?

  千年前,满载着中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的船只南来北往,穿行“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开辟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经贸盛景。

  百年前,船政精英星光熠熠——严复、萨镇冰、邓世昌……福建船政探索国家自强之道、复兴之路,承载洋务运动救亡图存的历史记忆。

  而今,福建依托海洋资源禀赋,港口巨轮往来穿梭,海洋装备逐梦深蓝,海岛旅游火热“出圈”,不断开拓发展“新航道”。

  ……

  福建坐拥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为陆域面积的1.1倍;大陆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这个被海洋文明浸润的省份,从“航海”跑世界到“用海”谋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头如同滚滚浪花,势不可挡。

image.png

  宁德霞浦小皓海滩(范军 摄)

  盛夏时节,行车驶过宁德市霞浦县滨海风景道,人在画中游。

  七彩滩涂、花竹日出、东壁日落,地处霞浦县一隅的三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海岸线的“热辣滚烫”。

  据了解,新建成的三沙镇水产品集散中心疏港公路作为国道G228滨海风景道的重要路段,横跨整个镇区,它将沿线小皓海滩、光影栈道、东壁村、花竹村串珠成链,不断为当地渔业、观光旅游业发展提速。

  “今年三沙的游客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截至6月已经达到约200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就有近30万人次来到这里。”三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兰廷锦分享着道路通畅的喜悦。

  三沙镇“爆火”的背后,可以窥见福建滨海旅游产业蹄疾步稳的发展走势。2022年,福建启动国道G228福建段建设,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构建起鱼骨形道路体系,打造以“东南海韵、魅力闽道”为特色的滨海风景道。这条超过1000公里“流动风景线”跨山越海,依次经过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6个滨海城市,绘就高质量福建海洋旅游“景观图”。

image.png

  漳州东山海景(余万民 摄)

  从渔民“靠海吃海”,到“一路通、百业兴”,滨海旅游产业的欣欣向荣印证了新时代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蓬勃脉动。而作为福建省着力推进的四大经济领域之一,海洋经济也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2021年5月,福建省出台《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35年,在“海上福建”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跃上更大台阶。

  三年来,“海上福建”建设敢闯“新领域”、敢于“迈新步”,海洋经济劈波斩浪、奔腾而来,福建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

  “海上粮仓”全力打造,全省累计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占全国总数45%;能源产业跨越发展,全球最大单机海上风电机组先后在闽下线;临海工业集聚成势,“两基地一专区”和可门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跻身全国石化大省;海工装备提质升级,船用动力电池、电池动力推进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占国内市场40%……

  7月11日,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推出一批有特色、具实效的举措,又一次掀起“海上福建”建设热潮,为新福建建设再添强劲“蓝色动能”。

  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希望在海洋。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近1.2万亿元,同比增速5.5%,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GDP的21.7%。眼下,福建持续向海进发,海洋产业强劲活跃,海洋科技势头正旺,因海而兴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就。

  技术加持 海洋科创奔赴广阔“深蓝”

  小暑已至,走进位于厦门的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空气中却弥漫丝丝凉意。在这间百十来平方米的液氮超低温冻存库中,放着6个容量为600升的“大罐子”,储存了来自我国近海、深远海、极地等多种环境的超11万支菌种冻存样品。

image.png

  液氮超低温冻存库 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供图

  “我们中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菌种库,负责全国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保藏、供应与国际交流。”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光玉介绍,截至2023年底,海洋菌库已标准化保藏入库4.6万株,其中,来自深远海的菌种达2.6万株。

  李光玉表示,深海微生物资源既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之‘芯’,让海洋的开发利用拥有更多可能性。”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经略海洋,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从“浅蓝”向“深蓝”,由海面向海底,福建赋能科创,一批批新产品、新成果在八闽大地得到应用。

  晴天碧海,微风带来阵阵咸鲜气息。伴随着一声鸣笛,从福州马尾船厂码头启航的“探索二号”科考船,正驶向浩渺无垠的深海,探索未知奥秘。

image.png

  “探索二号”科考船 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供图

  据了解,“探索二号”科考船总长87.25m,最大航速14.2节,续航力大于15000海里,自持力大于60天,至今已安全航行总航程超62000海里,完成多项综合性科考作业。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作业水深载人深潜器支持保障母船,不仅可以支撑深海、深渊无人智能装备进行各项海试任务,还可搭载万米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和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谭亲兵说,2020年,这艘科考船曾保障“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开启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元。

  海洋微生物资源库和“探索二号”科考船的成功运用,是福建深耕海洋科创的生动剪影。而科技创新也正澎湃起“蓝色动力”,有力推进福建海洋经济现代化进程。

  长期以来,福建海洋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捷报频传: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启动;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平潭)等117个国家级、省部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成……

  科技蓝海,千帆竞发。如今,福建持续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日新月异的海洋科考装备正乘风破浪,不断破冰、下潜,带回海洋深处的新知。蓝色,也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底色。

  转型升级 现代海洋产业加速崛起

  海洋,始终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如今,海洋传统产业如何再升级、海洋新兴产业如何更壮大?福建绵延的蓝色海岸线,或许能够给出答案。

  乘船驶入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水域,水天一色,一座座“钢铁岛”安营扎寨。

image.png

  连江定海湾海域成功投放“闽投一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杨柳州摄)

  在距离定海村码头东南方向4海里的海面上,“闽投1号”深海养殖渔旅平台稳稳停泊。作为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装备平台主体长92米、宽36米,可活动甲板面积达3000平方米。

  项目运营总负责人许航介绍,这片海域三江汇集、咸淡相融,盛产丁香鱼等多个鱼种,而丁香鱼恰好就是大黄鱼的天然饵料。从前,渔民将鱼苗养到三两重,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随着“闽投1号”的投用,鱼苗在海洋牧场里,一年内能够长到一斤左右再上市。

  “这些大黄鱼全年经历多次台风大浪锤炼,是大黄鱼中的‘特种兵’,游动状态、肉质口感类似野生。”许航说,相较于传统养殖,“闽投1号”能够提供平台和标准化管理服务,保证销售渠道,年产高品质深海水产品超600吨,为当地增加了产值,提升了“颜值”。

  万顷碧波可耕田,随着福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一片片湛蓝“游”出深海养殖产业“加速度”。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水下养鱼、水上发电,既生产清洁电力,又孕育“蓝色粮仓”。来到莆田市南日岛,一座巨型“风车”——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随着海风缓缓转动。

image.png

  莆田市南日岛“国能共亨号”(蔡昊 摄)

  项目负责人介绍,平台由“漂浮式风机+养殖网箱”组成,安装了一台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平台中间取正六边形作为养殖区域,养殖水体约10000立方米,采用开放式近生态模式进行深海养殖。

  “4兆瓦风电机组在满功率运行状态下一天可发电9.6万千瓦时,约能满足4.2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一个养殖周期的鱼品收入可达到数百万元。”该负责人表示,这个平台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创新实践,风、光、渔相融合,实现了海洋空间集约利用、跨产业融合发展。

  风从海上来,扬帆正当时。海洋作为连接“内外”的“大通道”,这些年,和现代海洋渔业一同成长的,还有港口物流业。

  在福清,港口帆影点点,3998辆福建造汽车出海,创江阴港区单航次汽车出口量历史纪录;在长乐,深水码头被“盘活”,2023年,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实现吞吐量3013万吨,规划建设14个深水泊位,总吞吐能力可达1亿吨。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今,福建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至208个,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油轮、邮轮和散货船。福州港货物吞吐量全球排名提升2位至第17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排名提升1位至第13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到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新的增长点。

  放眼浩瀚东海之滨,智慧码头助力港产城联动、海洋牧场宛若“蓝色良田”、海上风机“追风逐浪”,映照着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蒸蒸日上。面向未来,向海图强,福建正推动海洋经济不断向更广更深处拓展,新时代现代化海洋强省在祖国东南强势崛起。观看视频》》

  (素材来源:厦门大学、厦门学习平台、宁德学习平台、莆田电视台、连江县融媒体中心等)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浏阳:盛夏假日赏烟花

  • 内蒙古额尔古纳:油菜花海醉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