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闽商年度报告》在福州发布:五大趋势解码闽商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2023闽商年度报告》在福州发布:五大趋势解码闽商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2-22 11:08

  中新网福州2月21日电 (龙敏邹挺超)于21日下午在福建福州举办的2024全球闽商企业领袖年会上,由《闽商》杂志社编撰的《2023闽商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民营经济“政策大年”,“晋江经验”再掀热潮;消费提振成年度关键词,福建“福”字号品牌引关注;外贸“新三样”热门,体现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及产业向全球输出趋势;A股闽商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创新成闽商上市公司发展最重要驱动;县域重点产业链成焦点,“镇域经济”意义更加凸显等五大趋势解码闽商发展的总体概况。

  回望2023,“民营经济”是与闽商切身利益最相关的政策关键词。过去一年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与鼓劲的动作不断。

2月21日,2024全球闽商企业领袖年会暨2023闽商新锐人物颁奖盛典在福州举行。中新网记者 吕明 摄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晋江经验”获得高度重视。该意见提出,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

  引领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的“晋江经验”,是福建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与成果,也是对闽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的归纳与总结。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首次写入中央文件,作为“晋江经验”的见证者、践行者、受益者,闽商倍感自豪。

  去年是消费提振年,与消费息息相关的轻工业,素来是闽商的强项,也是新的产业投资方向。年轻消费群体越来越愿意为改善生活体验买单,这也催生了智能化产品、预制菜等为代表的“新懒人经济”。而闽商在智能家居、预制菜等领域的布局也是2023年一大亮点。

  2023年,“国潮”依然汹涌,但区域品牌的力量也在日渐崛起。福建推出的“福见福品”,显示了将“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的趋势。打造“福”字号品牌、制造“福”字号产品,将福建“福”字打响,是闽商新的创业方向。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外贸同样备受关注。被称为外贸“新三样”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走红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势。

  外贸“新三样”中,新能源汽车以及作为其上游的锂电池正是福建当下关注的重点产业之一。宁德时代以及福建日益壮大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正在打造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材料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新三样”出口有力的产业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等中国新能源产业企业,正在向全球拓展市场、输出产业。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是中国制造未来的重要方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福建A股上市公司共有171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20%,其中民营企业123家,占绝对多数。去年前三季度,上市闽企的经营稳中有进。福建省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26805.76亿元,排名全国第五。其中,89家公司营收实现正增长,营收超千亿的企业福建有6家,数量位列全国第四。

  2023年前三季度,171家福建A股上市公司中,有155家公布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共计359.1亿元,创新已经成为闽商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具体而言,研发投入超亿元的有48家,其中超5亿元的有8家:宁德时代、星网锐捷、锐捷网络、三钢闽光、紫金矿业、厦门钨业、福耀玻璃、吉比特。

  宁德时代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48.76亿元,已经接近2022年整年的研发投入(155.1亿元)。

  2023年,福建县域发展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县域重点产业链有了一份较为详尽的指导“纲领”。9月,福建工信厅联合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2023)》,成为福建省首份系统介绍县域重点产业链的指导性文件。

  对闽商来说,这份文件不亚于一份“投资指南”,为闽商的下一步投资圈定了重点县域和重点产业。该《白皮书》指出,在全省83个县域(不含金门)中,产业链布局清晰、产业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域有10个,县域数量占全省1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45.7%,分别为晋江市、蕉城区、长乐区、惠安县、福安市、海沧区、南安市、福清市、龙海区和泉港区;产业链发展基础较好、产业特色较为明显、发展路径较为清晰的县域有47个,县域数量占全省5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48.4%。

  这一年同样热门的还有“强镇”概念。在“2023镇域经济500强”中,福建强镇占据34席,大多位于泉州,仅晋江一县就贡献了9个。镇域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效应更加明显,闽商对镇域经济的贡献也将成为今后数年的热点。(完)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