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联通古今,泉州翻开“海丝”新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联通古今,泉州翻开“海丝”新篇

来源:环球时报2023-10-14 19:01

  【环球时报赴福建特派记者任筱楠】离开“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福建泉州城,驶入闽南乡间的小路,大约半个小时后,一座依山傍水的博物馆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遗产点之一的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相较于汝窑、定窑等名窑,磁灶窑出产的瓷器或许算不上精美绝伦。从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的藏品可以看出,它们带着些许“异域”之风,外观质朴、功能实用,明显是供“外销”之用。但漫步其间不难想象,从这里出产的各式瓷器当年是如何从繁盛的刺桐港乘风远航,沿着海上丝路驶向远方。

  宋元时代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

  在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口中,“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当时,商船载着出口外国市场的瓷器、产自安溪和闽北的茶叶、精美的“泉缎”,还有铁器、药材等从刺桐港起航。瓷器远销北非摩洛哥,精美的绸缎风靡西亚、北非,药材被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然后分销至阿拉伯半岛各地。来自异域的香料、胡椒、宝石等又从这里分销至中国大陆腹地。当年繁盛贸易链条上的生产基地、运输网络以及管理机构,共同构筑起泉州这个宋元时代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泉州世界遗产地由22处具有代表性的古迹遗址组成。”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介绍说,“遗址群突出体现了泉州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与中国腹地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制度、交通、生产、经贸和社会文化领域的突出成就,并以此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海洋贸易引来多元文化

  宋元时期,泉州商贸的兴盛,不仅靠民间商贾铸就,更离不开官方机构的主导。镇南门外、鹊鸟桥边,一方刻着“泉州市舶司遗址”的石碑让我们停下脚步。1087年,泉州市舶司在此设立,一段波澜壮阔的海洋贸易史由此拉开大幕。

  市舶司是宋元时期中央政府专门设置的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市舶司的职责主要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简言之,这里就是宋元时代的“海关”。市舶司设立后,往来涉洋经商的船只,皆需到市舶司报关。如今,宋元时代的市舶司建筑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眼前留存的瓦砾、石墩等遗迹依然能描绘出曾经“市井十洲人”的贸易盛况。

  “看,那块文字砖便是‘市舶司’存在的证明。”守护市舶司遗址70余年的老太太吴秀满指着一侧土墙介绍说。文字砖上写着“(监)造市舶亭蒲(寿)(庚)”。作为海上贸易的直接管理机构,市舶司的建立不仅是官方层面对海外贸易重要性的认可,同时也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一个文化多元、兼容并包的泉州城也由此铸就。

  续写“海丝”传奇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明朝,恢弘的郑和下西洋书写了对外交流的传奇,但是“海禁政策”让曾经繁华的刺桐港逐渐衰落。不过“海丝”的传奇从未被湮灭。

  位于泉州石狮的石湖码头是一处用天然礁石建造的码头,从公元8世纪开始便见证了无数次扬帆和回舶。如今,从历史中走来的石湖港正在拥抱更多往来的货轮。满载集装箱的货轮从这里驶向东南亚等地区。据了解,泉州港石湖作业区已累计开通“一带一路”外贸航线18条。如今,泉州港石湖作业区已成为年吞吐能力超300万标箱的大型港口。今年,泉州——新加坡、泉州——马来西亚、泉州——中东新航线开辟,不仅更好地覆盖东南亚地区,也进一步打开通往中东、非洲的通道。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泉州市外贸进出口突破2700亿元,其中六成以上在“海丝”共建国家和地区。随着兴泉铁路和中欧班列的开通,“海丝”和“陆丝”在这里实现无缝对接。文化积淀丰厚、民营经济发达、华侨资源众多的泉州正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下,书写“海丝”新篇章。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