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9-18 15:21

  站在福建省平潭岛,隔海眺望,宝岛台湾就在相距68海里处。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是大部分台湾同胞祖籍地所在。闽台两地血脉同源、文化同根,渊源关系独特,仅同名同宗村就有280对,见证着两岸先民的根相同、心相连。

  海峡难隔鸿雁,岁月不改人心。

  “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台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其中,特别强调“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

  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关心关怀,必将为新形势下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动力。”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说。

  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决策部署催人奋进。

  新时代的闽台融合发展,站在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一幅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通促融:努力建设“往来最便捷、合作最紧密”的第一家园

  7月4日9时30分许,厦门五通客运码头。

  “幸福来得太突然,能见证这样的历史时刻,我真是太幸运了!”乘坐从金门出发的“金瑞龙”号客轮,航行约30分钟,来自金门的旅客蔡弼凯就顺利抵达厦门,他成为厦金航线运营23年以来的第2000万名旅客。

  宽敞明亮的五通客运码头大厅中,“两岸一家亲,同心共圆梦”的大字格外醒目。电子显示屏上的“五通客运码头出港信息”显示,航班间隔一个半小时一趟。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诉不尽岛内同胞的思乡之情。如今,台湾海峡早已被越织越密的两岸航线贯通。

  能动先动,能通先通。目前,福建已累计开通“小三通”定期航线、海上客滚航线、空中航线17条,福建港口对台货运直航航线45条,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客货运直航全覆盖。

  展望未来,“进一步优化、加密福建沿海与台湾本岛及金门、马祖客货运航线”被写入《意见》,台胞往来通道有望更加畅通。

  “爸爸,你看,水龙头哗啦啦的,我在金门也喝到家乡水了!”5年前的喜悦,让嫁去金门的福建姑娘洪双飞仍记忆犹新,她当时打通视频电话,向泉州晋江围头村的娘家报喜。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一渠清澈的闽水,通过27.932公里的管道源源不断流向金门。“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生动诠释了“亲望亲好”的骨肉亲情。

  “向金门供水工程启动以来,累计供水近3000万吨,现在保持每天2万多吨的供水,有效保障了金门民众生活和生产用水。”福建晋金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佳兴介绍。

  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小四通”,是金马民众的热切愿望。

  目前,已完成马祖管道供水福州陆上侧工程,累计向100艘次台湾船只生活补水310吨;向金马通电项目、通气项目持续推进中;向金马通桥项目已形成规划和工程技术方案。

  位于湄洲湾北岸中部的罗屿港水深港阔、风平浪静。

  “罗屿港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40万吨级港口,自2020年起成为台湾在大陆最大的铁矿石储备中转港口。目前,罗屿作业区已开通直航台湾台中港、台湾高雄港两条货运航线,基本实现‘朝发夕至’。”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冬坤说。

  如今在福建,石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从“填屏补芯”布局阶段升级为“增芯强屏”攻坚阶段,机械装备业朝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年产值超10亿元……不仅是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全业态覆盖也使闽台金融合作跃上新台阶。数据显示,福建共有台资背景金融机构(组织)26家,上市台企8家。

  当前,闽台经贸合作态势总体向好。2022年闽台贸易额达1036.7亿元。截至2022年底,福建累计引进台资项目超2.3万个,实有台资企业1.1万户,实际利用台资超过320亿美元。

  “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也在《意见》中得到体现。《意见》从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作出规划。

  “我之前在台湾拿到了‘室内配线技术士证’丙级,在大陆这边,就可以直接被采认为‘电工三级’,工作起来很便利。现在,我的太太和一双儿女也来到了平潭。”来自台东县的80后王魁峰告诉记者。

  在福建,行业标准共通正不断深化:99项两岸共通标准编制发布,45项专业技术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直接采认,5700多名台胞取得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2022年9月,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服务一体化平台——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在平潭成立,率先构建覆盖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全链条采认体系。

  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扎实步伐。

  “我们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让两岸交流更深、更实,让一家人的心更近、情更浓、利更多。我们将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分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历史机遇。”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表示。

  以惠促融: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写入了《意见》的“总体要求”之中。

  以惠促融,亲望亲好。

  “我们春节前就拿到了钥匙。房子是三室一厅,只要简单布置就能拎包入住。”福州市晋安区台湾社区的台胞公租房里,台胞李浩杰带记者参观,只见全新的抽油烟机、空调、热水器等一应俱全。

  2021年7月,福州市出台《关于在榕就业创业台胞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将就业创业台胞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一次性向台胞提供保障性住房1050套。目前,已先后有241户363名台胞在这里安居。

  “这里优惠政策多、福利多,家里有小孩的还能就近入学。”入住台胞公租房的台青陈燕亭和张雅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室一厅的住房租金1105.6元,加上物业等杂费,一个月住房开销不到1500元。

  先行推进落实国务院台办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出台“66条”“42条”“28条”等政策举措,率先公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近年来,福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努力建设“政策最开放、服务最贴心”的第一家园。

  “大陆的惠台政策,让我的创业路事半功倍。10年间,我的生态园从最初的11亩发展到现在的110亩,品种从只有3种发展到130多种。”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里,80后台青蔡志阳由衷点赞。

  创业之初遇到资金困难,是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送政策上门”解了燃眉之急。“从购买滴灌设施、搭建温室大棚到引进新品种,都有项目补贴;贷款不仅不用抵押,还能享受贴息优惠……我在这里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蔡志阳说。现在,他常帮当地农民解决技术和销路问题。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福建的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800多个,60多个台企技改项目同等享受技改专项基金支持,18款台企农机产品列入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累计补贴超1亿元。

  在福建,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间,都活跃着台胞拼搏奋斗的身影。

  走进宗仁科技(平潭)股份有限公司,墙上10多项荣誉和100多项知识产权证书引人注目。

  “平潭有很多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我2015年成立公司,‘拎包入住’,不但免租金、水电费,享受15%企业所得税减免,还有创业津贴、薪资补助、研发项目补助等。公司成立4个月就实现盈利。”公司负责人陈孟邦说。

  福建省的325个村庄里,活跃着106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4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

  参与规划设计台北淡水“渔人码头”景观工程的建筑师吴正隆,原来只想做一两个项目就回台湾,“没想到一待就是9年”;台湾青年设计师张欣颐和伙伴们已到过福建100多个乡村,服务超过20个村,喜欢上了“福建新村民”这个身份……

  在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阳光学院,有近20名来自台湾的教师。

  “我6年前刚来时,学校只有3名台湾教师。”阳光学院校长顾问、教师发展学院名誉院长马彦彬,是福州引进台湾教师的见证者,“资金补助、荣誉授予,还对台湾教师的子女教育和住房进行支持,让我们充满幸福感”。

  目前,福建加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引进一批台湾教师在高校任教。

  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让广大台湾乡亲在福建有更多获得感——

  凭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同胞可以同等享受购房、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同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台胞子女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近就便入学;

  在各设区市里,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设立一批“台胞医保服务中心”,破解台胞台企办理手续难题;

  不断完善法治环境,推动建立涉台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开辟“12348”涉台港澳法律服务专线及涉台专窗;

  …………

  “在福建,不仅事业有奔头,生活也没有后顾之忧,还有台胞获得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马彦彬说,自己从当年的“闯一闯”,到后来的“留下来”,再到如今的“融进去”,获得感满满。

  以情促融:努力建设“交流最活跃、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园

  跨海来相会,共叙两岸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体现了对两岸民间交流的高度重视,饱含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爱与殷切期望。”6月17日,在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北京大学博士生、台湾青年林彦辰深受感动。

  互诉亲情、共话桑麻,讲述血浓于水的生动故事,展望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的海峡论坛已经举办了15届,是目前两岸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民间交流活动,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连心桥”、铺就了“惠民路”。

  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福建推动亲情乡情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密不可分的闽台情缘随着交流融合绵延不绝。

  一份份族谱,生动记录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连。

  2月27日中午,随着厦金航线“迅安”号渡轮缓缓靠岸,来自台湾本岛和金门的宗亲参访团来到厦门,开启寻根谒祖之旅。

  “金门萧氏正在修撰族谱,族谱见证了我们萧氏祖祖辈辈的根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这次来访,让其中的宗亲关系更加明晰。”台湾宗亲萧伟泉随身携带族谱前来。

  15年前,第一次来厦门见到宗亲的那一刻,让孙锦聪刻骨铭心:“我们一见面就眼泪直流,这真的是两岸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希望借助宗亲交流的平台,推动两岸民间更多的互动往来,让两岸亲情更亲。”

  距离金门岛只有5.2海里的晋江市围头村,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这个村子结成了148对两岸婚姻,成了“两岸通婚第一村”。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环村徒步节……围头村经常举办两岸交流活动,邻里乡亲、海峡姻亲、金门同胞等欢聚一堂,让“两岸一家亲”亲上加亲。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

  30多年前,200多名台湾妈祖信众冲破重重阻隔,从台湾宜兰县直航湄洲岛,来到“妈祖故里”湄洲岛进香,成就了1949年以来两岸第一次大规模民间直航。

  “妈祖一定会保佑我们两岸和平,人民生活幸福。”30多年来,宜兰县南方澳渔民陈正发一直随身携带着装有妈祖祖庙香灰的香囊。

  “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的典型代表。现在,每年来湄洲岛谒祖进香的台胞逾30万人次。

  两岸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为闽台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注入了青春活力。

  龙岩市连城县有多家台资棒球运动产品生产企业,不但助力当地形成完整的棒球运动产业链,还带动了青少年棒球体育事业发展。现在,连城县3所中小学与台湾彰化县的3所学校结成“姊妹校”,两岸青少年在棒球运动中交流交心。

  集美两岸研学交流中心、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集美两岸文旅融合中心、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汇聚诸多平台的厦门市集美区两岸融合发展中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前来追梦筑梦圆梦。

  “在集美区扶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下,我跟朋友创办了青青之约文化有限公司。我们以村风、村史、村食、村歌为主题,拍了MV、纪录片等,用新媒体手段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来自花莲县的姑娘赖淑珍,已在厦门生活了6年,带动许多两岸青年加入团队。

  “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自2021年成立至今,已吸引20个台湾青年团队落地,围绕就业、创业、生活等需求举办了60多场两岸青少年的活动,覆盖5000多人次。”集美两岸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左星星介绍。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

  海峡青年节已成功举办11届,吸引了3万多名两岸青年参与,其中台湾青年近2万名,涵盖了百所台湾院校、百个台湾高校社团、百个台湾青年团体,为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搭建起平台;

  福建推动82家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朝着“空间+服务+资源+集成”的方向发展,累计获批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12家,累计吸引台胞来闽实习、就业创业超过4万人;

  …………

  *** ***

  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两岸融合发展,既是大义,更具大利,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蓝图已经绘就,梦想扬帆起航。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需要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同推进。只要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促进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记者廖文根、张烁、江琳、程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04 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