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福建将乐:逐梦青山 将“愿景”变“实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福建将乐:逐梦青山 将“愿景”变“实景”

来源:人民论坛网2023-08-02 10:2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人民论坛调研组带您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一起感受这座灵山秀水之城把“蓝图”变“现实”、将“愿景”化“实景”的乡村振兴路。

  金溪为脉,群峰列屏。

  七月的将乐处处动人:龙栖山蓊郁苍翠,金溪河清澈澄碧。在“闽学鼻祖”杨时纪念馆,沐浴先师思想之光;在久负盛名的玉华洞,络绎不绝的四方游客寻陈迹越溶洞,探幽奇瑰炫巧之乐;在金溪河畔水上运动基地,世界各国运动健儿山水间勇逐浪,领略鱼翔浅底之美……

  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的将乐,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与创新实践地。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将乐县常口村调研,对将乐广大干部群众寄予殷切期望。

  将乐县常口村常上湖风景区 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20多年来,将乐儿女牢记谆谆嘱托,砥砺奋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两山”理论内涵,以“绿水青山”焕活“金山银山”,将“美好愿景”化成“幸福实景”,一个“绿富美”的将乐正款款走来。

  厚植底色 绘美绿水青山图

  青山莽莽,碧水悠悠。

  在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一块镌刻着“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石碑矗立在村口,在似水流年里,见证着这里的“绿色奇迹”。

  20多年前,常口还是个典型的“三无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幢新房子,没有一盏能亮的路灯。”高唐镇党委宣传委员、原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回忆说,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常口村调研。站在老村部门口远眺对岸山水,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殷殷话语,字字千钧。此后,村民们把嘱托归纳总结成72个字村规民约,刻在石碑上,立在村部前,当作全村的实践指南。

图片4

  常口村新旧村规民约对比 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项目引进中,常口村严把入门关,发挥山水田优势,引进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漂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机制上,利用林地资源和上市林业公司开展合作造林项目,如今,全村近200名村民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占全村主要劳动力的80%。

  与此同时,率先实施天然气改装、污水管线下地,进行村庄立面改造,建设乡村露天游泳池,把后山山泉水引入村中,形成村中有园、园中有水、水中有花的园林式村庄,彻底改变了常口“三无村”的面貌。

  眼下,全村爱山爱水、护山护水的精神理念蔚然成风。

  “这些年,保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已成了我们每一个常口人的行动自觉,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越来越富。”村民邱彩立在自家屋里建了一个擂茶体验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村容村貌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过去的“三无”村已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2021年5月18日,在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上,常口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这也是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并成功流转,让“空气卖钱”成为现实。

  空气“打包”,鼓起腰包。2022年,常口村集体收入达到18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早期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如今的3万元。

  常口村的绿色蝶变,是将乐人民爱山爱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生动写照。

  将乐县金溪俯瞰图 将乐县委组织部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福建将乐走出了一条化“无价之宝”为“真金白银”、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将乐县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先后荣获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农村“厕所革命”样板县、全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获得感”前十县等荣誉称号,2020年打造“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2022年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在将乐县设现场考察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夯实“堡垒” 铺就乡村振兴路

  时光荏苒,不忘初心。

  将乐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当年连接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战略要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两山”理论的孕育地与践行地,常口村全力打造“两山学堂”红色研学项目,以“红色党建+教育研学”的模式,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党建文化。同时,与村民合作经营福旅村宴、生态农业、特色民宿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与村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2017年,将乐县建立全县首个联村党委——常口联村党委,发挥常口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强村弱村联创、山水林田联管、产业项目联片、生态福利联享,集中盘活各村土地、资金等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户”方式,实现村村有产业、业业有特色,2022年带动6个联建村实现平均收入65万元。

  强村带动弱村,犹如“大手拉小手”。近年来,将乐县打破“就村抓村”的惯性思维,因地制宜探索组建一批区域党建综合体,推动基层党组织由“分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实现乡村抱团发展、连片振兴。

  “我们聚焦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两条线,加强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党组织整合,以党建联盟推动区域融合。”将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玉山介绍说。

  目前,全县共打造29个区域党建综合体,覆盖148个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走进万安镇万安村,只见一座座标准化现代化设施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蔬菜瓜果发荣滋长。在这里,蔬菜育苗、栽培、吊秧、地膜、打叶等种植环节如同一条工业生产线,“标准范”“科技范”十足。

  “这是我们去年引进的绿丰保供基地项目。”万安镇党委书记黄小君指着眼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说,镇里采取强带弱、大带小的方式,通过组织联动、产业联动、企地联动、人才联动的“一园四联”工作法,有力破解园区聚集不聚合、产业共存不共联、资源分散不分享等问题。

  以园区为“营”,把支部建在产业园,在万安镇产业联盟党支部牵线搭桥下,镇内温氏、绿景农、绿丰、金硕等龙头企业集聚,已构建起“一鸭一树一菜一米”特色产业格局,不仅提升了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更是集聚邻近乡镇、村近千人创业、就业,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将乐县万安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全景图 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以前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没有事情做没有收入,现在好了,新的产业进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家庭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去年11月到绿丰上班的黄树梅希望企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这儿上班,每个月有工资拿,而且离家也近,照顾家人很方便。”家住万安镇的村民张秋英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

  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幸福的家庭,是村里每个人最大的心愿,乡村特色农业的持续壮大,圆了许多万安百姓的“幸福梦”。

  依托现代化禽业、蔬菜种植业、花卉苗木业和稻米生产加工等,2022年,万安村村级集体经济自有经营性收入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将乐全县村集体经济平均自有经营性收入达到60.9万元,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面消除,50万元以上的村突破20.7%。

  “聚”力民生 开启百姓幸福门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锦绣。

  来到“闽学鼻祖”“程氏正宗”杨时的幼时启蒙读书和后裔聚居地——南口镇蛟湖村,一幅靓丽祥和的乡村田园图跃然眼前:宽阔平坦的村道,清爽干净的村庄,和谐舒适的村居环境,在山水辉映间显得格外动人。

  “与过去相比,这里的变化太大了。”年逾70的村民杨炳旺感慨道:“原来路上生产废料乱堆,生活垃圾乱放,现在村容村貌明显改变了,整个村子就像花园一样。”

  “近年来,我们立足蛟湖‘红、绿、儒’三大资源优势,盘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等要素,合理规划乡村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努力打造具有‘蛟湖特色、果香茶韵,望山亲水、融合共享’的康养研学综合体。”蛟湖村党支部书记谢林生说。

  将乐县天籁蛟湖国际研学基地 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一方面,蛟湖通过整合水库移民后扶、美丽乡村、农业等扶持资金,针对性开展污水治理、岸坡整治、补种绿化等方面整治,逐点连片打造各具特色的“微节点”。

  另一方面,蛟湖村用好“水之美”、挖掘“水之利”,建设了天籁蛟湖国际研学基地、打造集理学与红色文化教育、休闲采摘垂钓、户外拓展运动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达7万人次以上。

  “树木当护乐山乐水,地脉永秀蕴金蕴银。”依靠着“绿水青山”,蛟湖这座美丽的村庄先后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国家级森林乡村”“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等称号。

  “乡村建设需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将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衍红坦言,将乐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理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将乐模式,走好具有将乐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将乐县两山学堂 将乐县委组织部供图

  同时,将乐瞄准乡村建设重点,深入治理农村污水和垃圾、持续提升农村居住品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鼓励全县村庄向“拆旧、拓新、整漂亮”2.0 版升级,向“穿衣戴帽扮靓丽”3.0 版看齐。

  ——因村施策整治提升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近2亿元整治76个重点村,覆盖全县近85%农村人口。投入1.4亿元实施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超过90%。

  ——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100%。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98%。

  ——深化河湖长制,在三明市率先实现县域内采砂场数量清零,养殖废水实现零排放。

  ——深入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森林资源保护PPP项目。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连续三年进入省级考评第一档。

  ——助推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升级,率先在全省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投入约8000万元改扩建7家基层卫生院门诊综合楼、8幢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和62个村卫生所,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水平。

  ——创新实施农村学生“幸福成长工程”,200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2012年将其提升为农村学生“幸福成长工程”,这些年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完善校舍、食堂等设施设备,为学生舒心生活、快乐学习提供温馨场所。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规范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代办点,2022年启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打造集乡村振兴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一幕幕精彩的“蝶变”,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座楼房、一个个新村、一张张笑脸……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将乐县坚持规划先导、因村施策、共建共享,创建了以常口村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型”等六种风格各异的乡村建设模式,成功探索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我们将始终牢记嘱托,以生态文明为底色,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将乐县委书记陈羲表示。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眼下,福建将乐正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迎接着属于她的锦绣山河!(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