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闽人智慧 | 中国已知最早原始瓷器窑址,就在福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闽人智慧 | 中国已知最早原始瓷器窑址,就在福建!

来源:新福建客户端2023-07-24 20:26

  作者: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10000多年前,闽西漳平奇和洞,福建先民把取自脚下大地的土壤,经过水的凝聚、手的捏造和火的烧炼,制作成一件件陶器,完成了一次从无到有的伟大尝试。

  4000多年前,闽北浦城猫耳山,被称为“中国龙窑鼻祖”的窑炉烧制出的黑衣陶以其过硬品质和美观外表,成为先民们的“流行爆款”。

  3000多年前,闽南永春苦寨坑,龙窑的炉火熊熊燃烧,出窑的原始瓷器成为当时统治阶层用以炫耀的奢侈品。1000多年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建阳水吉建窑和“中国白”德化窑扬帆海上丝绸之路的伏笔,更是在福建的上古时代就已埋下……  

  今天,当我们沿着历史长河向上溯源,在岁月的岸边与考古发现的福建史前陶瓷相遇,那欣喜映入眼帘的陶瓷光泽,正是闽人智慧的闪烁。

  由陶到瓷 

  小小印纹藏着多少故事01

  当代文艺理论家朱狄在论及早期艺术时指出:“艺术是具有多种特质的、单纯化了的客体,虽然早期艺术品和工具一样由物质材料构成,但却与工具不同。早期艺术的物质材料的特质已被融化到形象之中。”  

  漳平奇和洞出土的陶器烧制于10000年至7000年前,包括了罐、釜、盆、钵等。早期陶器质地以夹砂陶为主,多灰色,后期陶器纹饰种类增多,绳纹与刻划的方格纹、网格纹成为主流。

  陶,在作为生产生活工具的同时,也渐渐被先民赋予艺术属性。捧起一抔泥土,先做成一个圆形的陶饼,然后在略凸的背面捏出人面形图案——靠上部略凹的两眼、靠下部有略凹陷的嘴、中间是微凸的鼻梁、左右两侧稍微突出的部分表示双耳,捏好后再进行烧制。

这件在奇和洞发现的陶制人面形艺术品,距今9000年到7000年。

  《说文解字》中这样记载:“文,错画也,象交文。今作纹。”

  不单是奇和洞出土的陶器,断发文身的福建先民,早早就把对“纹饰”的审美偏好融入到了陶器的制作中,“印纹陶”成为福建史前陶器的一个重要特点。

    距离奇和洞约150公里的明溪县城关乡南山遗址(距今6000年至4300年),文化遗存丰富,共分为五个文化期。从第二期遗存开始,就出现了曲折纹、漩涡纹等印纹纹样的陶器;到第三至四期,陶器的印纹种类逐渐丰富,包括回形加点纹、栅篱纹、方格纹、叶脉纹、席纹等。

  位于闽江下游的昙石山遗址,同样发现了大量的印纹陶——陶器表面拍印有曲折纹、绳纹、方格纹、叶脉纹、波浪纹等。

  这些几何形的纹饰,究竟来源于闽族先人对于蛇的图腾崇拜,因而对蛇纹进行模仿? 还是缘水而居的闽人对日日可见的水波纹路的描摹?今人  已无从得知。但我们却可以从考古发现中,清晰地触摸上古时期闽人制陶工艺沿革的脉络——在早期印纹软陶的烧制之后,距今4300年左右,昙石山人烧制出了印纹硬陶。

    望之纹样繁多工整,叩之发出金石之声。在浦城猫耳山、武夷山葫芦山等地出土的商代左右的黑衣陶,表面有着一层类似釉的黑色物质,光泽引人注目,已经是一种印纹硬陶向原始瓷器过渡的形态。  

  在从陶到瓷的发展过程中,福建有着印纹陶、印纹硬陶这一个十分完整的过渡环节,构成了福建陶瓷起源、发展独特的文化序列。

  龙窑之祖

  最早的“china”在这里诞生02

  “生在选土、长在成型、死活看烧成”,这句行话形象道出了烧制陶瓷时窑炉的关键作用。龙窑,由于状若一条俯首而下的巨龙而得名,具有窑床长、装烧面积大、产量高、火焰流通均匀、冷却快的优点。龙窑的建造,在历史上让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烧造变成了现实。福建是否有龙窑? 如果有,在何处?

  2004年一次配合高速建设需要开展的考古调查,让位于浦城县仙阳镇猫耳山窑址群的“中国龙窑之祖”重见天日。9座各种类型的窑炉相继出土,特别是其中还有由火膛、火道、窑室和烟囱组成的长条形窑炉——结构完整,已具备龙窑的要素。

  伴随着陶窑建造技术的提高,先民们逐渐找到了烧制原始瓷器的办法。所谓原始瓷器,是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以瓷土作胎表面施高钙釉,经高温烧成。今人观之,是“原始”,但在当时,可谓最先进的“高科技”    

    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先民们是如何建窑、作胎、烧制原始瓷器,只能在考古发掘的历史遗存中去追寻先民智慧演进的轨迹。

  如果没有考古发掘,苦寨坑只是一处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的不起眼小山坡,坐落于偏僻山间小盆地边缘。201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博物院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对苦寨坑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共出土了9条保存较好的龙窑遗迹和大量原始瓷器。经碳14年代测定,窑址距今3800年到3400年,相当于中原的夏代中期至商代中期,将中国烧制原始瓷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这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烧制原始瓷器的窑址。

  聪明的福建先人巧妙凭借自然山坡来建造拱形顶,从而与地面形成倾斜的角度,火焰由下部的窑头平行流动至上部的窑尾,利用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快速升温,烧制出了胎体较薄、高温下黏度较小的原始瓷器。 当今天的我们去寻访苦寨坑龙窑的前世今生,从原始瓷窑址往山坡下走不远,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一处龙窑——东月窑。山上山下,窑火生生不息,短短一段下山路,蹚过三四千年的时间河流。

  蕴藉闽人智慧的陶瓷烧制技术世代传承,陶瓷产业到今天也还是永春及其相邻德化县的支柱产业。

    千载光阴,在陶瓷烧成的一瞬间凝固成了永恒。苦寨坑遗址的发现发掘,让今人得以一窥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探“CHINA”最早如何烧制“china”。

  原始瓷器 

    于“最早的中国”邂逅闽人智慧03

  原始瓷器一诞生,就凭借青绿如玉的釉色、坚硬细腻的胎质,赢得当时中原地区上层人士的青睐,成为统治阶层炫耀的奢侈品。

  在被誉为“最早的中国”二里头夏都遗址,考古工作者惊奇地发现除了大量青铜器之外,还有许多精美的原始瓷器。这些原始瓷器多发现于宫殿和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在陶瓷器物的总数中所占比例极低,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考古发现,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原始瓷器化学成分具有南方瓷石高硅低铝的特征;原始瓷器的发现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发现相对较少,而且长江以北地区没有发现烧造原始瓷器的窑址。不仅如此,在陕西西安一带出土的许多西周时期大墓中的原始瓷器,和福建武夷山竹林坑窑址西周时期生产的原始瓷器也十分相像。二里头遗址的原始瓷器具体来自南方何处?福建与二里头遗址,一南一北,相距遥遥,原始瓷器如何运输?在青铜时代,不同地域文化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曾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交汇?答案,隐藏在闽山闽水的地图里。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武夷山-玳瑁山横亘西北,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纵贯闽中;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等河网自成体系,蜿蜒流转于群山之间,汇入大海。与此同时,位于福建北大门的南平浦城县自古就是闽浙赣三省襟喉——仙霞古道的必经之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作为福建与江浙、中原联系的主要通道,发源于北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支脉处的南浦溪穿城而过,汇入闽江上游。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理条件,有学者提出了一条夏商时期福建瓷器北运的路线:

  先经过闽北的仙霞古道,进入赣江支流信江的上游地区,后沿信江向西顺流而下至鄱阳湖入长江,再沿江向西北行,到达夏商时期江汉平原重要的核心聚落盘龙城,然后以盘龙城为中转站,再北上运送至郑洛地区,到达二里头夏都。 这是一次青铜器与原始瓷器的相遇,更是一次青铜时代北方文明与南方文明的交汇。于“最早的中国”,我们与福建领先同时代的陶瓷文化惊艳邂逅。   自远古时代薪火相传至今,陶瓷工艺已经成为一个文明闪亮的符号——

  瓷·China·中国。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