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乡约福建:千年古村获保护 崇文尚教风延续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乡约福建:千年古村获保护 崇文尚教风延续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4-04 10:23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的黄素石楼。 吴冠标 摄

  中新网泉州4月4日电(吴冠标)巍峨石楼前,掌中木偶戏惟妙惟肖,“罗家棍”儿郎跳跃翻腾,南音北管曲乐声悠扬……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百年遗址变身文化广场,非遗技艺与古村风光相互映衬,尽显闽南遗韵。

  “通过活化利用古建筑空间,我们不仅让村民有了休闲娱乐场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前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实卿告诉记者,前黄村坐拥福建省唯一的一座纯粹石筑土楼黄素石楼,留存着大量闽南古建筑,一条前黄旧街道尽了这里昔日的繁华。

  黄素石楼内部空间古韵十足。 吴冠标 摄

  走近石楼,唯一的大门门匾上刻“式好攸宁”四字,意为家庭和睦,兄弟和好友爱,方能安居乐业,舒适安宁。黄实卿笑着说,这是闽南人最朴素传统的家庭理念。

  良吏黄文惠故居。 吴冠标 摄

  黄素石楼建于1741年,系黄守素、黄堂官父子历时三十多年建成,楼高9.4米,长、宽各20.8米,为石构方形平顶四合式三层楼阁。总体结构主次有别、恢宏壮观,楼内构房36间,楼外建72间环屋,形成一个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宏伟建筑群。

  “过去我们缺乏保护意识,1978年的时候石楼就因年久失修倒塌了,附属建筑也大多残破不堪。”黄实卿说,1996年村民们自发组织成立文物保护管理组,对石楼进行就地保护,2005年黄素石楼被评定为第六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个文物保护管理组依然存在,近年来奔走于石楼的修缮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石楼主体建筑于2020年修缮完成,石楼周边的“文武馆”也于2022年前后被改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型文化空间,石楼内外成了村里热闹的“文体中心”。

  今年3月,前黄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令黄实卿十分高兴。“借着这个契机,我们正准备进行石楼的第三期修缮,即复原72间环屋,完成石楼整体的建筑布局,还计划将石楼内部设计成良吏文化馆,全方位展示前黄村的历史与文化。”

  实际上,前黄这座千年古村,不仅有雄浑的黄素石楼,更有许许多多沉淀在街头巷尾的良吏故事和教育遗风。

  据记载,自宋元丰七年以来,前黄村先后出了文武进士7人、举人5人;明清时期,黄文惠、黄云蒸、黄瑶观在外为官,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事迹被载入“良吏传”。在古代较偏远的乡村之地,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

  黄实卿认为,古代前黄能有这么多贤人达士,与当地的“文峰社学”关系极深。“文峰”是前黄的代称,社学的创办令书香浸润了百户千家,推动了区域教育的蓬勃发展。“崇文尚教至今仍是村子一贯秉承的理念,中科院院士黄荣辉先生就是从前黄小学走出去的。”

  “文化不只要挖掘,也要推广。前黄村有古建筑、有非遗、有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开发好、融合好,让更多人走进前黄,感受文化魅力,体验不一样的乡村气息。”黄实卿说。(完)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南华山首次发现新记录植物种

  • 直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巅峰”比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