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史迹 | 镌刻在丹崖之上的武夷茶文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史迹 | 镌刻在丹崖之上的武夷茶文化

来源:《闽北日报》2023-03-02 18:20

  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魅力无与伦比。武夷丹崖之上的摩崖石刻,记录着读不尽的山水传奇和人文故事。

  摩崖石刻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友裕摄)

  这些摩崖石刻,描绘了碧水丹山之美,蕴含着道南理窟深厚意蕴,演绎了洞天福地故事传说,更是展现了历史悠久、寓意深邃的武夷茶文化。就此略举几幅,以探其趣。

  茶洞——武夷茶的发源地

  传说古时山中有一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老人,名“半仙”。一日上崖采药不幸跌下山脚,昏迷中有仙人以茶叶喂之,并赠茶树几株。半仙醒后,疼痛即消,精神清爽。他见此处有天游、仙游、隐屏、接笋诸座高峰回绕,自成一方天地,山泉汩汩润土,少阳多阴,便把茶树种下,果然茶树茂盛,品质极佳。

  有心者便在此石壁镌刻一米见方的“茶洞”二字。由于岁月厮磨,年代及勒者已无法辨考。

  茶洞(刘达友 摄)

  晚甘侯——武夷茶最早的雅名

  孙樵,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进士,曾任方郎中、上柱国等职。

  有一次,孙樵出差来到武夷山,品尝了地方官员招待的武夷茶后,赞叹不已。回京后,孙樵把武夷茶与在刑部任职的朋友分享,并附信一封: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

  ——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

  他将产于“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武夷茶(武夷山当时属建阳管辖)拟人化为“晚甘侯”,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晚甘,也意指武夷茶的“回甘”,甘香浓馥,回味无穷。

  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

  地在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至爱,不觉行路之远。

  ——南朝·江淹《江文通集·自序》

  后人将“晚甘候”三字镌于武夷九龙窠之岩壁。

  晚甘侯(资料图片)

  品味晚甘侯,感受武夷茶的美妙韵味,似有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秋桂幽兰馨于鼻间,仿佛穿越到唐朝时孙樵赠茶的场景。

  大红袍——武夷茶的王者

  大红袍原生长于九龙窠的云崖中,涓涓清泉常年滋润,崖上有机质源源补充……得天独厚,岩韵极佳,被奉为珍品,进贡给天子享用。

  民国时期当地官员书写“大红袍”三个大字,石刻系马头岩石匠黄华友所凿,每字工钱一担谷子。

  大红袍母树(阮雪清 摄)

  相传古时,有一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地,幸被天心寺老方丈所救,用九龙窠这一茶丛的茶汤治愈了赶考秀才,秀才高中状元后,解身上红袍披树谢恩。状元返京后,遇皇后得病难愈,献茶叶,皇后饮后身体渐复。皇帝大喜,把茶叶列为御贡,因而得名大红袍。

  大红袍故事脍炙人口,其功效被说得十分神妙,引得世人垂涎,盗叶者屡见不鲜。当地政府只得令人凿掉崖阶,并派员看护,以防不测。

  不可思议——一起武夷茶讼争的兴叹

  据传,水金龟原长在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是清代咸丰年间培育出的名丛,属天心庙产。

  一日大雨倾盆,峰顶的茶园被冲塌,茶丛被冲到峰下牛栏坑底的岩边。此处的兰谷岩茶厂厂主非常高兴,就地凿石围砌,精心管理。因茶丛矮小,其干显灰,叶面深绿且微微隆起,纹理清晰,形似龟背,故命名为“水金龟”。

  自此两家为争此茶,历讼公堂,耗资千金,可见此树之名贵,“水金龟”随之名声大振。后人感叹为了一棵茶树不惜重金打官司,就在武夷山牛栏山坑傍题“不可思议”,以抒发感叹。

  不可思议(来源:《武夷山摩崖石刻图录》)

  不见天——武夷名丛一奇观

  在九龙涧的小道边有处奇岩,上突下嵌,面东背西。山泉在其下铺展成瀑,聚合为潭,古之山民在岩下种茶数株。此处日照极短,阴凉湿润……所以茶品质优异。文人墨客喻之为“不见天”。

  不见天(肖文凤 摄)

  可惜勒者画蛇添足,在“见”字左边加了个“冥”,变成“覭”字,即“看不真切”的意思,是“见天”,还是“不见天”,叫人难以读懂。

  应接不暇——武夷茶事兴盛的印记

  清康熙辛巳年(1691年),建宁太守庞垲微服私访武夷,在四曲北岸码头茶馆休憩歇息。他目睹游人纷至,茶馆生意兴隆,很是高兴,即兴题勒“应接不暇”四字以记此盛况。

  其幕僚“乐太守之乐”,献媚而题勒“庞公吃茶处”于丹岩之上。

  庞公吃茶处(来源:闽北日报社)

  另有人戏解此摩崖说:庞公等进茶馆后,因茶客众多,馆主只得按先后顺序上茶。这样必然怠慢太守,庞公还算有些雅量,不予计较。其幕僚却是不满,即在岩壁上书“庞公吃茶处”五字。

  馆主得知庞公乃太守后,甚是恐慌和后悔,只得在其傍书写上“应接不暇”四字,以表歉意。此事传至府第,太守深夸馆主聪慧、民间将此作为美谈传播。

  其实,这些都是杜撰故事,与石刻史实不符。

  应接不暇(肖文凤 摄)

  茶灶——朱熹煮茶处

  茶灶石独立于五曲溪中,高约三米,上可坐数人。

  茶灶石(吴心正 摄)

  南宋时在武夷山中讲学著书的理学家朱熹,在石上凿一石灶,常邀友人乘舟登石,煮丹山佳茗。潺潺流水萦绕,四面奇峰掩映,品茗赏景,咏诗论道,自是其乐无穷。朱子曾赋诗记之: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宋·朱熹《武夷精舍杂咏·茶灶》

  那种清致,何等闲适。

  如今,朱子的手书“茶灶”两个大字还醒目勒于石壁,可惜行草书写的繁体“茶灶”二字常被人误读“奈龟”或“奈宠”等等,平添一点情趣。

  “茶灶”(邱汝泉 摄)

  半天腰——将错就错的茶名

  半天腰植于九龙窠南面的三花峰的第三峰顶,地势陡峭,极难攀登,是武夷茶中立地最险要之处。

  传说此茶系一种体健善于高飞的鹰类——鹞子衔的茶籽落于此所长,故“半天鹞”品质极佳。

  后不知何人将其名改为“半天妖”,可能喻之有如神怪;又有人改之为“半天夭”,好似欠点文化,若不是有意诅咒它“夭折”,就是“妖”“夭”不分;也可能是世人形容它居位之高,又改其名为“半天腰”,系当地人的口头语,看似俗了一点,但也通顺,而今已广而用之,既成定俗。

  半天腰(孙开彦 摄)

  布告石刻——保护茶叶生产者利益的檄文

  武夷茶历经唐宋元明的发展,声望日增,至明末清代已蜚声海内外。

  因此,当地衙门蠹役、地方恶势等便短价强买,或白拿索要,搞得当地茶农、僧道叫苦不迭,诉之于上官。

  福建两院道司提督、建宁知府、崇安正堂先后五次颁布告示,以惩治、告诫贪官无赖,保护茶农、僧道利益。当地县衙、沾恩僧道及茶家便将告示镌刻于武夷山行人必经之处的崖石上,以警戒贪欲之辈。

  第一幅是刻在七曲金鸡社之岩壁的建宁府告示。成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幅面200×570厘米,距地面高430厘米,字数近千,是五幅中字数最多者。

  第一幅告示(肖文凤 摄)

  告示写到,武夷山僧道人联名状告地方豪徒等强要勒索、低价强买行径,特别指名身为税役的总甲刘暨富“诈官欺民”“岁横起税”等劣行。建宁府衙察后,惩治了刘暨富人等,并颁布了免除茶租等相关规定。

  这是武夷山中现存最早的一道有关保护茶农、僧道利益的官府告示。

  第二幅刻在四曲之题诗岩上。福建按察使司白某访得崇安县屡次发生“衙门蠹役、势恶土豪勾通本地奸牙……称采买芽茶,百般刁指”的实情后,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特发布告,称对“不依民价,亏短勒索者要即行拿究”“从重治罪”。算得上关乎茶农、僧道难处。

  见到上司告示,崇安县衙也即行颁告,算是“坚决贯彻上司指示。”此为第三幅石刻,同刻于四曲溪北题诗岩上。

  第三幅告示(肖文凤 摄)

  第四幅石刻于四曲的平林渡金谷岩上。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福建省总兵左都督杨琳颁告衙门、各官买茶“应赴茶行照时价公平买卖”“徜敢故违,一经查出,定行察究”。不但正示众蠹,也告诫官员,言简意赅。

  第四幅告示(肖文凤 摄)

  第五幅是块石碑,立于游人必经之处云窝石沼青莲亭前。碑高180厘米,宽80厘米,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宁府告示,原立在星村渡口。碑文写到建宁府正堂据武夷山僧人一音、道人邓上土等人状告崇安县前令紫某等人短发茶价一案及处理情况。同时颁告地方官员“嗣后毋许私行短价派买”等禁示。

  第五幅告示(肖文凤 摄)

  该碑中还有两处珍贵文字,写到星村“松制”,其一云:即“星村茶行办理松制、小种二项,毋许丁胥、差役等人勒买”。

  这里的星村“松制”,可能是当时的桐木茶的茶名,也是其茶的特殊制法——用松烟烘烤。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桐木茶名及特殊制法的记载,对研究小种红茶史极有帮助。

  武夷山摩崖石刻中关于茶的题刻还有很多,它们犹如凝固在崖壁上的史书,令人在领略武夷风光、品饮武夷香茗的同时,神游时空、意会古人,感受茶事之乐、茶史之趣。

  《碧水丹山》(陈美中 摄)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