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风物 | 宋代石狮人的风雅食趣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风物 | 宋代石狮人的风雅食趣

来源:石狮市融媒体中心2023-02-11 11:57

  八闽大地既因山川阻隔而保留诸多中原古文化传统,又因海洋环境的开放而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这点从饮食上就可见一斑。

  比如说,石狮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山海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南宋石狮籍美食家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菜谱著作之一,为后人了解宋代士人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鲜活的文本。

  《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字龙发,号可山,南宋泉州(今石狮市蚶江镇)人。他多才多艺,能诗会画,精于饮食和园艺等。其著作除《山家清供》外,尚有《山家清事》《文房图赞》等流传至今。

  清气,家乡的莲荷赋予的品格

  《山家清供》在介绍每种食物时,都引经据典,引述诗词或人物典故,散发着作者林洪作为一介书生的“清气”,而这股“清气”应该说主要是来自家乡山川风物的熏陶。

  林洪编著的《山家清供》。(资料图片)

  林洪是石狮蚶江莲埭一带人。莲埭,顾名思义就是种满莲花的海埭,遥想历史上的莲埭定是“莲叶何田田”,而今莲埭村附近的湿地公园,一到夏天,仍莲花遍地,清香四溢,别有一番景象。

  在湿地公园里,有一条水莲路,一方月荷塘,可见石狮人对莲荷的喜欢,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历史传承。

  目前,石狮还有多个以莲命名的村子,如莲塘、莲厝、莲坂等。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千百年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其摇曳的风姿任谁看过都难以忘怀。

  其实,莲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之外,还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对于故乡的莲花,林洪当然是不能忘怀的。在《山家清供》的104道食物中,单以莲为食材的就有5道:莲房鱼包、玉井饭、洞庭饐、石榴粉、碧筒酒。这些与莲有关的菜品做法都十分特殊。

  清雅,以诗入馔在当今石狮依然延续

  现代人在就餐时相对更注重一道菜是否名副其实以及美味程度。点菜时,希望菜名越直接明了越好。

  例如,“清蒸鲈鱼”“红烧牛腩”“水煮牛肉”等菜名都清楚交代了食材与做法,是蒸是煮,或煎或炸,让人一目了然。

  古代文人则不同,他们向往诗意生活,热衷于把玩言语的乐趣。

  作为一本文人食谱集,《山家清供》并不讲究单纯的饮食之味,而是将食物与饱含情感的诗词相结合,以旁征博引的深厚功力做到“饮食与言语之美”的交融。

  当你看到林洪笔下的“山海兜”“煿金煮玉”“傍林鲜”这些字眼,也许根本想象不出他们竟然是一道道菜肴。

  除了富有诗意的菜名以外,《山家清供》更是以诗入菜。

  在写“煿金煮玉”这道菜品时,就引用诗句:

  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

  ——宋·济颠《笋疏》

  如“考亭蔊”中,记述“考亭先生每饭后,则以蔊菜供”。宋代大儒朱熹在泉州生活过,晚年定居建阳考亭,创办考亭书院,《山家清供》中记载了朱熹喜欢食用的蔊菜以及所作有关蔊菜的诗:

  小草有真性,托根寒涧幽。懦夫曾一嘬,感愤不能休。

  ——宋·朱熹《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七》

  时至今日,在石狮祭祖习俗中,仍可见此遗风,礼生在念供品时,不是简单地念菜名,一唱一和都是富含诗意的吉祥语。

  如在进献螃蟹时,礼生唱和道:“披甲横行龙虎榜”,“金戈前导将帅才”,既富有诗意,又把螃蟹的形象、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又如在进献猪肚时,则曰:“满腹经纶著诗赋”。本来寻常的供品用诗意的语言来唱和,既显得高雅,又文气充盈,表达诗书传家、家族兴旺的美好期许。

  清淡,契合当今绿色健康的饮食风尚

  林洪在《山家清事》之山林交盟篇中写道:所尚贵清。一个“清”字,道尽崇尚清淡、崇尚自然的山家本色,其理念与当今提倡的健康养生饮食相吻合。

  《山家清供》中记录的一百多种山家食品,所选取的食物原料除米、面、豆、粟、芝麻做成的饭、粥、糕、饼、馄饨、面条外,还要搭配上各色蔬果,如萝卜、竹笋、莲藕等,以及苦菜、蕨菜、槐叶等各种野菜,也是山家常用的菜料。

  中国人向来讲究食药同源,《山家清供》倡导以食养为主体的康养食疗理念,主张以日常生活中的具有康养效果和药食同源的药物食物进行食疗,起到了调养身体的效果。菜品用上了牛蒡、地黄、百合等药物。

  石狮人常说“有荤,也要有菜搭”。

  宋代开始,随着人们饮食理念的变化,饮食结构也从追求大鱼大肉开始朝着蔬菜、瓜果等素食方向发展。

  从现代社会饮食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对于食物本味的追求日益强烈,讲究有机、绿色、环保、天然,讲究原材料与节气时令的匹配,讲究营养搭配。这与宋代人们的饮食理念的变化有相同之处。

  《山家清事》写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同样是韭菜,早春的第一茬是味道最好的。由于都是嫩叶,所以既不像夏天的韭菜那般辛辣,也不像秋天的韭菜那般干瘪。人们之所以会将春初早韭视为一种美食,就是源自对食材本味的追求。

  今天,石狮人也深谙“不时不食”之道,十分讲究食材的时令。

  “六月蕹(空心菜)毒得真像饭匙枪(眼镜蛇)”“七(月)葱、八(月)蒜”“二月蒜,没人问”“十二月虾蛄,正月蟹”……这是不少石狮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谚语。这种对食材以及季节的舌尖体验,其本质上也是对自然本味的执着追求。

  浮光掠影繁华唱,烟火人间滋味长。

  透过《山家清供》,依然能够触碰到千年以前宋代闽人骨子里的风雅食趣,感受石狮悠远绵长的文化印记。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