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侨心 | 陈嘉庚的五个春节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侨心 | 陈嘉庚的五个春节

来源:福建侨报2023-02-04 18:25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

  但即便是春节期间,陈嘉庚也常在忙碌中度过。

  陈嘉庚(1874—1961年),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资料图片)

  1919年春节:“为吾国放一异彩”

  不论是对于陈嘉庚个人而言,还是对于两年后成立的厦门大学来说,1919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

  时年45岁的陈嘉庚,已经拥有了7000余英亩的橡胶园,个人资产达400万元叻币(叻币,即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文莱在英国殖民地时期,由英殖民地政府所发行的货币)。虽然还不能被称为“东南亚橡胶大王”,但早已跻身新加坡上流社会。

  陈嘉庚早就立下了“以办教育为职志,聊尽国民一分子之义务”的志向。1919年2月1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在新加坡的陈嘉庚正在同时为筹办南洋华侨中学和远在祖国的集美幼稚园、厦门大学三所学校而殚精竭虑。

  1919年陈嘉庚与南洋华侨中学第一届董事会合影。(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1919年2月7日(正月初七),陈嘉庚一大早赶到新加坡道南学校,等待着黄炎培的到来。黄炎培对陈嘉庚的办学活动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

  黄炎培南下新加坡,主要是替中华职业教育社征求特别赞助会员并考察南洋华侨教育。

  1919年2月7日上午9时,黄炎培甫一登岸,陈嘉庚即安排人接至林义顺处,后又抵道南学校会见陈嘉庚。

  《黄炎培日记》当日记载:

  在道南晤陈嘉庚,访之于谦益号,与谈中学事。至商会晤黄汇仪、薛仲华。夜宿道南。

  《黄炎培日记》(资料图片)

  黄炎培抵达新加坡之时,正值南洋华侨中学紧锣密鼓筹备之际。这是南洋华侨打破地域和帮系界限联合创办的第一所华文中学。

  2月8日(正月初八),陈嘉庚陪同黄炎培参观了即将开学的南洋华侨中学校舍。

  《黄炎培日记》当日记载:

  晨,陈嘉庚同观中学校舍、橡皮厂……午后三时,陈嘉庚、林义顺、黄汇仪同谈中学事。

  之后数日,黄炎培频繁出席各种公务活动。他先后参加了育英学校毕业式,参观国货公司、中华书局、教育总会等机构,拜访顾旭侯、林秉祥、刘柏棠等人。

  此时,陈嘉庚也与身在厦门的胞弟陈敬贤密切保持着书信往来,关注集美幼稚园的筹办进度。当得知筹备工作一切顺利,集美幼稚园在2月份可以准时开园时,陈嘉庚甚是欣慰。

  2月11日(正月十一),黄炎培完成在新加坡的各项既定日程,辞别陈嘉庚前往吉隆坡。

  集美幼稚园师生合影,摄于1933年。(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一周后,陈嘉庚日夜牵挂的集美幼稚园正式创立。至此,一个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体系在陈嘉庚的家乡集美正式建立起来。

  当然,陈嘉庚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在厦门创办一所大学。为尽快实现这个目标,陈嘉庚写信给陈敬贤,请他南下新加坡接理生意。自己则怀着“为吾国放一异彩”的宏愿,准备自新加坡启程回国。

  1939年春节:抗日救国

  1939年是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三年,也是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

  临近1939年春节,放眼神州,遍地烽火,65岁的陈嘉庚根本没有心情过年。

  滇缅公路虽然早在1938年8月就全线贯通了,但亟须大量既懂汽车驾驶又懂修理技术的机工,国内人员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2月7日(腊月十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在《南洋商报》发出第六号通告《征募汽车修机驶机人员回国服务》。这份通告详细列出了应征南侨机工需要具备的条件,“熟悉驾驶技术,有当地政府准证”“年龄在四十以下二十以上者”。

  大概是担心司机酒驾,陈嘉庚还特意加上一条“无不良嗜好(尤其不嗜酒者)”。

  通告发布后,陈嘉庚亲自到南洋各埠发表演讲,各地华侨热烈响应。

  通告发布10天后,即1939年2月18日(农历除夕),号称“八十先锋”的第一批南侨机工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陈嘉庚先生亲笔签署介绍南侨机工许志光回国服务的信函。(来源:福建省侨联)

  陈嘉庚对首批回国南侨机工致勉词说:

  诸位同胞,今日肯回国为抗战服务,鄙人甚感欣慰。诸位此行虽同是为国出力,但与国内同胞之出力,关系却不相同。盖国内同胞服役,乃由政府征召,事属必然性的;而海外则情势悬殊,政府鞭长莫及,诸位之应征,可云出于志愿为爱国而服务,事诚难能可贵,鄙人之感欣慰者以此。

  1939年,南侨机工回国参战。(来源:福建省侨联)

  从1939年2月到1939年8月,仅半年时间,自愿报名回国服务的南洋华侨机工就有3192人,他们先后分15批返回祖国。

  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2年间,在滇缅公路上,有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南侨机工浴血奋战在抗战军事运输线上,图为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延长线。(来源:福建省侨联)

  1949年春节:对新生人民政权充满期待

  194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也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1月10日,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结束。

  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天津。“孤城”北平已经胜利在望。至此,国共双方的胜负已成定局。

  此时,年逾古稀的陈嘉庚在新加坡密切关注着国内的局势,对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充满期待。

  1月20日(腊月二十二),农历小年的前一天,陈嘉庚接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邀请他回国参加新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等事宜。

  陈嘉庚阅后立即复电毛泽东同志:

  革命大功将告完成,曷胜兴奋!严寒后决回国敬贺。蒙电邀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敢不如命。惟庚于政治为门外汉,国语又不通,冒名尸位,殊非素志,千祈原谅!

  2月10日(正月十三),陈嘉庚在给陈村牧的一封信中欣喜地表示:“我国革命大功不日告成。此后兴利除弊,福国利民,确可料到。”

  2月18日(正月二十一),陈嘉庚在新加坡华侨中等学校董事联席会议上再次表达了对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期待:“此后新民主政府成立,与前必大不相同,学校之设备及教师优良,虽未可一蹴而达,至待遇学生是可大大改善。”

  1949年的春节,可能是陈嘉庚一生当中最愉快的春节之一。

  5月5日,怀着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憧憬,陈嘉庚在新加坡登上了英国邮轮“迦太基”号,启程回国。

  1949年9月17日,陈嘉庚与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前的合影。(来源:中国侨联)

  1953年春节:出席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

  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国家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月9日晚,年近八旬的陈嘉庚抵达北京,入住马匹厂胡同30号。

  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即来寓所拜访。陈嘉庚反映福建落后,建议中央加大对福建的投资,提出早日修建福建铁路和厦门海堤。之后,陈嘉庚的日程安排得很满。

  第三天,1月13日下午3时,陈嘉庚在中南海勤政殿参加由毛泽东主席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而陈嘉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第四天,1月14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陈嘉庚又被任命为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3年2月4日至7日,农历新年前夕,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陈嘉庚全程参加会议。

  2月6日,陈嘉庚在大会上发表讲话。他高兴地说:“我们很荣幸能生活在今日的中国,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由一个百年来受尽帝国主义侵略苦难的国家,进入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的国家,且正在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2月10日(腊月二十七),周恩来总理再次到陈嘉庚住所拜访。

  陈嘉庚向周总理积极建言,包括反映福建落后,建议要修铁路,开发龙岩矿产,发展工业,发展教育等。最后,陈嘉庚谈到了集美学校的具体问题,希望周总理给予支持。

  周恩来一一作明确表态和说明,解决了陈嘉庚提出的实际问题。陈嘉庚非常高兴。

  不久,陈嘉庚怀着愉快的心情返回集美。他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建筑工地上。

  1955年,陈嘉庚视察厦门大学建南楼群工地。(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1956年3月,陈嘉庚在福南大礼堂讲话。(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1959年春节:为厦门潮汐发电呕心沥血

  1959年,陈嘉庚已是一位85岁高龄的耄耋老人。

  此前,在1958年1月,陈嘉庚被查出患了鳞状上皮癌,身体每况愈下。到6月,病势转危,已不能起床。

  经过医务人员精心治疗,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病中的陈嘉庚仍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利用杏林湾的潮汐建设一座海潮发电站,以缓解集美学校电力紧缺。

  为了确保项目成功,陈嘉庚专门请来苏联专家设计,并亲自定名为集美太古海潮发电站。

  1959年2月,农历春节期间,集美海潮发电站首次放水试发电。正在北京养病的陈嘉庚得知消息后,立即致函集美学校委员会:

  水电试车成功,大水池建筑完成,全部投入生产,日夜24小时都能供应电力,才算完成整个工程任务。

  2月21日(正月十四),海潮发电站进行了首次试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水轮机车被木片塞住,连杆拉断,不能转动。

  与此同时,一些其他问题陆续被发现:厂房建筑出现裂缝渗水;引水渠堤岸护坡被水冲垮15米,入水口塌下30米;控制闸阀只能单向控制。总之,第一次试车失败。

  消息传到北京,病榻上的陈嘉庚再次遭到沉重打击。周恩来总理获悉后,于1959年4月初通知福建省政府汇款20万元,对此项目予以支持。

  然而,1959年8月23日,一场特大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台风过后,海潮发电站工地变成一片水乡泽国。耗资91万元、历时3年有余的集美海潮发电站工程宣告失败。

  集美海潮发电工程虽然失败了,但陈嘉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却成为后人不断探索的动力。

  1959年冬天,陈嘉庚在厦门召开一场记者招待会,会上他谈及对海潮发电失败的看法时说,失败并不可怕,失败可为成功提供经验。希望不要视海潮发电为畏途,要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海潮发电是能成功的。(董立功)

  陈嘉庚与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学生,摄于20世纪50年代。(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嘉庚先生的是,他生前日夜牵挂的海潮发电技术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12月9日,集美大学海洋工程技术成果“漂浮式可移动波浪能发电技术及装置”通过了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有关专家的鉴定。2019年11月30日,该技术成果荣获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954年,陈嘉庚和学生们在一起。(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春节本是与家人团圆和休闲放松的时间,但在陈嘉庚的一生当中,却鲜有这样的时刻。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陈嘉庚在春节期间仍在为国家奉献、为社会服务的记载。

  1945年,毛泽东为陈嘉庚题词“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上图为邓小平题写。(来源: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数据库)

  “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嘉庚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大公无私的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

  厦门大学内的陈嘉庚雕像(许丹 摄)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