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当地新闻 > 正文

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来源:福建日报2023-02-01 08:40

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1月24日,尤受欢迎的“幸福兔”亮相泉州市区金鱼巷,吸引市民游客纷纷打卡。(林升 摄)

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春节期间,华安县高安镇坪水畲族村举行山哈火把节,唱畲歌,跳畲舞,品尝畲家美食,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参加。(记者林辉 通讯员黄建和邹淑云 摄)

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春节期间,SM厦门商业城以“欢喜就好”为主题推出系列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杨珊珊 摄)

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近日,在清流县林畲镇的台资企业耿道理兰花基地内,工人正在组盆、打包、发货,陆续把年宵花发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吴火招摄)

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1月27日,游客在福清市石竹山景区观赏灯光秀、无人机表演。(谢贵明 摄)

福建:“烟火气”渐浓 消费正回暖

  1月26日,福州市鼓楼区一海鲜自助火锅店的服务人员备好海鲜、烹饪菜肴,让客人大饱口福。(记者游庆辉 摄)

  核心提示

  这是我国对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新春假期。这个假期,市场从客流量到市场活跃度都呈现一派红火景象。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红红火火的消费市场,为兔年的发展开了个好头,也提振着人们的消费信心。尽管疫情冲击还未完全消退,消费市场全面复苏还需等待,但促消费的社会共识和政策合力正加快形成。

  “久违的热闹回来了”

  1月26日,大年初五,位于福州台江老药洲街的忠惠酱鸭捞化老铺兔年营业首日,就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从中午开始营业持续到夜里12点。桌子从店内摆到店外,餐具桌椅一度都不够用,后厨里待洗的碗堆满了几个水池。这般火爆程度远超“80后”老板陈公一的预期,他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连连感慨:“消费这么猛啊”“从白天到黑夜太猛了,疯狂报复啊”。

  尽管辛苦忙碌,陈公一心里的喜悦却实实在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太理解顾客希望坐在大堂里捧着一碗热粉干、吃着卤味的心理了。熬过疫情反反复复的三年,他对迎来春天满怀期待。

  这个假期,返乡过年的张小姐带着父母一同走进了仙游县的电影院。室外颇有寒意,影院里却是久违的火爆,热门场次几乎场场满座,权衡之下,他们选择了不那么“合家欢”的《无名》。

  尽管被父母吐槽,烧脑的观影体验也算不上友好,但“久违的热闹回来了,能和家人放松团聚,这点小遗憾不值一提”。她打算回到工作地福州后,再把评分较高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补上,好好来一回沉浸式观影。

  县城影院的复苏,是折射整个春节档的一面镜子。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期,全国总票房67.58亿元,位列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榜第二位。

  人气回归的自然还有各大商圈。

  复古绮丽的春季大片款、线条流畅的潮向丹宁系列、低至五折的实惠冬装,让春节期间SM厦门一期UR店人流如织。经理温琴珠介绍,店铺平均日间客流达到3500~4000人次,同比增长11%。和客流增长同样振奋人心的是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4%,门店销售业绩排名品牌全省门店第一。

  据统计,SM厦门商业城春节七天客流92万,同比增长74%,最高峰达到单日16万人次。而整个厦门各大商圈开展各具特色的优惠促销、展示发布、消费券发放及消费金融补贴等活动达100多场,有力汇商气、聚人气。

  全省范围内,“全闽乐购·福兔迎春”消费季于1月19日腊月廿八启动。春节、元宵节期间,省商务厅组织市县区、政银企联动开展2500多场线上线下融合的主题促销活动,部分地市配套发放消费券3000多万元,推动重点商圈、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优惠让利,为春节消费氛围再添一把火。

  消费信心快速提振

  根据银联系统统计,春节期间(1月21日到1月27日),全省线下消费规模338.84亿元,同比增长11.5%。浪潮大数据监测,同期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约60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在线餐饮、旅游等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全省兔年消费市场实现红火开局。

  福建社科院副院长黄茂兴分析,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为这个假期消费回暖复苏创造了条件,此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加速恢复,对餐饮、接触式服务性消费的利好更是立竿见影。

  把观察维度拉得更长,消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更不容忽视。

  1月2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事实上,最终消费支出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

  “如果说以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来自于投资和出口,那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应该来自于创新和消费,来自于国内大规模的创新能力建设、人力资本开发和进口替代型的大规模消费。”福建江夏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朱四海表示。

  尽管看到了全年消费复苏的希望,专家仍指出,就消费恢复力度而言,2023年春节并非完全“一片火热”,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强度要完全恢复,仍需时间。

  上月底,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优化调整防控政策出台不久,总展览面积达51500平方米、参展商近1000家、专业采购商近3000家的首届福品博览会在福州举行。展会汇聚福味、福茶、福酒、老字号、福农优品、外贸名品、特色美食等优质产品,以展促销、以销带展,通过“节会经济”这一载体有效优化消费供给、畅通消费渠道。

  尽管因受新冠病毒影响,到场的市民观众算不上熙熙攘攘,但展会彰显的提振市场信心的决心却弥足珍贵。

  创新供给,远近兼顾

  这个新春,行走在位于福州台江苍霞的“福”文化主题街区,目之所及都是热闹的红。福味、福茶、福酒、福匠、福康等五大“福”系列特色产品,加上福兔人偶巡游、新春街头艺人展演、后备厢集市等新春主题系列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来“中国第一福街”沾福气。

  无独有偶,以“侨春有吉”为主题,晋江梧林古村落在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间,推出吉灯、吉焰、吉戏、吉布、吉作、吉愿、吉食、吉物、吉事、吉影等十大体验场景。靠着纯正的闽南年、闽南味,梧林初一的人流量超过14000人,是去年的三倍。香薰、软陶制作、围炉煮茶、汉服换装环节,都成为吸引游客的法宝。

  消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供给。而这个供给,既包括产品本身,也涵盖了呈现形式。

  除居民收入水平制约消费外,受疫情影响,“线上消费”的习惯也更加深入人心。2022年,福建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17.7个百分点;占全部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2021年的22.3%提高到2022年的25.3%。

  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让人便于消费、乐于消费,就成为唤醒消费意愿的有效尝试。

  “经济发展最终靠供给推动,从长期看是供给创造需求。”朱四海表示,包括福品在内,消费产品供给要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围绕“吃穿用住行”五大民生产业和“文旅体康养”五大幸福产业形成福品产出,从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双向开发福品消费新赛道,实现供给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进阶。

  黄茂兴也建议,有效扩大居民消费、更好激活消费市场,须长短结合、远近兼顾。

  首先,充分挖掘节假日、赛事等重要节点,组织各地开展各类消费主体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抽奖等各种促销手段,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

  其次,加强促消费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合理适度增加消费信贷、降低贷款利率,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头”消费以及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的精准支持。

  再者,消费意愿离不开消费能力的支撑,敢消费、能消费的背后是收入的增长、民生的保障。应尽快稳定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加大收入分配政策改革力度,稳定就业和改善民生,进一步稳定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记者 郑璜)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南西裴村: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甘肃通渭:医疗"组团式"帮扶惠民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北京亦庄,乘客已经能通过手机约来一辆没有安全员、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2023-03-24 10:5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2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1.9%,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2023-03-24 10:32
因京剧与无线电结缘,学京剧要苦练扎实基本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王小谟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这样煞费苦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王小谟还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曹晨担任某型预警机的副总师。
2023-03-24 10:14
新世纪之交,在南平,茶文化还与“科技特派员”这一新生事物相互交织,共同在闽北大地奏响茶山新曲。
2023-03-24 09:57
从蒸汽机到动力电池,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回顾人类科技发展史,技术创新进步从来都是一个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
2023-03-24 10:02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持续干旱,加上用水结构不合理,华北地区水资源呈衰减趋势,地下水超采严重。“解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关乎首都水安全,关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3-03-24 09:03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公布《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一事不二罚”原则,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2023-03-24 09:59
《湖北白猪选育方案》手稿。他在《湖北白猪选育方案》里直言“猪的新品种选育是养猪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培育自己的优良新猪种——湖北白猪是十分必要的”。湖北白猪及其品系培育成功后,熊远著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2023-03-24 09:01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学术文章于北京时间2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网站上刊登。
2023-03-23 15:2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
2023-03-23 04:30
在基因塑造生命的过程中,有个隐秘而伟大的遗传“剪辑师”——次要剪接体。
2023-03-23 05:05
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
2023-03-23 09:33
如今,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正在为生产生活插上“数字翅膀”。
2023-03-23 05:00
电解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它是由食盐水经电解后产生的。
2023-03-23 09:36
天气、气候、水有何关系?人类今天为什么要关注天气气候水?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和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2023-03-22 07:55
3月初,在贵阳贵安新区网易贵安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不停,场平工程已全面开启。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投入试运行,预计未来5年还将陆续启用5000个标准机架、4万台服务器。
2023-03-22 07:50
三峡集团昨天发布消息,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工作船“三峡氢舟1号”在广东中山下水。“三峡氢舟1号”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动力系统,将用于三峡库区交通、巡查、应急等工作。
2023-03-22 09:35
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2 09:32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3年4月7日发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黄山普通纪念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普通纪念币各一枚。
2023-03-22 09:27
世界睡眠日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对睡眠健康的认知,促进对睡眠障碍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2023-03-21 06: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