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品福 | 莆田春节:“一年两过” 红春联上有白额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品福 | 莆田春节:“一年两过” 红春联上有白额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2023-01-25 17:14

  莆仙地区是“衣冠南渡,入闽者八族”的聚集地和扩散地之一,莆田民间形成了与其它地方大致相似的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

  挂灯笼(摄影:林明基)

  这些类似的习俗包括,腊月里家家户户“扫尘”(莆仙俗称“扫巡”)、祭神,大年三十夜“围炉”,正月初一早晨不扫地等。

  莆田还有一系列独特的春节习俗。

  扫巡。家家户户大扫除,寓示着扫除秽气,以崭新面貌喜迎新春。(蔡昊 摄)

  正月初四“做大岁”

  从除夕夜开始,莆田人的春节就显得与众不同。

  除夕之夜,莆田依照传统,要“关起门来吃年夜饭”,全家人围炉而坐,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门窗却一定要紧紧关闭。

  正月初一吃线面,俗称“开正添岁面”,表达添了一岁,寄托了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一吃线面。(李琳 摄)

  正月初二不走亲。

  大年初二,不走亲,不访友,不互相串门。(马莉 摄)

  正月初三“做大寿”。莆仙民俗,贺寿要挑担盘,一担十盘,盘中装着吉祥食物用于烘托气氛,以祈求好运。

  贺寿挑担盘(黄铭洪 摄)

  正月初四做大岁。

  家家户户重新围炉,做大岁,庆团圆、贺新春。(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正月初五再吃平安面。年初五早,家家户户循年初一旧例,早餐吃线面,重过新年,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初五线面(林春盛 摄)

  莆田人过年的种种独特风俗中,隐藏着四百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据历史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倭寇烧杀抢掠,占据府城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

  后来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大败倭寇,兴化城得以光复。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九,倭寇弃城暂退沿海。

  在此期间,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和四十二年的正月,百姓纷纷逃难,没有“做岁”。

  二月始,人们才陆续返回家里收拾破碎的家园。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日重新做岁,初五补过“初一早”,以纪念这段历史事件。

  《戚继光平倭寇》(作者:李耕)

  后来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做岁”(围炉)。但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且在二月初四补“做岁”,时间拖得太长。

  于是,民间相约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称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

  入春四日夜围炉,妇女争相大岁呼。

  不是天将除夕闰,家家酒又熟屠苏。

  ——翁祖荫·《莆俗时序竹枝词》

  民间约定正月初二日为探亡日,这一天都互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而是踏青出游。

  二日,为踏青会。长少皆盛服出游山寺园林,词人墨客多携榼展席,择胜处吟赏,抵暮乃归。

  ——民国·张琴《莆田县志·风俗志·岁时》

  这样,莆田形成了独特的“五日岁”习俗。

  抗倭遗址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忠门半岛南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而筑。(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白额春联忆先人

  因为有这段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包括福清市新厝镇等莆仙方言区也流行着贴白额春联(也称“白头春联”)的习俗。

  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时,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俗称“联头”),以示心有余哀。

  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写白额春联(马莉 摄)

  贴白额春联的习俗,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3月,明朝东阁大学士莆田人朱继祚率义军收复兴化府城。清兵多次反攻,城内不少百姓伤亡,家家都有丧事,门贴白联。

  时至春节,清政府强令家家贴红联。按莆田习俗,丧家未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在贴上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截,以示抗议和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

  白额春联(摄影:蔡昊)

  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就形成了春节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一些大户人家在装修门户时,同样也是在门上用油漆刷成白额对联。

  贴白额春联。红联之上,一抹白额,缅怀先人,鞭策后人。(摄影:马莉)

  团团圆圆做红团

  莆田人过年还有一项传承千年的特有习俗,就是做红团。

  红团颜色红、形状圆,是莆田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每年在腊月廿七、廿八起,除丧服未满的人家做白团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

  制作红团迎新春。(摄影 顾俊静)

  红团由皮和馅构成。一般原料为糯米粉和面粉。

  皮一般以糯米粉为原料,加入温水调试,揉成团,有的直接在皮里加食用红色色素,有的则会在印好后上红。

  年味十足的红团,图片中央的是木质的粿印模具(刘朝阳摄)

  馅有甜咸之分,甜馅多为糯米馅或绿豆馅,咸馅则在糯米中加入肉丁、香菇、海味干货等。用红团皮包好馅后,要放入木质的粿印模具(俗叫“红团印”)内,印成上拱下平的红团。

  印模中一般刻有“富”“贵”“寿”“喜”等字样,并以花鸟图案连结。

  印好的红团垫上洗净的“鸡叶”(俗称“红团叶”),整整齐齐放入蒸笼内蒸制即成。莆田山区和沿海一些地方因少产稻米,以番薯、番薯干为主粮,过年时则以番薯为原料制作“番薯起”。

  年味十足的红团(郑俊欣 摄)

  红团虽用料普通,但在莆田人的生活中分量却极重。

  在莆田,除过年外,在元宵、结婚、满月、祝寿、乔迁等重大喜庆节日或喜事时都会做红团。在婚、嫁、喜庆时,用红团馈赠亲朋好友是民间重要习俗。

  荏苒光阴报岁残,娇娘和粉做春团。

  嫦娥容貌桃花色,犹染胭脂复渥丹。

  ———佚名《红团》

  一首描写红团的莆仙风俗竹枝词,写尽浓浓的年味,更是道出了莆田人民甜甜蜜蜜、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景。

  无论走得多远,事业做得多大,都爱回家过年(摄影佘琦辉)

  参考资料

  《莆田文化丛书:民俗风物》,林成彬、朱宪章、杨祖煌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莆田史话》,刘福铸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妈祖故里·欢乐春节:莆田做红团习俗》,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

  《莆田市民俗专家谈特色过年习俗》,《湄洲日报》2014年1月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李耕)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