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品福 | 莆田春节:“一年两过” 红春联上有白额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品福 | 莆田春节:“一年两过” 红春联上有白额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2023-01-25 17:14

  莆仙地区是“衣冠南渡,入闽者八族”的聚集地和扩散地之一,莆田民间形成了与其它地方大致相似的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

  挂灯笼(摄影:林明基)

  这些类似的习俗包括,腊月里家家户户“扫尘”(莆仙俗称“扫巡”)、祭神,大年三十夜“围炉”,正月初一早晨不扫地等。

  莆田还有一系列独特的春节习俗。

  扫巡。家家户户大扫除,寓示着扫除秽气,以崭新面貌喜迎新春。(蔡昊 摄)

  正月初四“做大岁”

  从除夕夜开始,莆田人的春节就显得与众不同。

  除夕之夜,莆田依照传统,要“关起门来吃年夜饭”,全家人围炉而坐,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门窗却一定要紧紧关闭。

  正月初一吃线面,俗称“开正添岁面”,表达添了一岁,寄托了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一吃线面。(李琳 摄)

  正月初二不走亲。

  大年初二,不走亲,不访友,不互相串门。(马莉 摄)

  正月初三“做大寿”。莆仙民俗,贺寿要挑担盘,一担十盘,盘中装着吉祥食物用于烘托气氛,以祈求好运。

  贺寿挑担盘(黄铭洪 摄)

  正月初四做大岁。

  家家户户重新围炉,做大岁,庆团圆、贺新春。(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正月初五再吃平安面。年初五早,家家户户循年初一旧例,早餐吃线面,重过新年,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初五线面(林春盛 摄)

  莆田人过年的种种独特风俗中,隐藏着四百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据历史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倭寇烧杀抢掠,占据府城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

  后来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大败倭寇,兴化城得以光复。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九,倭寇弃城暂退沿海。

  在此期间,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和四十二年的正月,百姓纷纷逃难,没有“做岁”。

  二月始,人们才陆续返回家里收拾破碎的家园。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日重新做岁,初五补过“初一早”,以纪念这段历史事件。

  《戚继光平倭寇》(作者:李耕)

  后来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做岁”(围炉)。但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且在二月初四补“做岁”,时间拖得太长。

  于是,民间相约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称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

  入春四日夜围炉,妇女争相大岁呼。

  不是天将除夕闰,家家酒又熟屠苏。

  ——翁祖荫·《莆俗时序竹枝词》

  民间约定正月初二日为探亡日,这一天都互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而是踏青出游。

  二日,为踏青会。长少皆盛服出游山寺园林,词人墨客多携榼展席,择胜处吟赏,抵暮乃归。

  ——民国·张琴《莆田县志·风俗志·岁时》

  这样,莆田形成了独特的“五日岁”习俗。

  抗倭遗址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忠门半岛南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而筑。(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白额春联忆先人

  因为有这段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包括福清市新厝镇等莆仙方言区也流行着贴白额春联(也称“白头春联”)的习俗。

  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时,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俗称“联头”),以示心有余哀。

  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写白额春联(马莉 摄)

  贴白额春联的习俗,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3月,明朝东阁大学士莆田人朱继祚率义军收复兴化府城。清兵多次反攻,城内不少百姓伤亡,家家都有丧事,门贴白联。

  时至春节,清政府强令家家贴红联。按莆田习俗,丧家未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在贴上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截,以示抗议和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

  白额春联(摄影:蔡昊)

  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就形成了春节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一些大户人家在装修门户时,同样也是在门上用油漆刷成白额对联。

  贴白额春联。红联之上,一抹白额,缅怀先人,鞭策后人。(摄影:马莉)

  团团圆圆做红团

  莆田人过年还有一项传承千年的特有习俗,就是做红团。

  红团颜色红、形状圆,是莆田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每年在腊月廿七、廿八起,除丧服未满的人家做白团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

  制作红团迎新春。(摄影 顾俊静)

  红团由皮和馅构成。一般原料为糯米粉和面粉。

  皮一般以糯米粉为原料,加入温水调试,揉成团,有的直接在皮里加食用红色色素,有的则会在印好后上红。

  年味十足的红团,图片中央的是木质的粿印模具(刘朝阳摄)

  馅有甜咸之分,甜馅多为糯米馅或绿豆馅,咸馅则在糯米中加入肉丁、香菇、海味干货等。用红团皮包好馅后,要放入木质的粿印模具(俗叫“红团印”)内,印成上拱下平的红团。

  印模中一般刻有“富”“贵”“寿”“喜”等字样,并以花鸟图案连结。

  印好的红团垫上洗净的“鸡叶”(俗称“红团叶”),整整齐齐放入蒸笼内蒸制即成。莆田山区和沿海一些地方因少产稻米,以番薯、番薯干为主粮,过年时则以番薯为原料制作“番薯起”。

  年味十足的红团(郑俊欣 摄)

  红团虽用料普通,但在莆田人的生活中分量却极重。

  在莆田,除过年外,在元宵、结婚、满月、祝寿、乔迁等重大喜庆节日或喜事时都会做红团。在婚、嫁、喜庆时,用红团馈赠亲朋好友是民间重要习俗。

  荏苒光阴报岁残,娇娘和粉做春团。

  嫦娥容貌桃花色,犹染胭脂复渥丹。

  ———佚名《红团》

  一首描写红团的莆仙风俗竹枝词,写尽浓浓的年味,更是道出了莆田人民甜甜蜜蜜、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景。

  无论走得多远,事业做得多大,都爱回家过年(摄影佘琦辉)

  参考资料

  《莆田文化丛书:民俗风物》,林成彬、朱宪章、杨祖煌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莆田史话》,刘福铸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妈祖故里·欢乐春节:莆田做红团习俗》,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

  《莆田市民俗专家谈特色过年习俗》,《湄洲日报》2014年1月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李耕)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 非遗进校园 缤纷嘉年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