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品福 | 莆田春节:“一年两过” 红春联上有白额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品福 | 莆田春节:“一年两过” 红春联上有白额

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2023-01-25 17:14

  莆仙地区是“衣冠南渡,入闽者八族”的聚集地和扩散地之一,莆田民间形成了与其它地方大致相似的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

  挂灯笼(摄影:林明基)

  这些类似的习俗包括,腊月里家家户户“扫尘”(莆仙俗称“扫巡”)、祭神,大年三十夜“围炉”,正月初一早晨不扫地等。

  莆田还有一系列独特的春节习俗。

  扫巡。家家户户大扫除,寓示着扫除秽气,以崭新面貌喜迎新春。(蔡昊 摄)

  正月初四“做大岁”

  从除夕夜开始,莆田人的春节就显得与众不同。

  除夕之夜,莆田依照传统,要“关起门来吃年夜饭”,全家人围炉而坐,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门窗却一定要紧紧关闭。

  正月初一吃线面,俗称“开正添岁面”,表达添了一岁,寄托了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一吃线面。(李琳 摄)

  正月初二不走亲。

  大年初二,不走亲,不访友,不互相串门。(马莉 摄)

  正月初三“做大寿”。莆仙民俗,贺寿要挑担盘,一担十盘,盘中装着吉祥食物用于烘托气氛,以祈求好运。

  贺寿挑担盘(黄铭洪 摄)

  正月初四做大岁。

  家家户户重新围炉,做大岁,庆团圆、贺新春。(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正月初五再吃平安面。年初五早,家家户户循年初一旧例,早餐吃线面,重过新年,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初五线面(林春盛 摄)

  莆田人过年的种种独特风俗中,隐藏着四百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据历史记载,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和莆田林墩等地,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今莆田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倭寇烧杀抢掠,占据府城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

  后来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大败倭寇,兴化城得以光复。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九,倭寇弃城暂退沿海。

  在此期间,嘉靖四十一年除夕和四十二年的正月,百姓纷纷逃难,没有“做岁”。

  二月始,人们才陆续返回家里收拾破碎的家园。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日重新做岁,初五补过“初一早”,以纪念这段历史事件。

  《戚继光平倭寇》(作者:李耕)

  后来莆田民间和以往一样,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做岁”(围炉)。但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且在二月初四补“做岁”,时间拖得太长。

  于是,民间相约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称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

  入春四日夜围炉,妇女争相大岁呼。

  不是天将除夕闰,家家酒又熟屠苏。

  ——翁祖荫·《莆俗时序竹枝词》

  民间约定正月初二日为探亡日,这一天都互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而是踏青出游。

  二日,为踏青会。长少皆盛服出游山寺园林,词人墨客多携榼展席,择胜处吟赏,抵暮乃归。

  ——民国·张琴《莆田县志·风俗志·岁时》

  这样,莆田形成了独特的“五日岁”习俗。

  抗倭遗址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忠门半岛南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而筑。(来源: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

  白额春联忆先人

  因为有这段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包括福清市新厝镇等莆仙方言区也流行着贴白额春联(也称“白头春联”)的习俗。

  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时,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约10厘米,俗称“联头”),以示心有余哀。

  从此以后,莆田地区在春节时,便流行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写白额春联(马莉 摄)

  贴白额春联的习俗,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3月,明朝东阁大学士莆田人朱继祚率义军收复兴化府城。清兵多次反攻,城内不少百姓伤亡,家家都有丧事,门贴白联。

  时至春节,清政府强令家家贴红联。按莆田习俗,丧家未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在贴上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截,以示抗议和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

  白额春联(摄影:蔡昊)

  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就形成了春节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一些大户人家在装修门户时,同样也是在门上用油漆刷成白额对联。

  贴白额春联。红联之上,一抹白额,缅怀先人,鞭策后人。(摄影:马莉)

  团团圆圆做红团

  莆田人过年还有一项传承千年的特有习俗,就是做红团。

  红团颜色红、形状圆,是莆田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

  每年在腊月廿七、廿八起,除丧服未满的人家做白团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

  制作红团迎新春。(摄影 顾俊静)

  红团由皮和馅构成。一般原料为糯米粉和面粉。

  皮一般以糯米粉为原料,加入温水调试,揉成团,有的直接在皮里加食用红色色素,有的则会在印好后上红。

  年味十足的红团,图片中央的是木质的粿印模具(刘朝阳摄)

  馅有甜咸之分,甜馅多为糯米馅或绿豆馅,咸馅则在糯米中加入肉丁、香菇、海味干货等。用红团皮包好馅后,要放入木质的粿印模具(俗叫“红团印”)内,印成上拱下平的红团。

  印模中一般刻有“富”“贵”“寿”“喜”等字样,并以花鸟图案连结。

  印好的红团垫上洗净的“鸡叶”(俗称“红团叶”),整整齐齐放入蒸笼内蒸制即成。莆田山区和沿海一些地方因少产稻米,以番薯、番薯干为主粮,过年时则以番薯为原料制作“番薯起”。

  年味十足的红团(郑俊欣 摄)

  红团虽用料普通,但在莆田人的生活中分量却极重。

  在莆田,除过年外,在元宵、结婚、满月、祝寿、乔迁等重大喜庆节日或喜事时都会做红团。在婚、嫁、喜庆时,用红团馈赠亲朋好友是民间重要习俗。

  荏苒光阴报岁残,娇娘和粉做春团。

  嫦娥容貌桃花色,犹染胭脂复渥丹。

  ———佚名《红团》

  一首描写红团的莆仙风俗竹枝词,写尽浓浓的年味,更是道出了莆田人民甜甜蜜蜜、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景。

  无论走得多远,事业做得多大,都爱回家过年(摄影佘琦辉)

  参考资料

  《莆田文化丛书:民俗风物》,林成彬、朱宪章、杨祖煌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莆田史话》,刘福铸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妈祖故里·欢乐春节:莆田做红团习俗》,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

  《莆田市民俗专家谈特色过年习俗》,《湄洲日报》2014年1月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李耕)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