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八闽文脉·品福 | 年的味道,也是忘不了的乡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福建> 要闻 > 正文

八闽文脉·品福 | 年的味道,也是忘不了的乡愁

来源:福建学习平台2023-01-20 16:40

  年有味道么?当然有。

  永安腊鸭飘香(李芳 摄)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过年意味着团聚,也意味着一顿丰盛的大餐。

  泉州湖洋乡宴(刘剑聪 摄)

  我们用一场宏大的、丰盛的、持续的亲友相聚与年味大餐,来慰藉一年的辛劳,来展望来年的幸福。

  唯有过年时,我们可以把山吃海喝说得那么理直气壮和理所当然。

  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饱含年味的这顿大餐往往由妈妈带来。

  年夜饭的餐桌上除了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一定会有一个最重头的菜肴,一定会有孩子们忘不了的馋嘴小吃。

  这菜肴,就是故乡,就是儿时的记忆,就是永远的乡愁。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

  闽东

  地域:福州、宁德

  必吃菜:太平燕、线面、年糕

  过年,永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从腊月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扳起手指倒数,越是临近除夕,好吃的东西就越多。灶糖灶饼,就是这个时节出现。

  祭灶,是中国人的传统。老人常说,灶王爷是一家之中与人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神明。过年了,灶君“上天言好事”,家家都会准备灶糖灶饼给灶王爷“糊嘴”。

  当然,灶君吃没吃不知道,反正那些美食,最终都落入了娃娃们的肚里。

  在福建,闽东,尤其是福州的灶糖灶饼很有特色,往往是纸包,一袋24包,里面花样百出,全是孩子们中意的东西。福州人爱好甜食,从儿时就开始普及。

  到了除夕,大餐上桌。

  福州有句老话:“好囝不赚卅暝晡”。意思就是到了年三十,好男人都不赚钱,要回家团聚。年夜饭,最重要。

  好的人家会有精致的佛跳墙,一般人家至少也会准备佛跳墙的低配版——坛烧八味。

  鸡鸭鱼肉,虾蟳蚌蛤,那是极大丰富,传统的福州白粿、线面等等也都要上桌。

  而家家户户少不了的,还是一碗太平燕。

  太平燕就是肉燕加鸭蛋煮汤,在福州话中,鸭蛋谐音压乱,取其平安之意。

  此外,年糕也是福州人餐桌上的常客,取意年年高。

  大年初一,在闽东宁德地区,人们往往会煮一碗线面,当成新年的主食。

  线面用红绳缠绕,又称红头线面。

  正月走亲戚的时候,一碗甜糟冲蛋,是满满的温情。

  闽南

  地域:厦门、漳州、泉州

  春节特色菜:血蚶、红蟳、五香卷

  闽南地区是闽菜又一重要流派,春节,也是闽南人一大重要节日。

  围炉,往往是他们的首选,热闹而又温馨。

  一首闽南童谣《围炉歌》是这么唱的:

  廿九暝,全家坐圆圆,年兜好日子,围炉过新年。桌顶酒菜满满是,鸡鸭封肉红瓜鱼,一盘长年菜,一碗金针煮木耳。红膏鲟,乌鳗鱼,吃血蚶才会大趁钱,大人孩子笑咪咪。祝公妈,岁寿吃百二,平安无代志。

  过年餐桌上,唱主角的往往都是海鲜,大鱼大肉要有,虾蟹蛤蚶也少不了。

  另外,五香卷、麻枣等小吃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其中,最有闽南特色的还是血蚶。

  蚶是一种贝类,在古代,贝壳往往被当做是货币。很多地方发掘出的储贝器,其实就是古代的存钱罐。

  言归正传,闽南地区大多临海,江海交接处,出产的蚶格外鲜甜。

  血蚶好吃,但烹制起来,就有点考验人。其关键就在于掌握好起锅的时间。起锅早了,蚶壳紧闭,费力也掰不开,就算掰开,腥味也还在;起锅晚了,血水流光了,全无鲜嫩口感。所以,血蚶起锅时,要争分夺秒。

  血蚶(李艺爽 摄)

  吃的时候也要迅速,自己动手,果断掰开,蘸点醋一吸,甘甜脆爽,吃得人满口生津。

  过去,吃过的蚶壳还要放到床下,寓意积攒钱财。今天,仪式已经淡化,但血蚶仍是春节的重要食品。

  闽西

  地域:龙岩、三明的客家地区

  春节必吃菜:米酒、豆腐、烧大块、白斩鸡

  从入年界开始,闽西的客家人就要开始忙碌了,为过年那一天的年夜饭,也为整个正月的吃吃喝喝忙碌。

  年界是客家人特有的说法,在客家人看来,农历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就是年界日。

  入年界了,就要准备过年食品更是重头大事。

  香肠早已灌好,腊肉也已腌好,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风干,在晴朗天里,油亮油亮的色泽让人看了忍不住要咽一下口水。

  豆腐是闽西客家人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入年界之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做豆腐,制作一整个春节的豆腐。

  为了储存,豆腐条、豆腐角都要入油锅炸一遍,剩下的用盐一腌,放好挂在吊篮里,客家人的豆腐,可是要吃整个正月。正月来客了,抓上一把,就是一道菜。

  养了一年的肥猪,临近过年时,终于要做贡献了。最好的猪肉则是制成“烧大块”——这是一种带皮的三层肉,客家名菜梅菜扣肉中最好的扣肉就是“烧大块”,肥而不腻,那种大块吃肉的感觉很能给人带来满足感。

  除夕夜,肉食类居多,香肠、腊猪舌、猪耳朵都是冷盘,是小朋友们最爱的零嘴。

  客家人喜欢大块吃肉,端上桌来,基本上都是大盆大碗的“硬菜”。

  鸡鸭鱼肉是少不了的,白斩鸡是重头菜。无鸡不成宴,年夜饭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分到一个大鸡腿,称之为“驮鸡髀”,每驮一次鸡髀,就意味着又大了一岁。

  白斩鸡(李艺爽 摄)

  年夜饭里,家酿的米酒是少不了的,烫一烫上桌,足以驱散一年的寒冷。

  莆仙

  地域:莆田市、仙游县

  春节特色菜:妈祖面、卤面、豆腐

  莆仙地区的春节要过两次年,一次是大年三十,一次是初四(仙游是初五),称之为做大岁,这是当年倭寇侵扰后的结果。

  因为曾经经历惨痛,所以今天莆仙人对过年的菜肴寄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且十分丰盛。其中焖豆腐、莆田卤面是必备的。

  妈祖面是莆仙人春节期间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征平平安安又一岁。

  妈祖面的做法很简单,最有特色的是,面里有很多配料,如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黄花菜、香菇、肉片、冬笋、芥蓝菜等。

  妈祖面(林春盛 摄)

  在莆仙方言中“面”和“命”同音,“长面”寓意“长命”。所以,妈祖面便成为民间过节、祝寿、待客的必备食品。

  在莆仙,妈祖面很平常,但比山珍海味珍贵,因为那中间包含着深深的祝福。

  闽北

  地域:南平、三明等地

  春节特色菜:黄粿、包糍、挖底

  气候原因,闽北的菜肴,重油偏咸还辣,大鱼大肉是少不了,菇类山珍更是少不了。

  一些特色的主食是需要提前准备的。黄粿要提前打好,这是一种稻米和草木灰结合之后的美食,柔软而有弹性,还有草木的清香。年夜饭里,家家户户都会炒上一盘黄粿。

  年夜饭的开桌菜往往是“挖底”——这道以冬笋为亮点的菜,汇集了红薯粉丝、香菇、瘦肉、芹菜等各种山珍,别问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因为好吃得底都要掀翻。

  鸡是必不可少的,鱼,当然也不能缺——年年有余。

  闽北地处闽江上游,最不缺的就是山涧水库里的鱼,有用白刀鱼,也有用鲤鱼,鲜嫩可口。

  吃腻了大鱼大肉,闽北人还有一道清新爽口的小吃——包糍,有的地方叫鼠曲粿,有的叫文子,主料都是鼠曲草。

  可以想象,当大鱼大肉,食欲饱满时,一盘带着青草芬芳的包糍上桌,胃口一下子就又打开了。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部分地区2023年高考结束

  • 非遗进校园 缤纷嘉年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2023-06-09 10:08
从个人生活角度看,电子证照正在不断深入异地就医报销、婚姻与生育登记、不动产登记、户籍迁移等应用场景。
2023-06-09 10:07
科幻电影、科幻网络电影、科幻剧集、科幻微短剧和科幻中短视频等取得的成绩均可圈可点。
2023-06-09 10:06
海西州共有大小不等的盐湖33个,各种无机盐探明储量达3709亿吨,钾、镁、锂资源储量均居中国首位。
2023-06-09 10:04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促进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为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支撑。
2023-06-09 10:0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加载更多